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力受到损伤,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成长,许多家长内心都存在一种歉疚心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故而对孩子大多是有求必应,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报.家长的这种歉疚的心理和无偿付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给与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更谈不上什么回报,继而逐渐变成一个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痕迹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很不成熟,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什么忙碌,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却不知为谁做的,反正家长叫我怎样我就怎样,就好像父母的一个小影子。“不成熟?”我不屑地一  相似文献   

3.
这天该上《加减法的简算》,我刚走进教室。发现教室后排坐了两位老奶奶,原来她们是来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我小声嘀咕道:“学生的父母们也挺忙啊,连听一堂课的时间也挤不出来。不知这些‘奶奶’们听了课,能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不?”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起,孩子求学的路上多了这样一群“陪读”的父母,他们怀着美好的希望,付出巨大的牺牲,得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人们在为这些家长的精神所折服的同时,不禁发出慨叹——陪读父母的爱太沉重!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05,(3)
陕西 宝鸡市凌 云子 校六年 (1)班夏嘉 桐来信说:我是去年六月由报刊亭的一个残疾老大爷介 绍结识《小读 者》的,当我读了 上面刊登的 《父 母留下的 爱》,眼泪不 由自主地 流了出来,看了第九期的《师生情真》,我和同学们都抽开鼻子了。父母也十分爱看《小读者》特别是读 了《家长刊授 读本》之后,父母 的态度大转变 ,再 也不打骂 我了,父母说,犯 了错误只要改了就好了。 甘肃 玉门市北 平小 学五(3)班 余婉婷 来信说:我非常喜欢看《小读者》。我特别要感谢《小读者》免费赠送的《家长刊授读本》。我读了《小读者》,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外知…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都向我反映:“我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老喜欢看动画片,一回家就坐到电视机前看什么《狮子王》《奥特曼》《最后的恐龙》《猫和老鼠》……还有许多叫也叫不出名的动画片,有时甚至连饭也不肯吃。唉!真拿他们没办法。”针对家长们的意见,我利用一次离  相似文献   

7.
家教十大难题会诊本刊记者家长:孩子有话不和我说;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孩子:家长不理解我;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说出我的想法。1996年3月,《中国妇女报》刊登了《家庭教育有奖问卷调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近...  相似文献   

8.
李卫 《江苏教育》2005,(1A):16-17
——《都市女报》消息:七成孩子不知感恩反哺。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选择一所小学做了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的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调查中,多数孩子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已经“见怪不怪”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相似文献   

9.
吴铭 《成才之路》2009,(11):I0004-I0004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孩子能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孩子成才是父母付出后最大的收获。但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0.
级部主任把一个患有网瘾的学生和其家长送到心理咨询室。我打开音响循环播放着《天亮了》、《母亲》、《父亲》、《感恩的心》。家长哭诉了孩子近期要求她帮助连续请假的过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学会了上网。迷上了网络红警。开始要求其母向老师请假,如果不办,他就不上学了。无奈之下,其母妥协;第二次要求其母向老师请假一周,经过妥协,家长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家长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受到各种家规的制约,不能有隐私(秘密)、自由……然而我们最希望、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尊重我们的隐私。可惜,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孩子,你是我的,你别和我谈隐私、自由。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难道你肚子里有几条虫不应该让我们知道吗?可是这对孩子的内心、自尊的打击不知有多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颁布实施了,其中也有保护孩子隐私权的规定。可这些法律形同虚设,家长还是明目张胆地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谈道理,我想家长都懂,可为什么仍不尊重我们的隐私呢?因为他们“关心”孩…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素质及综合能力而不惜高投入,不仅孩子累,自己也累,最终的效果还未必好.看看现实生活中,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大包大揽,帮孩子收拾书包、穿衣服,连喝开水都要帮孩子倒,怕孩子烫着,还有不顾孩子的意愿帮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不顾孩子繁重的作业还要给孩子额外布置相当多的家庭作业,还要抱怨孩子不知父母的付出.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我女儿目前在交大附中初-10班就读,孩子入学大半年来,适应良好,各个方面发展均衡,受到很多任课老师的赞扬.作为家长,我一方面感到很自豪,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3.
每天清晨,老师含着微笑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主动问一声小朋友好,提醒孩子向妈妈再见,孩子会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家长也会放心地离去。如果老师爱理不理,孩子心里会不愉快,家长一天上班都会不安心。家长会想,当着我的面,老师对孩子就冷冰冰,我不在时,老师对孩子还不知是什么态  相似文献   

14.
宁睿 《家长》2012,(Z2):17-18
算起来,我跟《家长》结缘已有十余载了。那天,邮递员准时把新一期的《家长》送到家中。看着封面大气、设计华美、内容充实的《家长》,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从前。1994年,正处在叛逆期的我很令父母和老师头疼。我在课上不是睡觉,就是看武侠小说,有时还会跟老师顶嘴,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和我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大堆道理,可我依旧如故。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对我的管教甚是严格,而且他总按他自己的意愿要求我  相似文献   

15.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16.
<正>"如今的孩子真是不像话,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竟然还不满足!"这孩子越来越娇惯,想当年我们吃的苦,唉!"在许多家长慨叹今天的独生子女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时候,孩子们却认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  相似文献   

17.
应培养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张凤珠在我国现有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大多数,许多父母把无限爱心倾注在子女身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孩子在情感上得到的是单向“输入”,却不知如何付出,也不知如何“输出”情感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从小缺乏“爱心”,一切以我...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联合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个规范家长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条例,是对父母教育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为帮助广大家长学习《规范》,理解《规范》,运用《规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本期起,我刊将开设“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讲座”,逐条讲解《规范》内容。同时,附发《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全文,供家长们学习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讨厌家长们的管教与唠叨,不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了:时不时的与父母顶嘴,与父母相处得都不是很好,为妈常在我耳边碎碎念叨而烦躁,总是她说东,我念西。  相似文献   

20.
我手捧《家长》杂志,进入了《法制园地》,那里的法官和家长们正在就青少年与法的《热点话题》进行《问题讨论》。法官说《为人父母》应《教子有方》,多学习和借鉴《名人家教》,否则,孩子一旦误入歧途,那将是《父之过》、母之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