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曾巩和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都在宋朝做官,二人诗文俱佳。曾巩比王安石年长两岁,他们私交很好,在王安石未成名之前,是曾巩将他引荐给了欧阳修。曾巩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相交多年,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道:"王安石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摆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的人,他都能大力扶植、荐举。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都是在欧阳修的提携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家、政治家。有次,欧阳修向皇帝推荐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三人可以为宰相。吕公著是原宰相吕夷  相似文献   

3.
本为《曾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系列论之一篇,主要对曾巩之祖父曾致尧的生平行实进行了探考。过去对曾致尧的行实研究,通常只注意到《宋史》和欧阳修,而忽略了王安石所作《墓志铭》,本将欧,王所述史料进行了比较,从王安石《墓志铭》钩沉出若干有关曾致尧的史料,并考订了曾致尧的仕历,葬地,改葬时间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时候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三苏、曾巩、王安石、欧阳修,不过他们都是男士,21世纪的今天,我们班也有了八大家,而且个个都是巾帼英雄。首先,隆重摧出本班第一家——徐贤萍,她可是名副其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家,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上承韩柳,发现并培养了“三苏”、王安石、曾巩等人,并和这些人一起,终于取得了这场文坛革新的胜利。但是,对欧阳修以往却颇多误解,其中之一是对其文学主张的误解。由于这些误解,多年来,欧阳修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  相似文献   

6.
语言大师们认为,“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是智慧的结晶”。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有一天,欧阳修和几个同事出游。一个同事骑的马受惊纵奔,在路上踩死了百姓的一只狗。欧阳修叫下人赔了钱,又叫那个同事将此  相似文献   

7.
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曾巩,字子固(1019—1083年),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人(今江西南丰县人),一生文仕皆顺,享有盛名,与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并称北宋四大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少时警敏,长而好学,援笔成章,伟辞异响。欧阳修称赞他:“学为儒宗,材不世出,文章逸发,醇深炳蔚。”秦观也颂其文才曰:“发天人之奥秘兮,约六艺而成章。挽天河而一泻兮,物应手而华昌。正经纬乎终古兮,酿维斗而昭然。”其为人也,惇大直方,严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散文,至唐宋而登峰巅。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八大家,先后称雄文坛,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各树丰碑。 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集》丛书,不啻是深入这座殿堂的津梁。 这套丛书,共约160万字,印为七册。内中苏洵、苏辙合为一册,其他诸家各一册,分别编选该作家各时期、各体裁代表作数十篇,荟萃其创作精华。 丛书由王水照、刘乃昌、顾易生等教授分别编撰,编撰者在辩证吸纳前修时贤真知灼见的同时,也多有自家创发。丛书中的《王安石散文选集》,为迄今第一部王安石散文的编年选本;《曾巩散文选集》则是首部独编的曾巩散文注译选本。在苏轼、韩愈诸家选集中,对作品背景的考释、作品意蕴的阐发和审美价值的赏鉴,颇多融入编撰者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10.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在散文、诗歌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著名的古文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最杰出的散文"八大家"。因倡导古文运动,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捕蛇者说》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批判时政,尖锐有力。  相似文献   

12.
出一头地     
北宋的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且一生乐于延誉赏拔人才。他的眼光犀利,许多日后知名的人物(如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在尚未出名时,他即广为宣传。‘谓必显于世。’因此,《宋史·欧阳修传》评价他‘奖引后进,如若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出一头地’这一成语,就是出自欧阳修赏识苏东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四)宋元文学 第一,宋代文学 1、诗文: ①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创造,追求新奇、细密、显露而富于理趣;同时出现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重要诗人有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②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宋古文八大家”有六家在宋,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2、词: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文学史上词以宋称。 ①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前者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列为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的曾巩是位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他以自己的艺术成就,一度显赫于宋代文坛。他师从于欧阳修,又与王安石共事一朝,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与风格。他的散文具有雍容典雅、古奥精密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5.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因曾为官柳州,人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同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永贞元年(805)九月,因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同年十一月再贬为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17.
从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四记”看,无论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还是表情达意方面都说明宋代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宋代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涌现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大家,明清散文实际上是在宋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20.
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年),欧阳修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阅卷时。欧阳修发现一名考生的考卷一改文坛上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靡靡之音",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读罢这位考生的文章,欧阳修大为惊喜,不由拍手称快。欧阳修本想将这名考生定为头名状元,但他看来看去,总觉得这位考生的文风与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有些相似。如果这份试卷的主人真是曾巩。作为主考官,把自己的门生定为头名状元,难免让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所以欧阳修思之再三,最终将这名考生定为第二名——榜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