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健 《教书育人》2005,(10):45-45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道研读《詹天佑》。30多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距离下课只有七八分钟了,大多数学生已经被詹天佑的伟大人格所打动,于是我引导他们:“同学们,《詹天佑》这篇课文就读到这儿,请在詹天佑爷爷的画像下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2.
李蓉 《宣武教育》2004,(5):27-29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二课《詹天佑》时,碰到了这样一个教学难点:要学生通过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考虑到教学的效果,我准备改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默读思考问答改变为默读绘画辨析。  相似文献   

3.
片断 (《詹天佑》一课教学将结束时) 师:你们没有问题了?我突然对中一句话有想法。你们看这句:“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云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詹天佑是被“任命”的。皇上的旨意,谁敢不从?说不定詹天佑是被逼着走马上任的,这怎么能说他是个爱国的工程师呢?  相似文献   

4.
一、以德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例如:我讲《詹天佑》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带着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既掌...  相似文献   

5.
丁炜 《现代教学》2011,(3):56-56
一、案例描述 冲突一:要不要“上” 2009年11月,我在市级比赛课中抽签抽到执教《詹天佑》一课。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是介绍詹天佑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内容。在解读文本时,校长张人利就提出这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果然,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困惑:这个人字形线路究竟是怎么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本学期,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詹天佑》。想上《詹天佑》一课也是情绪使然,因为每次阅读《詹天佑》一文,我的心潮就随着文章的情感跌宕起伏: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极端轻蔑而愤愤不平;因詹天佑顶住巨大压力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而热血沸腾;也因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负责、智慧和才干而拍手叫好;更因京张铁路不但修筑成功,且比计划提早两年全线竣工而畅快淋漓……每次读完课文,我都不禁想要大声呼喊:伟大的詹天佑!了不起的詹天佑!在查阅了詹天佑的生平资料后,对他的敬仰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一课,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造性工作是教学重点。课堂上,我启发学生:詹天佑设计了“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他为什么能想出别人想不出的方法?他的动力来自哪里?许多学生说:“来自他的爱国心。”突然一个声音不紧不慢地飘出:“因为有奖金。”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詹天佑》一课,叙述了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主持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事,本文的主题非常清楚,那就是以詹天佑的爱国之情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抓住这一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我这已经是第三次教学了。以往在让学生弄懂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知识点耐,由于学生半天悟不出来,我就直接用了讲解法,而今年我选择了静静地等待。  相似文献   

10.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1.
这样改好吗?     
小语五年制第十册22课《詹天佑》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主人公的姓名为题,这就暗示了课文中心是以展示詹天佑的崇高精神境界或卓越成就的。因此,我认为文中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  相似文献   

12.
长文短教——我教《詹天佑》□湖南株洲市实验小学彭运莲《詹天佑》是第十二册课本中的一篇长文章。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呢?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精心设计课堂结构《詹天佑》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概括写詹天佑的光辉事迹。第二段是背景段...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七课《詹天佑》,谁来介绍一下有关詹天佑的情况?”这是我上课一贯的主张。我喜欢一上课就让学生讲。讲他们所知道的,讲他们想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经常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提问、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思维,对所学内容达到理解、掌握,形成各种能力。教《詹天佑》一课第二段第二层时,我首先这样提问: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接着我又问:针对这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都一一作了回答。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又进一步启发他们: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画出开凿隧道的简明示意图呢?教室里立时安静下来,学生纷纷看书、思考、设计。此时我也下水画图。不一会,一双双小…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詹天佑》下课了,我如释重负。“学生还算积极,第一次在名师面前‘秀’课,应该不会出丑吧?”就在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尹老师,请你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再写一遍!”  相似文献   

16.
层层深化中心逐渐丰满形象──《詹天佑》一课教学谈江苏王金权《詹天佑》安排在五年制第十册第七单元和六年制第十二册第六单元。它们的训练重点都是“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刨举,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由于本课所谈及的人和...  相似文献   

17.
沿海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九课《詹天佑》一文记叙了清朝末年,詹天佑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  相似文献   

18.
《詹天佑》一文通过詹天佑临危受命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这是一篇蕴含着强烈情感的文章,但作者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述出来,而是把情感蕴含在理智的描述和客观的评价之中,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我把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并尝试按照情感的认知规律突破这一难点。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詹天佑》一文的时代背景距离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上课时,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基础上,用“京张铁路招标会”的形式,让学生创造性地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对詹天佑…  相似文献   

19.
《詹天佑》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的讲读课文。这一课教学的任务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杰出才能在文字教材中通过“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自然段反映出来。对于这两段文字,我分别在三个班选用了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