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败现象已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干群关系的重大问题 ,引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而权力腐败既是人民群众最大不满的根源 ,也是改革、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 ,是关系到能否根本消除腐败的关键。反对权力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 ,既要治标 ,又要治本 ;要从根本上预防、杜绝权力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腐败犯罪日益猖獗,成为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公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反腐败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预防腐败是抵制腐败的良药,也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重要的着眼点.然而我们不能仅对公职人员进行预防,进行反腐败、廉洁性教育,要想从根源处防止腐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不能忽视校园的防腐败法制教育.本文以预防腐败为角度,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强调我国校园防腐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从思想道德教育入手预防腐败是自律,主要解决不想腐败的问题;从健全法律制度入手预防腐败是他律,主要解决不敢腐败的问题;从完善监督机制入手预防腐败,主要解决不能腐败的问题。要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攘,必须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制、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4.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走向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共产党人新世纪的明智选择。政治文明的要义在于政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从制度、规则、主体、过程、结果都要公开、公平、公正、亮化、透明。不论何种原因,腐败在操作层面上都是在隐蔽、黑暗、地下、幕后进行的。因而,要预防、治理、杜绝、消除腐败,建设政治文明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腐败动机 腐败机会→腐败行为”乃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因而预防腐败不仅要抑制腐败动机,更关键的是要消除腐败机会。而消除腐败机会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制度。体制层面创新的关键是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包括推进分权和权力制衡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层面创新的核心是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要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和加强企业在腐败犯罪防控中的作用。英国作为世界上较早关注腐败犯罪防控的国家,企业参与国家腐败犯罪防控工作已有较成功经验。英国《2010预防贿赂法案》设置商业组织预防贿赂失职罪,英国司法部解释又为企业预防腐败内部控制提供范式。借鉴英国经验,可考虑在我国建立"国家—企业"双本位腐败犯罪预防模式,通过立法指引、监督跟进、奖励辅助、加强宣传、设置专门主管机构、鼓励反腐败风控行业发展六项具体举措,以实现企业与国家在反腐败领域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惩治腐败的同时要"三个更加注重",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论述、新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预防腐败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方法、新途径.要善于借鉴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汲取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权力的腐败是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预防和治理权力腐败。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而又严重的现象,它的滋生和蔓延有其邪恶逻辑。从心理模式上看,它是权力变异的结果;从行为模式上看,往往侵犯弱势群体的权利。权力腐败的治理是一个综合过程,既要改变整个社会主客观环境,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林怡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54-156
反腐败自古就有,从《论语》的道德观上就可反映出来。本文说明了亚腐败的特点危害,阐述了《论语》的道德观对预防和治理亚腐败的现代借鉴意义,指出要预防和治理“亚腐败”,提高个人乃至全社会的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涉嫌领导干部的大、要、窝、串案其起点或源头是财会腐败。要预防和遏制财会腐败,首选的思路应是强化制度建设与创新,并加强综合整治。创造不敢、不能、不必、不想进行职务性涉财犯罪的条件,使财会腐败和涉嫌领导干部的大、要、窝、串案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是腐败现象的生成载体和背景,社会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以及特殊空间与腐败现象紧密关联,探寻腐败生成的时空因素,对于预防和遏制腐败有着生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15.
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对于从源头上防治学校腐败问题的发生,具有根本性、关键性作用.铲除学校"滋生腐败的土壤",服务学校发展,要积极构建和完善预防腐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简论腐败的社会危害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危害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必须完善政策,惩治和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8.
满莹 《华章》2012,(36)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国有企业的腐败行为严重损害和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形象与正常的经济发展,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腐败行为的不断孽生蔓延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反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从个人问题、团体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全社会的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社会经济整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全社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风险防控管理内涵、风险防控管理的意义、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和风险防控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形成合理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词法腐败是事关党和国家生存的大问题,对政法队伍的整体来说,腐败虽然只占少数,但它造成的影响和社会危害很严重,所以要认真分析司法腐败的表现及发生的原因,找到预防和消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腐败问题一直是全党、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领导干部腐败的外因主要有:社会发展的遗毒,体制转型的阵痛,现行制度的弊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不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