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学会对人物的“立体描写”金利中所谓人物的“立体描写”,就是要在交待人物“在做什么”之前,充分考虑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他应该“怎样去做”。通过写“怎样做”回答出“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达到全方位地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这种描写方法对...  相似文献   

2.
姜海燕 《语文天地》2010,(10):11-1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大优良传统。现实主交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遵循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偏重于描写实际的社会生活,如实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目。契科夫曾说过: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直率的真实”。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忠实甚至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心现实与写实的作家作品所在居多,这从“新文学”的文艺指导思想上看,似乎是因为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的缘故。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在于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人民大众尤其是农民与城市贫民的苦难生活,酿成的推动着这样的文艺观念和文学创伤:关注下层劳动人民,将作家的情感与笔墨落实在对他们的同情与描写上面。用茅盾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社会内兵荒屡见,人人感着生活不安的苦痛,真可以说是‘乱世’了,反映这时代的创伤应该怎样的悲惨动人啊”,由此他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在被迫害的国度里更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4.
文学不但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更是人的心灵的一面镜子,要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固然从外部的描写可以达到,但直接剖析、展示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更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对于典型性格的刻划来说,心理描写是非常关键的。作家的心理分析方法与他的美学观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分析法往往是美学观点的一种具体体现,屠格涅夫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也是他审美观点的反映,他对作家应如何刻划人物心理,是有他自己的看法的。他认为:“诗人必须是一个心理学家,但却是一个隐蔽的心理学家;他必须知道并感觉现象的根源,但只描写这些现象本身,…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如何对待自然和表现自然,是他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方面,也与其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紧密相关。大自然进入文学作品,通常是作为风景描写而出现的,是作家用以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和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手段。不过在一些作家的心目中,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的主观感情的寄托物,而且是具有自身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作家对它怀着泛神主义的崇拜,用它来对照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物的渺小,或者让人物为大自然所感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瞿秋白通过阅读大量新文化运动的作品、翻译俄欧文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及学术理论。他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应该反映社会思想的变动,应该反映人类健康美丽的心灵。他赞赏作家、艺术家独出机抒、真实抒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他重视俄欧文学的资源准备,强调作家应该着力学习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独立直行的思想,创造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学术理论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杨清华 《现代语文》2006,(10):75-76
法国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新小说派”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争议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在1984年东京国际笔会上被选为“当今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的阿兰·罗伯-葛利叶是“新小说派”最杰出、最激进的作家,被公认为“新小说派”的首脑人物。他极力主张纯描写性的“反文学”,如实地把视觉所触及的客体表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一起参与和创作,直接进入意识活动;认为人生活在物质世界的包围之中,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作家的任务就是用一种“没有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冷静、细致、忠实地描绘客观世界的形象,从事物的变化反映人物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欧洲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卡夫卡创造出一种把荒诞无稽的情节与绝对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手法,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现实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反映出精神危机时代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诚惶诚恐的痛苦体验,使其作品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荒诞与惶恐”情结.卡夫卡通过它去再现生活,站在生命本体的立场之上,思考人类的处境与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同时,在“荒诞与惶恐”背后透露出他直面现实之后所作出的一种更高层面上的理性追求,进而让自己的作品承载起了更为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理论突出的是“倾向性”,强调对历史和阶级、阶级斗争做现实正确的描写。作为工农兵作家出身的浩然,形成了这样的真实观:加强思想改造是具备写出真实作品的主观条件;作家在对社会生活进行描写时,必须以阶级的观点为指导去写生活的光明和积极一面,才能写出反映真实生活的作品。结果,在《艳阳天》中,作者的人物塑造存在人物精神力度缺失、人物情感逻辑为阶级斗争服务、政治性话语越位人物文化身份等问题,造成人物形象真实力度受损。因此,作家的主观“真实”认知情感并不能代表这个“真实”能够达到纯粹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也谈倾向性     
什么是文学的倾向性呢?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海》解释说:“文艺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艺术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各个阶级的作家、艺术家从观察生活,选择题材到提炼主题、塑造人物形象,都表现着他对现实的评价,反映着一定阶级的观点和政治倾向。无产阶级要求文艺作品把政治倾向通过艺术形象的真实描绘自然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一古典文学中的人民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认识现实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作家通过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类错综复杂的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人物的性格和他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以及他所活动的社会环境等等,总括一句,即通过这些,来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表现作家对客观现实的评价。但是通过艺术形象所反映的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因而他给予人们的认识面,也是多方面的。其次由于古典作家的阶级出身及时代条件的限制,使得有些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小说不过是“反映微不足道的现实”。可从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来看 ,他真可以说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某些“反映微不足道的现实”,一进入他的作品就具有新意 ,放出异彩。莫泊桑的可贵之处 ,正在于能够透过社会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不大为人所注意的真实风貌 ,真切细腻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 ,绝不会因短篇小说“短”而放过细节的描写。在字里行间运用对比、衬托、蓄势等修辞的描写手法 ,使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层层叠出 ,逐步深化主题 ,让人物言行前后对照 ,真假美丑 ,作者不加评述 ,读者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本文拟从比较的角度来谈淡这两种创作方法的特征。一、在作家认识与表现现实的问题上,现实主义主张文学真实地再现现实,而浪漫主义则要求文学侧重于表现理想。现实主义作家、理论家一贯强调文学应该正视现实、忠于现实,真实地再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巴尔扎克直率地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列夫·托尔斯泰要求艺术家“按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契诃夫认为现实主义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著名的理论家别林斯基简明地把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作家唯一的工具,就是他所使用的语言。不仅创造完美的艺术形象要依靠语言来表现,就是其它如背景、细节的描写,无不与语言有关。所以高尔基说: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清代文艺批评家袁枚曾经用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见: “余尝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  相似文献   

15.
拉·布吕耶尔 ( 164 5- 1696)是一位擅长“人物素描”的法国作家。他的这篇名为《富人和穷人》的小品文没有直接从正面去描写两人的“富”和“穷” ,而是泼墨于两人不同的形貌与神采 ,从而在一堆琐碎的生活细节中 ,凸现了“富”和“穷”的立体的、丰满的图像。我们不得不钦佩作家观察生活的力度和深度。因为 ,“富”和“穷”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因素 ,不能和具体的现实环境脱离联系 ,所以作家虽对“富”和“穷”本身惜墨如金 ,但他着力渲染了“富”和“穷”的现实表现 ,反而取得了正面实写所缺少的艺术魅力。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第3…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6,(23):42-43
4月29日,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人们以各种方式哀悼这样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人. 陈忠实是一位纯粹的作家,他一生都在为文学服务.为创作《白鹿原》,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他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和抒情,写法较自由,便于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记叙文里的人物应该怎样“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其中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次之。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创作中,所谓“模特儿”,实际上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时,作为艺术概括的对象,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模特儿”与“原型”这两个概念,人们现在往往互用。一般地说,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典型时,心目中都有“模特儿”,特别是成功的艺术典型的创造更是如此。在我们文艺创作界和理论界,对于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典型时要不要以“模特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是小说大家,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告诉我们一个描写的秘诀: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立起来。作家莱辛也说:“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动作描写的神奇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在其著作《作为教学任务的数学》中系统阐述了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用于现实,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教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归结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