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勤 《档案天地》2007,(4):25-31
光阴似箭.转瞬间恩师刘绍棠去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恩师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回响.恩师的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恩师虽已久辞人世,但他那深邃的文学思想.高尚的人格魅力.仍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教育着我,感动着我.引发着我对他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2.
吴德祥贺信     
值此孙云畴先生九十大寿,学生吴德祥遥拜于加拿大,敬献祝福,祝孙老先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我有幸成为孙老先生在华东师大图书情报系所带的第一个全职硕士研究生,对恩师三年的指导和教诲,感激不尽,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3.
喜闻恩师孙云畴先生九十华诞,未能面贺,甚为遗憾。今把孙先生在河南工作25年间,对我的教导和为郑州大学及河南省图书馆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写成文字,作为贺礼奉上。  相似文献   

4.
<正>1月12日,腊月二十一,连着几天的晴好天气结束了。正在家中休息的我,突然接到消息,恩师冯天瑜先生走了。啊?!不是说先生闯关成功,血氧饱和度已重回96%了么?可事实就是,冯先生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冯天瑜教授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研究领域绝对顶尖的学者,是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史学家。他的离开,让太多人感到悲伤和惋惜。往事一幕幕……我自然不敢枉称为先生弟子,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多次以崇敬的心情提到恩师陈寅恪,先后写了《回忆陈寅恪先生》、《纪念陈寅恪先生》等章,表示对陈寅恪的敬仰和怀念。季羡林为何念念不忘学界大师陈寅恪呢?  相似文献   

6.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4):127-128
我的导师肖东发先生于2016年4月15日因突发疾病溘然长逝,留给我无尽的哀痛与思念。毫无防备的诀别让这份哀痛格外刺心,先师生前的谆谆教导令这份思念分外悠长。历史学家罗尔纲曾在感念恩师胡适的教诲时,谓之“煦煦春阳的师教”。先生生前极爱此言,常以之论北大的师德传统,说“北大人的风骨和精神得以代代相传靠的正是这‘煦煦春阳的师教’”。在我心中,先生之教正如这“煦煦春阳”。  相似文献   

7.
1995年2月1日吴孟复先生溘然长逝.噩耗传来,我昏花的眼里禁不住溢满泪水.他诲人不倦的期望的眼神,弥留之际的形象和那冒着寒风上千名江淮学人沉痛悼念的动人场景历历在目.我为学术界失去一位后河后海,学识渊博的大师,也为自己失去一位恩师而恸哭.  相似文献   

8.
今年,恩师甘惜分先生喜逢百岁大寿,我应当毕恭毕敬地站在这位泰斗面前,认认真真地执弟子礼才是。甘先生被称为泰斗,当之无愧!因为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教育家,是他担任导师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童兵先生。我国当代著名大学新闻学界的著名博导,除童兵先生外,还有喻国明先生、刘建明先生、刘燕南先生等多位大腕学者和教授,都出于他的门下。我一生最幸运的事情之一是也能忝列他的门墙。不过,我属于“不才弟子”。但是,恰  相似文献   

9.
正梅兰芳先生是我的恩师,他一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光彩四溢的舞台艺术形象。我跟随梅兰芳先生学戏多年,有幸亲聆梅先生的教诲,得到梅先生的亲传,自我少年时代开始,他便手把手地指导我,使我受益颇多,至今忆起仍感受至深。髫龄入梅门我的拜师仪式是在1948年的农历正月初五这天举行的,当时我才15岁。梅先生先前所收的学生,大多为艺术上颇有建树的演员。我作为一个学艺不久的女孩子,能够幸运地受到梅先生的垂青,实属破格。这源于梅先生与我父亲之间的一段友情。我的父亲陈大悲先生,早年从事现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执笔时已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  相似文献   

11.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怀念     
2011年10月30日上午,我突然接到系里老主任张琪玉教授的电话,他用极其沉痛而缓慢的语调说,我的恩师黄宗忠先生已于当日凌晨仙逝。惊闻噩耗,不禁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为我将永远见不到敬爱的学术导师和精神导师了而悲痛万分热泪潸潸。仅仅7天前在参加他的八十寿庆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我们刚刚见过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9月26日,应上海历史研究所之邀,出席了"纪念史学家方诗铭所长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上不仅加深了我对恩师方诗铭先生道德文章和史学研究贡献的认识,同时还见到了四十五年前我在所里学习时相识的史学家张铨等老先生。我们除相互问好外,聊得最多的是上海历史研究所的往事和史学家们。这让我顿时浮想联翩,也燃起了我撰写这篇回忆上海历史所往事文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8月17日晚21:07恩师刘衍文先生平静地走了,永远地走了,享年101岁.噩耗传来,悲痛不已,民国以来前辈学人于此尽矣.虽说已是百岁人瑞,但心中依旧难舍. 一代学界宿儒、上海文史馆馆员、浙江名儒余绍宋弟子、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刘衍文先生,是海内外公认的古典文论泰斗.百年建党,诸事忙碌.几天前,我还想着去养老院看望他老人家,因疫情不接受访客,无奈只好作罢.这或许是我终身的遗憾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30日,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可忘记的日子。这天上午9时许,我因公出差在厦门,突然收到卿家康师兄的短信,惊悉我们的恩师黄宗忠先生于当日5点47分仙逝,顿时悲从心起,眼泪夺眶而出。交往近30年的黄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10月23日他老人家还和我们在一起啊!思绪至此,我与黄老师相处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总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在我国档案学家中评选寿星的话,傅振伦先生无疑是其中璀璨的一颗.当笔者不久前奔赴北京安贞里寄庐百衲斋拜望这位德高学博的学者和恩师时,年逾九旬的傅老虽然步履蹒跚,但却精神矍烁,谈起当年从事档案学研究的情形,仍然思路清晰,兴致颇高.他对档案事业的一往情深深深地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17.
陈真 《新闻天地》2007,(2):18-21
2006年12月20日上午,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在医院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2岁。得知这一消息的姜昆立即赶到恩师马季接受抢救的医院,抚灵痛哭,悲痛欲绝!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5,(Z1)
难忘恩师金江寒文/刘俊华每年春节,我总要抽空到你居住的低矮的小平房看看你.同你坐坐,聊聊,道一声“新年好!”可今年春节,我还没来得及向你拜年,还没有握住你骨瘦的手问声“过年好!”你就不辞而别,匆匆地走了,而且这一句话也没留下.啊!金江寒恩师,你为何走...  相似文献   

19.
7月30日傍晚,接到南京大学徐雁先生短信,告知朱天俊先生于29日下午病逝.指引我走上文献学教学与研究道路的最后一位恩师也走了,顿时悲从心生,泪水潸然…… 最早聆听朱先生教诲是在1983年上半年.当时,全国不少高校从77级和78级两届学生中,选拔了一批毕业生充实到图书馆.为了使这些人尽快适应图书馆工作的需要,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技能,受全国高校图工委委托,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举办了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培训班,我即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一本很有学术分量的书,其中先父杨树达屡有出现。记得解放前我上中学的一个暑假,父亲携我到长沙市北正街访友,路上他指着分叉的湘春街对我说,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义宁人,却生在这条街上的一所房子里。像这样子温情脉脉对我介绍他学界朋友的生活细节,是从来没有过的。先父于1920年到北京教育部供职,6年后得恩师梁任公引介受聘于清华大学,与陈共事,至1956年逝世,两人交谊当在30年以上。据我长期观察,同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