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Maslach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较严重,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和个体心理健康因子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地区高校18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及特点。结果发现:(1)大连地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整体程度不高,处于中等略偏轻水平;(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显著;(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工龄差异显著,职业倦怠在工龄上的发展状况呈U型分布;(4)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婚姻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压力量表以及韧性量表,对17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以探讨幼儿园教师角色压力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韧性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存在轻度职业倦怠.(2)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及角色过载与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韧性与个人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相关.(3)角色模糊对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角色冲突、角色过载对去人性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4)韧性在角色过载与个人成就感低落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从减少角色压力源、调节职业心理压力及提高心理韧性三方面提出了减缓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随机抽样,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18名西部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背景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均对西部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促发作用。职业倦怠在性别、教龄、学历、课时量等背景性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性影响因素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同的压力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力不同,科研、自我发展、工作负担、竞争上岗等压力是西部高校外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首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工作责任、发展前景、关系与支持、评价指标、工作效能感等方面;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辅导员主要工作压力源不同;工作年限对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源范围影响不显著。当前,过大的工作压力对辅导员造成了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甚至使一些辅导员产生离职想法。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组合的成分、特征及其与高校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图书馆员角色压力的压力源及其产生的职业倦怠与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7.
邹群  田铁杰 《教育科学》2012,28(1):71-7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χ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压力感知量表和工作效能感量表测量了188名高校青年教职工,探讨压力感知和工作效能感在身份类别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校“非编”青年教职工职业倦怠、压力感知水平显著高于在编青年教职工,工作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在编教青年职工;除直接影响外,身份类别还通过压力感知、工作效能感的多重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高校青年教职工职业倦怠水平。提出如下建议:寻找编制身份之外的替代性方案,警惕稳定带来的“逆淘汰”机制,重视青年教职工的人文关怀与心理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次研究以浙江省普通高校的在职辅导员为受试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压力处于中轻度;经济等因素对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自编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283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同时,以162名高校专任教师为对照组考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结果发现:1)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的情绪衰竭得分高,非人性化、成就感低维度上的得分低;2)工作年限为1~3年的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10年以上辅导员;未婚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已婚辅导员;3)4个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工作负荷与压力、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成就感低、学生表现对非人性化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量表"把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分为:工作负荷、学校管理与评价、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家庭因素、职业发展需要等六大板块.通过量表的实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的系统分析,对工作压力进行调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逐渐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等角色融为一体,他们面对工作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高校如果能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行调适,就可以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尊重和关怀,以实现辅导员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时间管理倾向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因受教育程度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严重,且因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称等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差异;辅导员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职业倦怠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并可据此对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已经客观存在并日益受到关注,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辅导员多重性角色冲突、多样性角色不清、被迫性角色中断、重复性角色失败是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对策是厘清辅导员工作事务,建立学生信息网络,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辅导员加强自我调适和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李超平翻译的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的中文译本量表,以南京高校238名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梳理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