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焱 《新闻前哨》2013,(7):79-79,82
政民对话类节目作为电视时政类节目一种新的诠释方式,最近两年在多家城市电视台落地开花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收视效益,成为继民生新闻之后,城市电视台掌控新闻资源、抗衡其他电视媒体,巩固收视份额的又一"利器"。如何开办、怎样办好政民对话类节目,我们不妨从率先开办此类节目、目前运作较好的长沙、武汉、常州、苏州、南京五家城市台取取经。一、五城市政民对话类节目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黄益娇 《东南传播》2014,(10):130-131
受地域限制,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雷同、题材重复,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城市台民生新闻发展困境?本文从重大事件报道、同一事件报道、典型事件报道、热点事件报道中新闻资源的挖掘和拓展入手,多方面探讨城市台民生新闻如何多重开发新闻资源,提升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传媒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快速创新。电视新闻的资讯化和故事化、新闻的可视性和有用性都在向两极发展。不管是具有新闻资源和人才优势的中央电视台,还是以地域贴近性为优势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都在不遗余力地放大着这种趋势。作为城市电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人财物以及播出覆盖、节目资源等种种限制,近年来,在央视、凤凰卫视和省级电视台的包围和重压下,城市电视台在这种收视的零合博弈中明显处于劣势,民生新闻等本土新闻的出现,使城市电视台看到了冲出重围的希望。立足本地,快捷迅速,贴近群众的平民化新闻理念,使城市电视台在不增加较大投入  相似文献   

5.
据了解,全国各地现在已有100多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省级台、城市台、县级台乃至同台不同频道之间围绕民生新闻展开了激烈的大战,共同抢夺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于是,电视民生新闻除存在同质化外,在节目质量、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也产生了疲态.有的还出现了庸俗化、媚俗化、娱乐化倾向。笔者认为,作为县级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从“对时政新闻实行民生解读、把涉农题材纳入报道范围、对节目品质进行专业提升”三个方面人手,联系本台实际加快转型步伐,以继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余晓曼  张云波 《新闻界》2008,(1):107-109
本文以深圳本土电视为例,分析其如何整合优势资源以形成合力,以新闻类节目作为突破点带动电视整体发展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期对其他城市电视台的发展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说是未上星的省级台即各家城市电视台的主打品牌,由于它贴近基层贴近观众,因而在各自的传播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大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观察、收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会发现不时有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的传播是有一定的价值,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民生新闻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生问题,从而来反映民生的精神文化特质,因此有必要加强民生新闻的建设,开拓新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发展之路。电视民生新闻体现了大众的生活情况,详细地反映出大众的生活发展走向。当然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制定出一些新的政策,使得民生新闻文化的发展更加顺利、长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电视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除了要面对传统的竞争者央视、省级媒体等的挑战,还要不断应对自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新闻传播中城市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严峻,必须把握地域性优势,挖掘新闻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勇于创新,丰富电视节目内容;不断发展壮大,增强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怎样做,才能达到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最大限度地留住受众群体呢?笔者认为应该运用多种电视手段,锤炼语言、突出主题,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会新闻。一、运用多种电视手段追求社会新闻的完美表达。不同类别的社会新闻,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的要求,运用各种电视手段来充实稿件,才能出彩、才能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13.
中央、省级电视媒体不断加大对新闻节目的投入,拥有报道重大新闻的绝对优势,新闻立台、新闻强台正成为现实。在此冲击下,作为城市台主要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一定要创新思路,强化特色,形成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左治 《视听界》2009,(5):95-96
相对于央视和省级电视媒体,地方电视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竞争通道越来越狭窄,竞争手段越来越单一。在传播空间和传播氛围比拼不了央视和省级台的境况下,城市台如何求得一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南京电视台努力开掘地方时政资源这座富矿,使本土新闻达到最大化的效应,甚至影响周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传播低俗化、琐碎化、同质化趋势的加剧,不少城市台"新闻立台"战略并未从民生新闻传播中得到持续有力的支撑。因此,当前城市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大战中"突围",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传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优质新闻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趋势下,电视媒体为了更加吸引老百姓的目光,把民生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形式予以打造,形成了不少特色和品牌。纵观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科学定位、广泛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在贴近性方面的一些认识偏差,对电视民生新闻坚持贴近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永远是新闻资源最多的地方.也是新闻消费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今天,城市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环境状况.治安状况.文化与思想动态等等,汇成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晴雨表”。城市里有大量的、鲜活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但由于我们的熟视无睹以及囿于传统的传播理念.使大量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被尘封了。  相似文献   

18.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2010年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的精华版.作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端的标志,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诞生;2006年,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展开跨地域交流与合作的开始.本文以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全面梳理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主体(频道、栏目)、传播策略、存在问题与难题,以及协作体发展情况与合作成果,强调只有加强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走向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从“民生”的视角出发进行监督,以它独特的魅力肩负着平息城市自发的负面社会舆论和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的伟大职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更好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