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者管理变革的使命,也是学校组织发展的关键。学校领导者拥有新思路,才能使学校组织有新出路。学校领导者只有变革心智模式,做智慧型领导,才能实现学校效能的提升。因此,在学校中,校长必须成为智慧型领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求得学校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建设与应用"为主的"1.0时代"迈进了以"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催生了智慧学校建设的转型升级。智慧学校的"智慧"样态,是以学习者的智慧养成为目标,在学校通过体制、机制的管理变革以及智能技术支持的学校环境变革,打造技术变革教学的创新场景,以促进和支持人的智慧的生成和体现。智慧学校建设应遵循区域整体设计与学校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智慧学校建设思路,探索基于区域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大数据分析整体构架、以学校作为建设主体、以课程整体变革为引领、以泛在深度的智慧学习为驱动的智慧学校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产生巨大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课堂"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条件,佛山市顺德区梁开初级中学开展了智慧课堂教学,文章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对该学校进行的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提高智慧课...  相似文献   

4.
智慧学校作为研究学校的一种新视角,引领了信息时代学校发展与变革的国际潮流与趋势,是未来学校变革的重要走向.综观国外有关智慧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得出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智慧学习环境、数字教材、课程体系与教学范式以及学校基本支持服务体系是影响智慧学校建设最直接、最重要的实施条件.各国从不同层面将明晰智慧学校的内涵意蕴、重视发挥政府职能、建构以转变教与学方式为中心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智慧学校示范基地、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智慧学校建设支持系统作为智慧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于研究者、管理者和具体的实践者而言,变革智慧都形成和增长于教育变革过程之中而不是这个过程之外。能否把握当前教育变革出现的关键性发展问题,取决于我们能否智慧性地认识变革并继续增长变革智慧。我们要广泛注意和思考: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学校改革成功的基本保障;主要通过制度和方法的借鉴来推进的教育变革,往往存在外来制度、方法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漏洞”;当前学校教育变革的最终文化使命不在于填补这些文化漏洞,而在于实现变革的本土文化意义,在于实现基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学校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时代育人价值导向,立足区域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从建设智慧环境、应用数字化技术、建构教学范式、实施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其中,“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与“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是学校深化数字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7.
基于港大校长培训的感悟,从方法、经验、理性、智慧四个维度反思校长促进学校变革的意境、目标及行动方略。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校长促进学校变革的理念,引领校长有效地制订学校变革行动的计划,进而促使学校在课程发展、师生进步、文化建设、品质提升等方面做出变革。  相似文献   

8.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方位、全业务、全流程的引领。智慧学校作为学校层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使命。对智慧学校的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合理评估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应注重以技术要素支持的智慧环境、数据要素赋能的智慧应用、组织要素重构的智慧管理和文化要素渗透的智慧生活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智慧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将该评估指标体系用于W市421所中小学智慧学校的建设和应用评估中发现,该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区分中小学智慧学校的建设与应用水平,且有助于发现智慧学校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未来,智慧学校应通过不断提升技术要素支撑的环境畅度,挖掘学校教育数据要素的增值效度,增强组织要素的变革力度,加大数字生态的开放程度等措施来推进其转型发展。唯有把握好技术、数据、组织、文化等要素的协同驱动关系,才能构建人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宗艳 《江苏教育》2022,(84):77-78
<正>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培养”为导向,使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环境、教学方式、教育管理实现智慧变革,从而培养智慧型人才的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运行的内在需求与外在供给的冲突促使学校主动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人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的学校需要深度的变革,最重要的变革就是把学校变成一所民主的学校。而要变成一所民主的学校,教育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路径。作为校长,要推动学校的发展。那么,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我认为不是钱,也不是物,而是老师的爱心、老师的热情、老师的智慧、老师的勇气,这是我们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民主才能激发出这些精神资源。好学校肯定是非常民主和自由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大学制度改革作为人类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本特征。分析与探讨有关改革目的问题构成大学制度改革研究的出发点。分类是研究大学制度改革目的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分别从目的制定者、目的来源、目的内容的性质作为划分依据,指出大学制度改革的不同目的。分类研究可以使我们从理论上加深对大学制度改革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文章以地方高校嘉应学院校园就业实践基地建设为例,从校园基地的实践、理论与教改三方面探索.说明地方高校建立校园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对于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优质就业,对于企业单位吸纳高级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制度改革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因此,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研究大学制度改革,有助于理解我国目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困境,并对我国如何顺利地推进大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网络技术对高师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改革.本文给出了实践改革的的理念、实践改革的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具体实践案例,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赫钦斯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高等学者,从自身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出发,对他所处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改革设想。他对大学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就是这种设想的具体展现。赫钦斯以批判的视角,从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学学位制度和学院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学系科制度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人文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下的大学制度构架。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特点,指出高校人事制度的重构价值和岗位聘任管理改革的推行策略,对当前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攻坚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组织变革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桂荣 《教育研究》2006,27(2):33-40
大学组织变革成本是大学组织因发起变革、组织变革、确保变革顺利进行以及巩固变革成果所发生的价值总和,其属性表现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成本、以间接成本为主、基本属于交易成本性质、是一种不断追加的边际成本、具有与收益的动态对称性、与正常的学校管理成本相融、是一种自然变革进程中的成本。大学组织变革成本影响着变革动机的形成、变革方式的选择、变革过程的推进和变革绩效的评价。大学组织变革之所以有成本发生是因为大学组织变革过程的生产性,变革主体的经济理性,变革资产的专用性,变革信息的不完全性,变革路径的依赖性和变革权力结构的失衡性。在具体大学组织变革实践中,为追求变革成本最小化,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课程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专题化"与"实践教学项目化"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觉醒与大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需要实现新的文化觉醒,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大学办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主要是从时代的高度和文化的视角回答大学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办什么样的大学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是进行大学制度创新,从以行政为本位转变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文化个性,逐步建立起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文化个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走中国特色大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