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湖南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中共湖南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动;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在1925年至1927年湖南工农运动大发展时期,唐生智允许中共党组织及国民党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公开活动,为中共党组织在湖南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的湖南工农运动走向高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唐生智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和行为,为中国共产党在湖南领导工农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生智率军北伐,横扫反动军阀势力,使湖南民众迅速觉醒,从而加速了湖南工农运动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3.
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共湖南党组织领导湖南各界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最有力的政治武器。中共湖南党组织在坚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同时,始终立足于为全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深入社会基层,通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种群众团体领导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粉碎国民党当局对中共抗日救亡活动的压制。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定的组织基础。面对党的中心任务和革命发展形势变化,中共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纯洁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和纪律建设等方面的新作为,进一步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建设,从而夺取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全面考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历史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湘西民族地区,虽然贫穷落后,但马克思主义在此已经有所传播。全面抗战时期,在中共湘西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湘西各县的中共党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利用各种身份作掩护,一面积极发展党组织,一面宣传和组织各种抗日救国活动。湘西民众在抗日宣传下,积极投入到抗战浪潮中,在人力、物力上为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援,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共早期组织虽然主要创建于城市,但是"乡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却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其间,中共早期乡村组织为革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湖北作为中共早期组织比较活跃的地区,其乡村人口的流动为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量乡村人口入城求学、务工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又回到乡村利用传统社会网络发展组织。这样的传播方式虽使中共早期组织在湖北乡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弊端是组织根基不够稳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派遣大量党员下乡对乡村党组织进行监督、改造,稳固了组织根基,确保了党内思想的同一性,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湖南和平解放是多种因素互起作用的结果。在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和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经过中共湖南省工委进行大量的统战工作,国民党湖南当局程潜、陈明仁两将军顺应了湖南各界人民的和平要求,并根据他们多年的切身体验,毅然举行和平起义,使湖南实现了和平解放。各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表明,湖南和平解放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192 7年 6月中共湖州地方党组织诞生后 ,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领导群众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组织发动工农参加土地革命 ,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起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抗日战争时期 ,湖州地区党组织较为健全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积极领导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组建抗日武装 ,开展敌后武装斗争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逆流 ,协同新四军对敌作战 ,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为湖州的抗日战争胜利和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 ,党的组织严重破坏 ,但分散的各地基层党组织 ,在中共吴嘉工委的指导帮助下 ,策反国民党地方武装 ,宣传党的政策 ,护厂护矿护校 ,迎接解放 ,做了大量工作 ,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共湘(湖南)区委在湖南省国民革命运动中所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帮助组建国民党组织和发展壮大自身组织;二是积极组织湖南省民众运动;三是积极争取同情革命的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湖南逐渐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有其历史必然性。湖南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反封建基础和革命斗争传统,上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湖南早期农民运动为后来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湖南各级党组织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是湖南农民运动得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和推动,是湖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文化中找到了某些合作抗日的契合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所制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中,就已经包含了"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内容;此后,这一方针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正式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这一方针的重点和中心内容是发展武装力量。它的形成和制定,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建党基地是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秘密建党中创建与发展的依托基地。根据建党基地的影响大小,建党基地又分为具有全党意义的建党基地和地方性的建党基地。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全党意义的重要建党基地,这一建党基地始于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经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形成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这一全党重要建党基地,经抗日战争时期的豫鄂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别山根据地而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别山地区建党基地是经历了建党各阶段并在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全国性建党基地。大别山地区建党基地具有建党时间早、党员人数多、党组织发展快、有根据地做依托等特点,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提供了创造性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为全国性大党和夺取全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抗日战争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动员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经过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开始走向世界,这是其壮大和成熟的具体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团结带领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芷江有幸成为日本投降的接受地。今天,国共两党围绕芷江受降而产生的历史情结、相互认同、民族精神、和平诉求,是推动国共两党交流的强大力量。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强国共两党交流,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至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领导的民主选举运动,真正实现了广大边区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成为激发边区民众抗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党在选举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今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地方性合法政府。当年边区政府的创建者们在敌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复杂的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不仅对动员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党在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都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诉求,这一群体特征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尤为强烈.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所以这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纠正了"左"的错误,显得更为客观和实际.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教育,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和欢迎知识分子入党等政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储备了大批干部,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步入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9.
1935年秋施剑翘击毙直系军阀头目孙传芳,被誉“为父报仇孝女”、“为国锄奸侠女”。她经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其人生信念亦从报父仇,跃升到救中国。时至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的主张不仅顺乎民意。也只有共产党有力量实现民族复兴。施剑翘及其交往密切的一批民主人士的最高层代表人物,都由此而殊途同归。选择共产党。它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正确的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以中间势力为主的各阶级、阶层力量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国最先进的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