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却发现了这乐章中的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3.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我所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教师可选择案例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从花样朗读“促”语感、情境朗读“悟”语感、品词析句“炼”语感、讲解范读“催”语感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6.
一、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直接感知,是对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就是说,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应以“读”为中心,精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认真诵读,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明朗清晰而又充满感情的有声语言,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步一步向语感的高层次推进。如讲授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一诗时,学生听朗读录音,往往对诗中的一声声呼喊感到好笑,不能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7.
郜成有 《现代语文》2004,(10):14-14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在语感培养中.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白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也能促进朗读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 ,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 ,是通过感知使语言材料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变成读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 ,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而产生由外而内的吸收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朗读来训练学生语感呢 ?一、读中比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凭机械地诵读是很难达到的。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9.
将所感受的语言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何等重要,在十几年的语教学中,我尝试到借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文教学如何紧扣课堂教学,依托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读”占鳌头,让语感在充分朗读中积累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朗读是最重要的。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不少学生的语感比较薄弱,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孩子。而语感的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读,学生需要通过充分朗读才能感知语言,习得能力。教师如何紧扣教材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爱上朗读,并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感呢?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篇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文章,描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中的快乐童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我”在园中的自由快乐,感受“我”深深地被疼爱。如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可以说,本文蕴含着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学生经过细细品读才能读出韵味,而基于这样的文本,要培养语感也必须让学生深入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蕴含在朴实语言中的情感。在研读“自由之事”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培养语感。以下是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何敏 《现代教学》2008,(9):30-30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这里所说的“读”,就是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4.
读和实践     
一、以读为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从读的训练入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认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仍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 ,是调动小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 ;读 ,有助于增强语感 ,熏陶思想 ,有…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文字多次面对面的接触,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7.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读书,喜爱读书,从书中寻找知识,寻找真理。张因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朗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该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