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视觉瞬间性是摄影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但“瞬间”并不代表新闻摄影的全部。平庸的“瞬间”,没有意味的瞬间,就是抓住了,拍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还是苍白无力的。那么,如何让新闻摄影的“瞬间”变得精彩而富有内涵呢?一、要善于发现“瞬间”体现的深刻内容在办报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摄影记者和通讯员来稿,  相似文献   

2.
瞬间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新闻摄影中所说的“典型性瞬间”,是指从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能充分反映其新闻内涵的典型性瞬间图像。但在实践中,对新闻摄影的“典型性瞬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有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3.
胡娅莉 《新闻世界》2003,(12):30-31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新闻摄影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新闻摄影中瞬间形象表现的重要性。可以说,以瞬间的形象表现为主.是新闻摄影与其它新闻样式的主要差异。新闻摄影的“闪光瞬间”.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瞬间.瞬间形  相似文献   

4.
摄影是瞬间艺术。通过抓取典型瞬间来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一直是新闻摄影的“金科玉律”。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视觉新闻传播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新闻摄影报道已不局限在传统媒介有限的版面上,越来越多的新闻组照发布在互联网上。新闻图片在聚焦新闻事实瞬间的同时.又“图说”了过程。  相似文献   

5.
邢宇  王莹 《新闻前哨》2007,(4):63-63
一、基于事实1.把握典型瞬间。一幅成功的新闻作品,很大程度上在于记者对瞬间抓拍的掌握。瞬间形象选择得好,便可以发挥新闻摄影的独家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恩格斯指出,应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新闻摄影不同于其它,它的典型性主要是通过典型瞬间来表现的。因为具有典型性的新闻摄影可以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而典型瞬间的准确表现,是反映新闻事实本质最具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基本要素。缺少这种基本要素,新闻的典型性就难以准确地体现,从而使新闻摄影流于平常化和一般化,缺少个性,没有感染力与冲击力。  相似文献   

6.
郑晓群 《新闻实践》2013,(11):66-68
核心阅读:一张能够打动人的新闻摄影图片,一定具有情感的张力,而情感的张力往往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影像所揭示的思想,二是画面中生动感人的细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必须要具备思“深”识“细”的能力与谋略。所谓思“深”,就是对新闻题材要了解透彻,思考深刻,找到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所谓识“细”,就是在拍摄新闻照片时,要善于发现并抓住生动感人、能够揭示新闻事件本质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周琳 《军事记者》2006,(6):39-39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海内外新闻摄影人的翘首以待中,于3月24日下午在美丽的深圳揭晓。这次盛会有中外8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评委,用3天半的时间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7028幅照片进行了紧张、辛苦而认真的评判,最终,全部奖项都各归其主。从本届“华赛”获奖作品来看,有“两点”值得我们摄影人注意:一是“华赛”的“5个获奖标准”将新闻摄影的评选提高到了国际化。这5个标准是:1、最开阔的新闻视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情;2、最敏锐的洞察目光,发现以小见大的深刻哲理;3、最高超的摄影技巧,将新闻表现得扣人心弦;4、最强烈…  相似文献   

8.
一、遇到突发事件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指记者发现新闻事实和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突发事件骤然而至,需要记者瞬间调动新闻嗅觉,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这应该是一名社会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需要平时积淀丰富的生活常识,具备敏锐思想、丰富感情和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摄影不仅能歌颂生活中的美、揭露生活中的丑,同时也能记录下历史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社会纪实摄影及实用摄影是有所区别的,新闻摄影是新闻范畴的一部分,它首先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否则就不称为新闻。新闻摄影的题材非常多,有经济建设、科教文教、精神文明、新闻人物,以及军事、公安、体育新闻、日常社会生活、环境保护与大自然新闻和国际新闻等等,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无所不有。因此,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选择新闻和美的关系,以此反映读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以平面影像来表达新闻事实的.但平面影像的表现力不应该只是平面的。关于这一点。新闻摄影界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如人们熟知的“视觉冲击力”这一概念,说的就是对瞬间状态的平面记录如何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再如,近年“深度报道”这一概念也已引入新闻摄影界。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它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瞬间形象选择得好,便可以发挥新闻摄影的独家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它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瞬间形象选择得好,便可以发挥新闻摄影的独家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由无数个瞬间构成,而新闻摄影的画面形象,只是摄自事件流程中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几千分之一的一个瞬间,因此,摄影记者必须抓取能揭示事件意义及思想内涵、具有新闻价值、形象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瞬间精华,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典型瞬间或决定性瞬间。总结新闻摄影实践可以发现,在新闻事件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威 《新闻前哨》2009,(1):47-48
不管是初涉新闻摄影的“发烧友”,还是在专业领域摸爬滚打的摄影记者,都会常常面临这样的思考:什么是新闻摄影的关键点。是影像,是构图,是瞬间,是时效,是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价值等等。通常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瞬间。众所周知,摄影是瞬间的艺术,自然新闻摄影的关键应该是瞬间,  相似文献   

15.
赵俊 《青年记者》2000,(2):31-31
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发现新闻要靠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要靠对受众的关切和勤奋。新闻是写给人看和听的,一则报道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是衡量一则  相似文献   

16.
让你的镜头“独具慧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耘 《军事记者》2008,(5):41-42
纵观世界摄影发展史,从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到当代的数码电子摄影,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无不是创新的结晶。军事新闻摄影作为军事新闻宣传的一支“生力军”,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化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宣传以军事训练为中心, 提高战斗力,“一切为打赢”的同时,将新闻图片的思想性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大拓宽了军事新闻摄影报道的视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建立起一支遍布全军的业务素质精、政治敏感高、实战能力强的新闻摄影队伍。他们在历届中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中屡屡夺魁,显示了军事新闻摄影的魅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17.
所谓“华赛”,是指在中国组织的世界性摄影大赛。她所倡导的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锐的洞察目光、最高超的摄影技巧、最快速的客观反映、最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新闻摄影理念,让我们开阔眼界。“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引导新闻摄影进入了竞争激烈的读图时代,而“华赛”理念的形成和出台翔实地界定了新闻摄影的标准和要求,也将是当前和将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们翻阅报纸、杂志或上网浏览新闻时,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摄影图片,而真正能够吸引你的视觉去注意它、感觉它、欣赏它、认识它的却是那些视觉冲击力强,蕴藏深刻内涵的优秀摄影作品。无疑,新闻摄影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对其所表现的新闻事件,对读者的情感导向、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报纸已进人“读图时代”,如何提高新闻摄影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换言之,具备什么条件的新闻照片才是优秀的,笔者结合这些年的采访、编辑、实践,想从“真实客观性、情感瞬间性、图文互补性、版面艺术性”,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因人而生动”,而图片新闻因为有不同的人物特征、丰富的表情、生动而感人的瞬间,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新闻摄影要体现“以人为本”,即注重拍好新闻图片中的人——这一新闻主体。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底我担任成空某雷达团的新闻报道员.至今已经7年多了,我从~名新闻报道的“门外汉”成为在军内外媒体发表新闻作品700余篇的《空军报》优秀通讯员;从摄影“独腿走路”的报道员成长为一名文字、摄影、摄像,三职一肩挑的“三栖精兵”:回顾7年多难忘的新闻跋涉之路,可以说是“主动出击的意识、宽广的新闻视野和敏锐的新闻感觉”这3个关键词,引领我在新闻报道中不断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