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校公共生活并非先行于学生生活,而是在对学生学校生活的引导、发现和扩展中建构起来的.话语是学校公共生活扩展的基本形式.在话语中开启公共生活,启迪公民认同,乃是在想象中开启个人的公共价值视野,启迪公民德性.学校公共话语实践包括基于教材的植人性公共话语与学校本土生成的公共话语.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共话语实践包括演讲、辩论、办报等形式.持续性的保持公共空间开启还需要公共事件的不断叙述.学校教育就是在不断地以开放、鲜活的话语实践中开启公共空间,明辨公共价值,启迪公共意识,历练学生的公民品格.  相似文献   

2.
叶飞 《高等教育研究》2014,(1):17-22,49
公共生活具有四个维度的公民教育功能:一是对话和理解的功能,促进公民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摆脱公民教育的话语独白和价值灌输;二是客我与主我的转化功能,促进公民的主我人格与客我人格的有效转化,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三是反思与批判的功能,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的公共生活领域,推动学生的批判品格和批判能力的发展;四是理性与行动的功能,在增进认知理性的基础上发展实践理性和行动能力,引导学生从"理念的公民"走向"行动的公民"。通过公共生活的四维功能,公民教育将更有效地建构自身的对话性、理解性、批判性以及行动性,最终促进学生公民品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公民人格的核心质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缺少了独立自主,公民人格就失去了基础;二是公共生活的判断力与公民理性,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公民意味着对公共事物的理性参与,判断力就是进入个体理智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石;三是社会关怀,个体向着公共生活的开启始自个体的内心,个体之于社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公民人格的基本向度,缺少了个体向着社会的积极情感,个体不可能有深入而持久的公民实践.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乃是以置身学校公共生活场域中的公共理性的扩展与公民责任的养成为中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公民人格的核心质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缺少了独立自主,公民人格就失去了基础;二是公共生活的判断力与公民理性,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公民意味着对公共事物的理性参与,判断力就是进入个体理智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石;三是社会关怀,个体向着公共生活的开启始自个体的内心,个体之于社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公民人格的基本向度,缺少了个体向着社会的积极情感,个体不可能有深入而持久的公民实践。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乃是以置身学校公共生活场域中的公共理性的扩展与公民责任的养成为中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7.
个体成人不仅系于知识的生长与思想的萌发,更离不开个体切实的行动。学校公共生活建构,需要切实地引导个体参与实际的公共生活。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公共参与,激活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锻炼公共实践能力,唤起他们对公共事物的关照,促进他们对公共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生命境界,乃是开启学校公共生活、展开学校公民教育的根本着眼点之所在。学校生动开展的各种活动,可谓学校公共生活建构的基本形式。学校公共活动既是实践学校公共生活理想的场域,同时也为学校公共生活价值的创生与扩展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教师公民意识,是作为公民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公民身份,对于所处的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与国家、社会和他人关系的理性自觉,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既具有公民意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自律性和示范性。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受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制约。据此,培育教师公民意识的途径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公民实践,二是加强教师公民意识教育,三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要积极营造公民生活的文化氛围,四是教师不断地反思澄清和系统化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是在呵护人的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在广阔的公共空间和丰富的公共生活中历练公民人格,在规训和教化的协调互动中促进个体发展和人格完善。同时,公民教育是一种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它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场域中促进个体的德行成长、素养生成。因此,应从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的时间维度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空间维度推进公民教育,以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交往可以作为学校公民教育实践的途径与策略选择,两者之间具有契合性。本文基于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实践的关系,分析了公共交往视角下学校公民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依靠源自学校内部的力量而进行的持久的学校革新,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革新方式;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是决定学校变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领导这一新的角色被视为教师增权、促进变革和教师专业社群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师领导意味着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领导者,要推动其他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内部领导群体的形成。教师领导的途径包括"参与"、"互动"和致力于生成"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2.
教师身份公务员化导源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工资的规定。教师工作具有公益性特征,但不履行公职;教师身份公务员化不能解决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反而会加大政府统筹教师队伍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难度。教师身份公务员化可能导致削弱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加剧校园滋生官本位意识,误导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理解,造成教师队伍管理的混乱等消极影响,因此,现阶段实施教师身份公务员化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公共设施致害的案例在实践中并不少见,国家赔偿法没有对此的相关规定,实践中也是按照民事赔偿来处理的,混淆了法律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公共设施致害应当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似乎有其天然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原告身份的正当性基本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多样,但仍存在障碍,应完善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相对传统教师发展的范式,即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校本教师发展强调教师为改革的中心,教师发展应立足于教师工作的环境和脉络之中,以课堂和学校为本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则关注教师发展的脉络化,强调通过在学校中建构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学习和实践的共享,从而提升教师质素,并实现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校本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学校脉络这一平台上实现融合,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之脉络中,借由分享领导、集体学习、共享实践,并最终形成教师发展的学校本位之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6.
Poor post-school outcomes for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have consistently been reported internationally.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 systems and post-school services is critical and key to improving post-school life for these youth. An initial Queensland study that benchmarked the teacher practice of 104 transition teachers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indicated that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practices had the lowest levels of implementation. These results were the motivation behind a second study which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lack of teacher control over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practice formed a roadblock for effective transitioning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Results generally confirmed the hypothesis and provid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and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Three interconnected actions are proposed to bypass identified roadblocks. If these actions are put in place, schools should improve their connections with post-school services, teachers should enhance their practice, and students should achieve improved post-schoo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7.
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实践要从政策理念和政策效果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研究。对哈尔滨市各项实践进行理念分析,通过学历、职称、年龄及师班比等指标,比较"十一五"期间初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情况和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分析哈尔滨市初中师资均衡发展态势,以期为政策完善和进一步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职高专教师校本培训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校本培训要立足学校与岗位实际,注重培训价值与培训效率提升;根据学校教学改革实际、不同类型教师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特色设计校本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并不断创新;加强高职高专校本培训,要“以教师为本”,分解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营造激励氛围,实现工作学习化与学习工作化,着力解决培训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培训策略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的自觉化,是指公民对自己权利的自我认识及正确行使的能力状态。要想让这种自觉化变为现实,在外部条件上,必须有完善社会的法治环境,树立法治理念;明确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对主权者身份认同意识重新觉醒;认清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能够帮助公民充分认识到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存在前提;依法享有和维护正当权利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力;政府对公民维权行为采取鼓励支持态度;创造条件让公民熟悉法定权利,提高法治素质和维权能力。这些外部条件赋予了政府以重要的职责: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坚决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公共行政监督机制;深化政治制度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理论实践相结合,坚决落实公民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