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繁荣的主要标志是文学的繁荣。小说是文学的主力军,尤其是长篇小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发展的高峰。但是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多为社会病垢,即使花大力气评选而刚出炉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难以为社会公认为最优秀的作品。要创作出最优秀的传世之作,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必须突围,要从性格刻画和性格批评提升到人格塑造和人格批评。从古代神话的"神格",到当代小说的人格描述,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创作基础,现在是文化自觉的提升阶段了。  相似文献   

2.
小说创作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从神话发端到传奇故事到现实主义的人物性格刻画到现代人物的心理描写,再到后现代的精神分析、意识流叙述,今天已经到了整体揭示和描写人物丰富的人性即文化人格的阶段.当代人已经不再是以某一种单一的性格面具或内心倾向出现在社会与作家面前,作家也不再以刻画典型性格为成功,优秀的小说作品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文化人格,当代小说批评应当与时俱进,从人物性格分析进步到文化人格研究,而<白鹿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历史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与现代性的相遇是20世纪中国的原生事件,而中国现代文学即是建立于现代中国独特的想象方式基础之上的,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现状与国民心理的叙事。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解析中国现代小说独特的叙事形态,并将其归纳为两种叙事模式,重点论述了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这两种叙事模式的纠缠与疏离,以及巴金的小说创作所具有的这两种叙事模式的标本特质。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苏州地区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小说界促生了一个以冯梦龙、袁于令、金圣叹、毛宗岗、褚人获等为代表的苏州小说批评圈.他们以小说编订和评点为尚,相互交往,写出了一批重要的批评著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使小说批评在17世纪达到高峰,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力和实践意义,对小说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药》是鲁迅收在《呐喊》中的第三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同样是在反映病态社会中人们的不幸。  相似文献   

6.
刘运峰 《世界文化》2023,(12):33-36
<正>《端午节》是鲁迅继《阿Q正传》之后创作的一篇小说。和《阿Q正传》相比,《端午节》的分量显然轻了许多。在鲁迅作品的很多选本中,都没有《端午节》的位置,人们分析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也往往忽略这篇小说。但是,这篇小说和鲁迅的平生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也可以说,在这篇小说中,就有鲁迅自己的影子。小说的情节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7.
从周树人仙台学医经验解读鲁迅的小说王润华重新解剖周树人仙合经验的国际会议1994年9月6日至9日,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语言与文化学院以小田基与阿部兼也二教授为首,主办了鲁迅留学仙台9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与文化研讨会。会场设立在东北大学医学院(前身即仙台医...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方位地展现了关中民间文化。在渭河平原半个世纪的沧桑变迁中,以朱先生的仁义坚韧和田小娥的不幸遭遇为契机,小说对关中民家儒学表现出眷恋与鞭笞交融依赖的复杂情怀。通过白鹿两家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家教磨砺,生动地讲述了关中民间珍贵独特的家教文化。在塑造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小说》栩栩动人地再现了关中民间隐秘的性文化。最后在生动活泼的民间文化土壤之上,将小说推向浑厚精致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分为八种类型,而将短篇小说分为两类,这在我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后的古代小说研究者均继承了鲁迅先生的分类法,将讲史、神魔、人情、讽刺四类长篇小说及两类短篇小说的代表作称为名著,研究工作围绕着这几部作品展开。下面将近五年来名著与非名著的研究论文作一对比,以探讨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视野问题。一、研究现状人们一般将"四大名著"、《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原始人类万物有灵观念下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是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的结晶。可以说,神话就是原始时代的“人话”,体现着原始人类的文化精神。那么,神话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学,特别是与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就是说,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又是文学家族之源。而神话与小说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说:“现代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这“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看法,固然尚有争议,但探讨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2.
身份是移民在异域书写自我和寻求归属的依托。本文旨在通过对郭沫若留学时期创作的身边小说的文本细读,去品味隐藏在文本中的或隐或显的身份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沫若小说人物的认同危机和身份焦虑,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存在的总体经验息息相关。他的小说由是成为海外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自我建构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家李劫人被定位为地域精神气质的作家,有鉴于此,本文另以人性的视角重新敞亮其主要作品"大河小说"的超越性蕴涵.具体说,"大河小说"通过"历史"与"人"互动形成的"人的历史"、"历史的人"的艺术空间,在历史书写的题材、人性书写模式、历史书写面貌、人物塑造等方面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独特的人性建构,形成了作品的深层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14.
序《废名小说选集》严家炎只爱读故事的人,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裒少有扑朔迷离的故事。读惯了一般新文学作品的人,可能也读不惯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有时连人物也是隐隐约约的。一目十行的急性子读者,更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必须静下心来仔细...  相似文献   

15.
词牌名小说,即是以词牌名或曲牌名为基本词汇素材,借助词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叙事的小说作品。明代通俗类书《绣谷春容》收录了五种词牌名小说,其中以《梅嘉庆传》最为典型。词牌名小说属于谐谑文学的一种,"集词牌名句""集词牌名词"是词牌名小说的早期形态,苏轼《杜处士传》、李衍《陈子衿传》与词牌名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词牌名小说是词牌与小说的巧妙结合:词牌在小说中不仅用于指代事物,还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小说为词牌"变体为文"创作条件,作者凭借个人才情和艺术积累,使得词牌文化得以施展。词牌名小说是雅、俗文学交融的产物,词牌的本事典故、艺术内蕴提升了通俗小说的文化品质,展现了明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年的开始,又是新的一期出版,每当此时,作为一名编辑,总是诚惶诚恐,不知过去的一年呈现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是否合格,是否能让读者共情或者有所收获.回顾2020年的《大理文化》,小说仍是重头戏,全年"开篇作品"和"小说平台"共刊发小说19篇,约计26万字.在数不清的来稿中,我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欲望,也能看到故事背后的那一个个人物,体会到故事里的一段段感情.回顾2020年《大理文化》刊发的小说,我能记起当时编发的情况,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校对,都让我对这些小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每一次编稿、改稿都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我自认为无论在讲故事的手法还是故事本身都很好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疾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被作为社会文化隐喻的载体使用,这一点在晚清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晚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主要通过三种叙述视角表现出来:医生的角度、患者的角度、他者的角度。不论是哪一种角度叙述,疾病都是古老中国病体的隐喻,鲜明地表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文化病状的独立思考。疾病隐喻使晚清小说表现出不同于古代小说的鲜明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可以被作为中国小说之现代性的构成因素,表明中国小说已经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头发的故事》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带有纪实性质的小说,起因在于许羡苏。许羡苏(1910—1986),字淑卿,浙江绍兴人,鲁迅日记中又作许璇苏、许小姐,是鲁迅学生许钦文的四妹,也是周建人在绍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的学生。1920年,许羡苏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曾一度寄住在鲁迅八道湾的家中。1921年10月,许羡苏由鲁迅作保转学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对于一个作家的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受巴蜀文化滋养的马识途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小说,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巴蜀风情或是地道的方言,都为我们呈现了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皇帝爱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皇帝爱小说苗怀明在中国古代,对文化事业控制最为严格的王朝莫过于清朝。有清一代,清廷一直采取高压政策,发动一次次文字狱,发布一次次禁书令,严重摧残了文化事业,对小说的查禁是清廷整个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几乎每个皇帝都发布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