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藏族舞蹈是西藏人民生活的缩影,是藏族近5000年历史发展的文化沉积。藏族舞蹈所特有的审美特征与舞蹈特点是西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探讨藏族舞蹈的风格特.量及其在表演中的把握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探讨了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研究了藏族类传统舞蹈的神韵、姿态、动作、节奏。藏族人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并吸收外来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藏族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同时以民族审美的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使舞蹈艺术更好的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藏语诗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格言诗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它以寓意深刻,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音韵铿锵有力等特点而著称,赢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格言诗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等方面来探讨藏语格言风格。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藏族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的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藏族地区被誉为“歌舞的海洋”,繁花似锦的的藏族舞蹈,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风格与特点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各藏区舞蹈的异同点,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挖掘藏族舞蹈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使我们既能更好地表演好藏族舞蹈,又能使其与时代合拍,为社会精神文明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6.
随着舞蹈多元化的发展,民族舞蹈的形态和风格多种多样,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人们的视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气息,让人领略与众不同的藏族风俗、民俗。本文将从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对藏族舞蹈进行略探。  相似文献   

7.
背鼓原是藏族原始宗教祭祀的法器,后传入民间,属于藏族乐鼓艺术的一种形式。背鼓舞蹈是流传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民俗舞蹈中的男子鼓舞,其厚重浓郁的舞蹈风格,丰富体现出藏族乐鼓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渊源。男子独舞《天鼓》就是采用民间背鼓的方式,充分表现出藏族背鼓舞蹈的风格与特征。鼓是藏族宗教祭祀的法器,同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又广泛运用于民间娱乐,其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鼓和舞蹈的结合又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呈现,那么背鼓舞蹈其风格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这一神秘的藏族鼓舞。  相似文献   

8.
舞蹈在人类发展史和悠久艺术长河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艺术体系下的一个完整的分支,其下属脉络中有独具风情、绚烂多姿的舞蹈种类。"热巴"舞蹈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藏族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传统历史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在舞蹈元素中,乐器是舞蹈组成部分中重要的节奏支柱,被广泛的使用在音乐之中。热巴鼓就拥有这种属性,因为其独特的技巧、音色加上少数民族风格语言,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舞蹈创编离不开民族本土舞蹈特色,汲取各民族优秀舞蹈元素是舞蹈创编的基础,热巴鼓就是很好的范本。本文以热巴鼓为例分析其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查贝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41-142
藏族历史悠久,居住区域广阔,由于受古代唐、南昭、西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劳动生产、风俗习惯的差异,民间舞蹈形式极为丰富多彩,风格韵味各有不同。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林区、半农半牧区之不同,而增添了地域的文化色彩。舞蹈《弦歌悠悠》从藏族舞蹈风格特征、藏族舞蹈动作特征、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等方面给了我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独特的艺术文化形式,舞蹈的发展、演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藏族舞蹈起源于高原,是藏族人民勤劳勇敢、对抗自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巴塘藏族民间弦子歌舞文化体现出成熟的美学思想、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和丰富的创美技艺。圆和转的形式美特征,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产生于音乐歌舞实践而又对音乐歌舞实践起着指导作用。藏族音乐歌舞的审美方式和佛学修心养性、完善人生的方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九寨沟民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在多元文化的长期交融中,不仅具有风韵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自成体系。南坪琵琶弹唱,白马藏族民族,白马藏族锅庄曲是九寨沟民歌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赏析藏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来源及形成的分析阐述"颤"的重要性,以及"颤"是怎样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奠定藏族舞蹈动作的基调的。藏族舞蹈的动作无论是松弛柔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都是通过舞者膝部的"颤"体现着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了解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和谐美,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塑造大学生正确和谐的审美情趣,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有助于大学生感受独特的动作和谐美,领悟丰富的情感和谐美,体会多彩的生活和谐美三个方面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於菟”舞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祭祀山神时驱灾纳吉的一种重要仪式,它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舞蹈是以在山神庙举行仪式为序幕,以驱除村庄、室内之邪魔为内容的一种驱邪纳吉民间祭祀仪式活动。由7名土族男青年扮成虎模样进行表演,面部、身体均涂为虎豹纹作为服饰。乐器为一鼓(单皮鼓)一锣。其表现形式以跑、跳、吸腿垫步等拟虎动作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由于闽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缺乏历史文献资料而使得人们难以追溯其发展演变的足迹,因此,以闽南民间舞蹈《火鼎公婆》《踢球舞》为例,分析《火鼎公婆》的主要道具“火鼎”及《踢球舞》的主要道具“彩球”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足迹,从中探寻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足迹。结果表明,闽南民间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并源于舞台的需求及人们审美知趣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陇南白马人圆圆舞和康巴藏区锅庄都属于古老的圆圈歌舞,都是用本民族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民族历史和抒发情怀的艺术形式。圆圆舞和锅庄在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思想情趣和民俗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