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刊讯 日前,陕西科技报社迎来了创刊20年的喜庆日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题词表示祝贺。 创刊20年来,《陕西科技报》出版了2121期报纸,发表了10万多篇稿件,发行总量达2.1亿份,读者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为科技兴陕,特别是科技兴农作出了贡献。《陕西科技报》创刊20年@田后溪  相似文献   

2.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名字,不仅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和三秦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人生的风雨历程中,陕西是他涉足最多的省份之一。七十多年来,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热火朝天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六十年代,或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小平同志始终关心和关注着黄土地上的发展和变化。巍巍秦岭,滚滚黄河,将永远诵说着小平与三秦大地的不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常在报刊上看到“三秦儿女”、“三秦大地”、“三秦风光”等字样。我知道“三秦”指的陕西,但为何称为“三秦”,不解其意,请解答为盼。陕西淳化县王文华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科技报面向农村发行,在新形势下,科技报从巅峰滑落,不得不直面生死存亡的考验和抉择,科技报能否找到新的出路?本文作者认为,科技报应多元发展,延伸报纸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科技报的变迁 拥有四五十年历史的科技类报纸,都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辉煌过,发行份数最高的《湖南科技报》达到180多万,《河北科技报》的发行也曾达56万份,比河北省当时10个地市党报发行量之和还多,但到90年代中后期,发行量不断下降,有的难以为继改弦易辙。如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这个问题摆在了科技报人面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国家对全国文物进行了考察、鉴定,专家们称陕西是文物"大大省".而在陕西的文物中,石刻文物也就是石刻档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单就石刻来说,陕西也是石刻档案的"大大省".在三秦大地上,无论是关中平川、陕北高原,还是秦岭山区、陕南盆地,到处都布满了石刻.地面有数不清的碑碣,山上又有众多的摩崖,地下还有大量的墓志.这满山遍野的石刻,形成了陕西的一大文化景观,使三秦大地成了一个立体的天然"石刻档案馆".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涉农类报纸的生存更加艰难.与此同时,涉农类报纸的主体读者——农民群体也呈现日益分化的趋势,在报纸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对可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涉农类报纸的可读性?笔者以国内有代表性的涉农类报纸《江苏农业科技报》、《河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为参照,以《山东科技报》为样本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共和国雄健的前进步伐,2010年12月31日午夜零时,当雁塔祈福钟声敲响.三秦大地各级档案部门和全体档案工作者,满载"十一五"陕西档案事业亮点纷呈的喜悦,以其高昂的雄心壮志迎接"十二五",兰台耀陕,再铸辉煌,续写壮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8,(3)
讲科学·开心智·重实用——评《陕西科技报》文/张羽与一些打扮的花花绿绿的报纸相比,《陕西科技报》显得有些“土气”:没有过多的与内容无关的大幅图片,也没有粗黑线、大标题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与一些扩版到18版、24版的日报大报相比,《陕西科技报》也显得...  相似文献   

10.
近读7月13日《陕西科技报》头版刊登《驻陕某部评选十佳报纸,<陕西科技报>名列榜首》一文,使我觉得《陕西科技报》近几年来,在传播科学技术、传递致富信息等方面,确实为广大读者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该报在组版、排版方面,又有了新的改观:增加了图片,活跃了版面;增加了文学、小品,增强了趣味;与读者贴得更紧,因而,驻陕某部将该报评  相似文献   

11.
凡是从事过浙江科技报发行工作的人员,说起征订工作来,可谓感受至深,那就是一个“难”字。作为一张专业报,它既没有党报发行的政治优势,也没有都市报发行的市场气势,更缺乏行业报的行政指令。但就是这样,浙江科技报依靠各方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发行量40年来一直列浙江省专业报行业报前茅,在全国科技类报纸里排名前三位。  相似文献   

12.
姬娜 《今传媒》2016,(12):120-121
2016年7~8月,三秦都市报全媒体首发的《一颗糖苦了两个家—— 陕西娃被拐24年后竟在湖北监狱找到》[1]系列报道,冲上热搜榜,不仅引发陕鄂豫三地媒体联动,全国几十家媒体跟进,而且创造性地开创了陕西省传统纸媒进行移动视频直播的记录,60万人收看在线直播.传统报纸媒体"玩"移动直播,为探索其背后的故事,本文从具体实践案例说开去.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信息     
全国科技报研讨报纸如何深化改革全国有34家省、市科技报社总编辑于7月5日至7日在济南市举行会议,研讨科技报如何深化改革.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报纸要不断深化改革,首先必须深化自己对科技报改革的认识,善于开拓,勇于竞争,不断提高报纸质量.同时,增强经营意识,以办报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实行有偿服务,不断增强报纸的经济实力.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社会效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信息     
全国科技报研讨报纸如何深化改革全国有34家省、市科技报社总编辑于7月5日至7日在济南市举行会议,研讨科技报如何深化改革.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报纸要不断深化改革,首先必须深化自己对科技报改革的认识,善于开拓,勇于竞争,不断提高报纸质量.同时,增强经营意识,以办报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实行有偿服务,不断增强报纸的经济实力.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社会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成为报纸受众一族.随之而来的是诸如"乡村文化"之类的内容成为众多报纸,尤其是农民报以及面向农村发行的科技报等涉农类报纸副刊发展的方向.涉农类报纸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读者的文化生活,但相对于比较匮乏的农村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来说,涉农类报纸副刊的内容设置更应该着眼于对整个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科技报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普宣传阵地,是不可再生的科普资源,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崛起的报纸。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科技报因受都市类报纸迅速发展、电视媒体大行其道、网络媒体方兴未艾的影响,科技报原有的读者群不断被分化,固有领地逐步缩小,科技报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新闻界的一些改革正在经受着时间的考验。自1985年元旦起出现在中州大地的地、市报纸自办发行,就是报纸在发行环节上所做的一项改革。经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继洛阳日报之后,现在全国已有太原日报、柳州日报、开封日报、新乡晚报、合肥晚报等参加了自办发行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他们是一个个湮没在关中与渭河两岸塬卯间抱打不平的汉子,继承了“秦人豪侠,义干云天。”的豪情,延续了自秦汉以来弥漫于三秦的游侠豪士之风。更因其后来成为陕西辛亥革命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而扬名于三秦大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29日,《农业科技报》在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面世。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示范区党工委主办的一张涉农报纸,虽生逢盛世,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时,全国报业竞争如火如荼,农科类报纸前景堪忧。她的面世引人关注。五年,这张以服务“三农”为办报宗旨的涉农报纸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涉农报业的一朵奇葩。五年,《农业科技报》在示范区党工委的亲切关怀下,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报纸由当初的对开四版黑白报纸发展成对开八版彩色大报。报纸发行范围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行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总量跃居全国涉农…  相似文献   

20.
周德仓 《今传媒》2008,(3):36-36
岁末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6位著名学者。先后赴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为“新闻学高端研讨班”授课,给大雪纷飞的三秦大地带来了最前沿的学术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