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学人》2008,(3):8-9
“血浓于水,血脉相连。这次受灾的人中可能就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中国正在发生的自然灾害,牵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我们海外学子虽然远隔万里,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祖国的建设。面对中国现在如此罕见的雪灾、对我们每个人的爱心部是一场考验。我们呼吁海外学子们立即行动起来,为那些急需救援的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哪怕捐出一元钱。虽然我们的捐款对于这次灾害来说微不足道,但是我们的爱心可以融化人们心中的坚冰,缓解一些灾民的燃眉之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您的一份真情将点燃灾民重建美好家园的无穷希望!让我们的爱奉献,让我们的心相连,和国内的同胞一起战胜雪灾!”  相似文献   

2.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童话:桑丁是一个具有爱心的女巫,她每天都骑着扫把飞行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用自己的魔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摆脱困境,因而,人们都很感谢她。  相似文献   

3.
成功是多数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文章从管理者强调工作重点的不同为出发点 ,分析了网络活动能力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它也许能帮助那些愿意成功的人们从有效通往成功。  相似文献   

4.
No.1姓名:李雨桐学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附属小学五甲中队职务:大队委最崇拜的人:居里夫人爱心承诺:愿爱心满天下,我会尽全力救助那些有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何年 《教育》2011,(25):22-23
本刊致敬词人最难忘的经历或许不是恐惧、羞辱、痛苦和尴尬,人有时会忘记那些经历。但在成长中那些真正帮助我们的人和事,那些带来美好感动和收获的回忆是最难忘的。在人的一生中,提供最多有效的、专业的帮助的人是教师。教师通  相似文献   

6.
【考场例文1】懂得接受,学会感恩□广东考生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生活难以为继,有一天有一个富翁愿意帮助你,你愿意接受吗?我会说,我愿意。但总有一天,人会偿还,同时要感激他。可能有的人不愿他人施舍,靠自身的努力,但没有资本,哪来"生产力"。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的好意不仅能让我们快速渡过困境,同时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你若硬  相似文献   

7.
倾听     
《学苑教育》2019,(4):1-1
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倾听。只要我们具有一颗爱心,愿意敞开心胸、牺牲时间,很容易便会发现那些需要倾诉的人正在自己的四周孤独地徘徊。乔伊吉拉德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汽车推销员,曾创出一年内成功推销1425辆汽车的纪录。然而,即使这样一位出色的推销员,也曾有过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相似文献   

8.
本刊是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本刊一贯的宗旨。多年来,承蒙广大作者关爱和赐稿,本刊发表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功底深厚的成果。在此,我们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继续得到各位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愿意以真诚的努力,为各位作者发表真知灼见提供园地。  相似文献   

9.
爱心,与生命相生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心是负担是无奈……有的渴望拥有;有的坦然享用;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自然……请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作文题]情系渡船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的渴望拥有爱心,有的坦然享用爱心。我觉得,默默回报更是一种可贵的爱心。我家附近有一条大河,我小时候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过这条河,当时还没有建桥,只能靠渡船过河。河上有两艘渡船,…  相似文献   

10.
家园共育     
随着爱心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了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其中,“家长园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沟通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的重要桥梁。一、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并给以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初期,很多家长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如,有的认为爱心培养可有可无;有的虽然表示有培养的必要,但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有的希望幼儿园加大智力开发的力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幼儿的爱心,会使孩子从小吃亏,  相似文献   

11.
要给孩子有效的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然而,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是不愿意面对面与成人分享的,这无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的出现与应用恰好能帮助我们破解这一难题。网络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诉说、交流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孩子们能够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不能放弃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也有“出头之日”。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懂得关爱学生,因为爱生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而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更要有耐心、爱心、恒心,只有“多心齐下”,方能“以心换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教师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并理解他们,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教以来,我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了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正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所以沟通应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工作技能。那  相似文献   

14.
自从教以来,我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了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正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所以沟通应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5.
韦莉 《快乐阅读》2011,(18):143-144
案例背景十四年的教学历程中,八、九十年代的学生特别听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那时只要老师是为学生好,打两下子家长是不会说什么的,所以老师管理起来也是较轻松的。如今学生个性极强,特别是我去年带的一个七年级班,有的学生学习上不愿意帮助别人,有的同学在生活上不愿意帮助别人,有些班干部在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刊是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本刊一贯的宗旨。多年来,承蒙广大作者关爱和赐稿,本刊发表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功底深厚的成果。在此,我们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继续得到各位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愿意以真诚的努力,为各位作者发表真知卓见提供园地。鉴于经常有作者问及“刊物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怎样向你刊投稿”等问题,这里我们再作一简要的说明。作为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刊是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本刊一贯的宗旨。多年来,承蒙广大作者关爱和赐稿,本刊发表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功底深厚的成果。在此,我们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继续得到各位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愿意以真诚的努力,为各位作者发表真知卓见提供园地。鉴于经常有作者问及“刊物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怎样向你刊投稿”等问题,这里我们再作一简要的说明。作为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刊是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本刊一贯的宗旨。多年来,承蒙广大作者关爱和赐稿,本刊发表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功底深厚的成果。在此,我们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继续得到各位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愿意以真诚的努力,为各位作者发表真知灼见提供园地。鉴于经常有作者问及“刊物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怎样向你刊投稿”等问题,这里我们再作一简要的说明。作为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刊是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本刊一贯的宗旨。多年来,承蒙广大作者关爱和赐稿,本刊发表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功底深厚的成果。在此,我们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继续得到各位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愿意以真诚的努力,为各位作者发表真知灼见提供园地。鉴于经常有作者问及“刊物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怎样向你刊投稿”等问题,这里我们再作一简要的说明。作为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本刊是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本刊一贯的宗旨。多年来,承蒙广大作者关爱和赐稿,本刊发表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功底深厚的成果。在此,我们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继续得到各位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愿意以真诚的努力,为各位作者发表真知灼见提供园地。鉴于经常有作者问及“刊物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怎样向你刊投稿”等问题,这里我们再作一简要的说明。作为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