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莫充“贤明之人”。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后,特别是当上校长后,便一下子变得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几乎成了学校的“全能人”。每次会议都要做“重要讲话”,从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到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说得头头是道。常言道“人非圣贤”、“术业有专攻”。校长不可能在每一知识领域内都有精深的研究。因此,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乱评价,乱指导,只能给自己在教职员工中造成不良影响,或有损自己的形象,有时甚至会给学校工作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句话意味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对学校各项工作影响极大。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特别是在今天,如果校长还是紧护着“官帽”,做一个穷于应付各种事务的“官僚”,那么,他就很难把学校引向正确的方向,很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很难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燕 《基础教育参考》2011,(6):24+74-24,74
教育有其自身规律,校长有其特殊使命,校长的思想、意志往往决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评价学校看校长,评价校长看“三观”(即教师管理观、学生发展观、校长素质观)。而我说还要加一观,那就是“课程理念观”。  相似文献   

4.
吕赟 《河北教育》2010,(10):29-30
在日常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很少需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绝大多数都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小事。因此,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应该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引导所有教师说好每一言,做好每一行,处理好每一事,日积月累,便能小中“建”大,从而使得学校管理取得“润物无声”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5.
林金炎 《河北教育》2008,(12):28-28
A校校长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他真正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做每一件事都身体力行,身先士率,起率先垂范作用。学校不少教师在校长的理念指引下.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踏实的一步。但也有不少教师却“掉队”了,因为他们的思想跟不上校长的新理念,而校长却总走在队伍的前面,领着教师一起走,以至于有人“掉队”.落下了,校长还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相似文献   

6.
雷琛 《广西教育》2012,(28):55-56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办学没有思想,学校就没有发展。桂林市叠彩区芦笛小学校长陈海荣在谈及学校管理时如是说。有着10年学校管理经验的陈海荣从不满足做一名“太平校长”,她始终致力于做一名有思想有作为的校长。这10年来,她所管理的芦笛小学先后被命名为教育部“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学校、“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研修基地”、“广西小学语文研究与应用基地”、“桂林市中小学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莫做“贤明之人”部分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一下子变得无所不能、样样精通,成了学校的“全能人”,每次会议都要做“重要讲话”,从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到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都能头头是道,夸夸其谈。“人非圣贤”,  相似文献   

8.
谭成林 《教书育人》2006,(10):28-28
一、校本管理=校长管理 校本管理起源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对这方面的介绍也比较多。有个别学校已经引进其管理模式对学校进行管理。但也有很多学校为了装点门面,翻新学校管理理念,也大肆宣扬实施“校本管理”。以为校本管理就是增大校长权力,学校什么事情校长一人说了算,以便校长“一支笔挥舞”。殊不知这是对校本管理的亵渎,或者是一种异化。校本管理实际上是指学校管理权威分散化,实施学校管理共同决策的一种有效管理办法,是一种“自组织管理”,具体运作模式:一般为6221管理结构。即:校长,6位学生家长,2名教师,2名社会代表,1名学生组成理事会。学校预算、发展规划、考试方案、课程教材的选择、新教师的聘用等都由理事会批准。现在有的学校把校本管理等同于校长管理,其目的更多的是放大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一方面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校长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化管理风格代表和造就了学校的特色和风格。每一所学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师资、生源都不一样,必然会出现不同风格的管理。但是,在长期“大一统”的管理模式中,学校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常常是“上级怎么说,我怎么做”,导致管理无个性、学校无特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办学特色的今天,应研究和提倡校长的个性化管理。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  相似文献   

10.
顾明 《上海教育》2002,(10):20-21
加强初中建设,闸北区的实践证明校长队伍是关键之一.记者追寻到其中的三位——刘卫星:实实在在抓常规刘卫星,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了。但他没有想到.在升任一所基础好、有名气的学校做领导后,还会退回到一所“差”学校——上海市十七中学任校长。刚到这所学校时,面对一片灰蒙蒙、连绿化都没有的校园,刘卫星皱起了眉头。在学校的周围有市北初级中学、青云中学这样声誉较好的初中。学校生源比较差:普校、体校的双体制:教学质量差、教学秩序乱:  相似文献   

11.
手懒:下属能做的,决不包办代替校长应是学校的“领袖”,而不是“闯将”;校长应是“教练”,而不是“主力”。校长管理应该以精神感化、学术引领,是幕后的策划者、总设计师。校长要心系学校,但不能凡事都自己包揽,冲锋陷阵。好的校长要敢于和善于放手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句话意味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对学校各项工作影响极大。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特别是在今天,如果校长还是紧护着“官帽”,做一个穷于应付各种事务的“官僚”,那么,他就很难把学校引向正确的方向,很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很难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人们常说:“校长不应该是‘官’,但管事又要宽。”校长管事宽,人人都能认同,但这种“宽”又不是陷入事无巨细的事务主义泥潭,而是要做到“学校是我总负责,但学校没有一项具体事情是我负责”。校长管事…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教育界中有一种说法:“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此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校长的素质与学校办学水平的关系。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大凡一所好的学校里都有一位理念清新、管理有方的校长。根据自己近十年的校长工作经历,对于“怎样做新时期的校长”这个题目,我想淡谈一家之见。  相似文献   

14.
一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分开来说,这两句话的含义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把“领导”和“管理”放在同一个命题中,说“做领导型的学校管理者”,问题就出现了。何为领导型的学校管理者?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区别一下“领导”和“管理”这两个概念。从语义上看,领导有首领、率领、引导、引领的含义,管理有管束、管制、治理、料理的含义;从功能上看,领导重在指引方向,作出决策,以目标的吸引力,激励人们自觉前行,管理则重在强化程序控制过程,用制度的推动力,催促人们奋力前行;从身份上看,领导是学校领导…  相似文献   

15.
卢志文 《江苏教育》2006,(9A):12-13
很多校长都会抱怨,自己每天深陷于琐碎的事务之中,实际上这是学校管理层级定位不清导致的。我主张,在学校管理环节中,基层干部应做“法家”,中层干部应做“儒家”,而校长则要做“道家”。这也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许多校长都有同感:做校长忙、做校长苦、做校长累、做校长烦。诚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凡事都由校长亲自干,凡事都要校长亲自过问,那么校长纵然有三头六臂也难于招架。事实上,作为学校的“统帅”,校长要培养好“三支队伍”。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校的性格,往往就是学校领导者的性格;一个学校走过的道路,往往就是学校领导者思维发展的历程。因此,校长的管理观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与创新。校长作为一名管理者,最主要是明确学校“是什么”,“处于什么位置”,“应该做什么”等方向性、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伟 《考试周刊》2010,(22):233-233
有人把校长比作三尺讲台的领头雁.有人把校长比作教师心灵的晴雨表,有人则把校长比作学校管理的一张王牌。言外之意都是在强调,校长就是学校的天.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位好的初中校长应该是一个集“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管理行家”三重角色于一身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9.
提高管理水平,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位好校长。实践证明,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做到“不偏”、“不贪”、“率先垂范”,这是校长治校的三件法宝。  相似文献   

20.
谈“潜规则”文化里的管理,其实,核心就是在谈学校的管理得用上辩证法的思想去认识、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进一所学校健康发展。“潜规则”管理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对某些事项的事先约定。一个对“潜规则”文化有认识和研究的校长,他的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能瞻前顾后、左右逢源,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问的凝聚力,所做的事几乎成了广大教职工认可度最高的事,所说的话成了广大教职工满意率最高的话,和谐成了学校的主旋律。但是,有时,“潜规则”对新校长来说,它往往是一个雷区,操纵时必须居安思危,从容应对,才不会有危险,才不会因内讧降低内耗,从而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校长能否辩证地认识“潜规则”,能否驾御“潜规则”践行管理,反映出一个校长管理能力的高低,这成了衡量一个校长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