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之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缓慢行走。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点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缓缓地亮过来。旁边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相似文献   

4.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碰到一位打灯笼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盲人,他什么也看不到,挑一盏灯  相似文献   

5.
“瞎子点灯——自费烛”这句歇后语几乎是家喻户晓。我也一直以为是这样。可后来读了一则很有哲理的故事,我才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和狭隘。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漆黑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村落中。他看见一盏晕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起来。苦行僧走近才发现是瞎子在挑灯。他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灯,岂不可笑?僧人于是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瞎子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如我一样是‘瞎子’,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原来你是为别人啊?”“不,我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  相似文献   

6.
草鞋生花     
庙里的生活一直是清闲的,苦的累的只有一个苦行僧。朝日升起之前就可以看到苦行僧踏上了庙外的泥泞小道;日薄西山之后方见苦行僧劳累的背影隐没在庙院之内。苦行僧,顾名思义“苦”字当头,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要出门化缘,要为整个庙的生计奔波,还要兼顾与邻庙的联系与交流。很多人都不解,有得当一个三餐难饱、二腿不停的苦行僧,为何不当一个闲扫落叶的小沙弥呢?小沙弥一年只要换一双草鞋,而苦行僧一年穿破的鞋足有一篑那么多。方丈看中了这个面对他人的疑问只是一笑而过的苦行僧。方丈时时会找机会教导他佛学宗理,苦行僧深得方丈的宠信。但随着…  相似文献   

7.
盲人点灯     
曾经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盲人他晚上外出时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一个漆黑的晚上唐人手提着灯笼走路,一群男人正从那里经过。他们看见了盲人取笑他。他们说道:"啊,盲人,你为什么提着灯笼?你眼睛瞎了,不是看不见东西吗?"盲人客气地说道:"这个灯笼不是给我自己点亮的,而是给你们有眼睛的人点亮的。你们可能会看不见一个盲人过来而推他。"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游玩。一天,我与儿子在一家大型超市转了一会儿,走出出口,发现儿子不见了。我找遍了超市,又去周边的几条街道找了很久,仍不见儿子。我焦急得心都要飞出来了,一想,还是再去那家超市看看。在超市门口,儿子惊喜地扑了过来。儿子和我走散后,也去附近的好几条街道找我,最终他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原地等我。我问他,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进到超市里面,那里有凉风习习的空调。儿子说站在门口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来人,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的目标。我心疼不已,这几个小时他是怎么过来的?恐惧、焦灼、难过,又站在太阳底下被烈…  相似文献   

9.
忧郁的男孩离开我们不在的地方穿梭于广州的街头一场暴雨淋湿他的过去也打乱了他的未来可他还得继续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微弱的灯光无能为力他在品味着寂寞:谁知道下班车的到来一条漆黑深邃的公路如同蒙克的呐喊那表现主义的焦虑随着车轮辗转了城市的经脉穿梭街道的男孩@黄锦志$华  相似文献   

10.
正一1891年10月18日,皖南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新生命诞生。在他出世以前,家中已夭折了两个女儿,父亲为使孩子不受尘世劫难,为他取一个乳名:"和尚"。这似乎是一个谶语,陶先生的一生,正是如苦行僧般的一  相似文献   

11.
盲道上的爱     
梦中,我是一泓清泉,在鸟语花香的山林里快乐地奔流,奔流……突然一个急转弯,“哗”的一声从悬崖跌落!我惊醒过来,发觉自己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四周一片漆黑。唉,真惨!刚刚14岁的我,  相似文献   

12.
教坛「苦行僧」记河间市景和镇初中教师程丙海张宗华河间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架着单拐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了30个春秋,他许身教坛,以校为家,艰难跋涉,痴心不改,被当地人称为“教坛苦行僧”。他就是景和镇初中教师程丙海。雨季初晴16岁的年龄正是人生的花季,可是对于...  相似文献   

13.
在寻访“粮山”的道路上,莫永生从来就不怕艰难。他像一个狂热的信徒,坚持着自己那个关于“粮山”的信仰;他如一位苦行僧,在勤奋中不断“修行”,追寻一种境界。于是,一方试验田成了他数十年坚守的阵地,风霜雨雪也挡不了他下田钻研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一个瞎子在路上走。另一个人过来把他引上正路,可是瞎子却不知道他的指路人是谁。一个人正在酣睡,忽然一条毒蛇昂头向他爬了过来。另一个人赶来,一刀把毒蛇杀死,可是酣睡者却依然在梦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人一校,多年坚守,只为初心。在茫茫大山里,贵州省三都自治县凤羽街道双寨小学教师蒙玉幸以身为师、以行为范,为孩子传授知识、树立榜样、点亮希望。他用默默无闻的奉献,风雨无阻的坚守,托起了大山的希望。“我们路垮了,车子过不来了,你过来看看嘛。”一大早,蒙玉幸刚刚备好课就接到村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在距离学校200米远的地方,由于山体崩塌,一棵树倒在了路上。这是通往村小的唯一道路,交通受到影响,也影响村民接送孩子读书。  相似文献   

16.
父亲抛弃了我们母子孩提时代,母亲便告诉我:我的父亲是个坏人,在我降生一年后他便抛妻弃子,远走他乡,他是我们母子俩的叛徒。我的家乡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苦。我的母亲是一个苦行僧般的人,她性格倔犟,不苟言笑,仿佛生  相似文献   

17.
马蜂成灾危害百姓 A 2000年10月下旬,一份奇特的情况汇报材料摆在了四川夹江县主要领导人的案前: 10月13日下午,一场马蜂蜇死人的惨剧在该县界牌镇发生了:一名小学生高杰在放学回家经过一个名叫王坡的地方时,一群数以百计的马蜂朝着他扑面过来,将他团团包围,并疯狂地蜇刺他,他顿时被蜇得大喊大叫、满地打滚。附近的村民听到他凄惨的叫声之后,飞快地奔跑了过来,奋起抢救,谁知不但没有救下他,相反却遭致了马蜂的疯狂报复,全都被蜇伤。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村民们只好屏住呼吸,如木桩般定定站立,纹丝不动,才避免了马蜂们更疯狂的蜇刺。但是小高杰却因被蜇之处甚多,终因中毒太深,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停止了呼吸。 看到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无辜地被马蜂活活蜇死,人们愤怒了,下决心要替小高杰报仇,结果那只直径达50多厘米的马蜂窝不但没有被捅下来,几十位村民反而无一幸免地被马蜂不同程度地蜇伤,不少伤势甚重至今仍在住院。 其实高杰的死并非马蜂“杀”人的第一个罹难者,去年秋天,一位60多岁的农妇在田间劳动时,也被田边的一群马蜂活活蜇死了。  相似文献   

18.
星空遐想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小区花园散步。我抬头仰望天空,天空黑森森的,深邃不见底。在漆黑的天幕中,悬挂着无数闪烁的星星。星星肩挨着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数也数不过来,整个天空像一个镶满  相似文献   

19.
冷光     
1952年冬天,有个人在摩尔曼斯克州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当他在贮藏室摆弄了一阵冻鳕鱼后,来到漆黑的走廊上,突然他瞧见自己的手在发光。由于害怕,他退回到贮藏室,漆黑的贮藏室里更是一幅惊人的场面:鳕鱼和放鳕鱼的柜子以及放过鳕鱼的地板上都发出白色的磷光。 后东,科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终于认识了这种光,并为他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柴鸡英雄     
太阳高挂天空。在一望无边的华北平原上,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忽然,远处传来嗡嗡的声音,一片“乌云”从地平线飞了过来。刹那间,“乌云”遮盖了太阳,大地一片漆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