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民族主义有着浓厚的反启蒙色彩,并贯穿于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始终。德意志启蒙思想与民族主义难以结合,成为自由和民主思想的敌人。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这种特征给德意志民族造成极大危害,使德意志民主主义发展十分滞后,专制主义专横跋扈,民族主义最终被保守主义所裹挟,导致德意志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盛行,最终导致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和独裁政治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纳粹主义的兴起,人们多用它的“社会主义”对中下层民众的吸引力、欺骗和胁迫手法、权势集团的扶持来解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希特勒曾明确地称他的世界观是“民族世界观”。他对党纲中的“社会主义”也作民族主义的解释。而纳粹的“民族主义”,又是大德意志民族极端主义、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等等的混合物。因此在考察纳粹主义兴起的根源时,要重视近代以来德意志民族主义、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它们是纳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和肥沃土地。德意志的民族思想和民族特性(volkstum)在…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法国文化的入侵的情况下兴起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与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它侧重于从文化层面上去表达民族主义,利用文化上的联系与统一,从而实现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可以说,启蒙运动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准备阶段,而法国大革命则促使了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统一只能是一场内部军事、政权势力与敌对的外部军事、政权势力之间的较量。德意志资产阶级与容克阶级之间的妥协,决定了帝国的妥协性。德法矛盾产生有三个原因:德意志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未来的帝国联邦主义政治结构。德法矛盾对德意志帝国以及整个欧洲格局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所以纳粹法西斯的灾难是历史的错误而非个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德意志的统一与崛起"这一课是民族主义积聚乃至泛滥的典型之作,民族主义成就了德意志后,又毁灭了德意志。我于是借这一课内容,用三个历史小故事为引子,以"爱"与"仇恨"为线索,带领学生对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意识和现象进行初步的理性思考,启迪现在,教益未来。  相似文献   

10.
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所以纳粹法西斯的灾难是历史的错误而非个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她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有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以及两者的结合,则时,又有共产国际的帮助。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可查考。是石纽所在虽有七、八说,但究在何地则莫可确指。究实论之,"禹生石纽"本系神话,其言怀孕、分娩以及怀娩地点等等,莫不都是怪诞的神话。且这些神话不是产生在人类的童年,而是产生在文明时代的西汉晚期,那时正值谶纬神学兴盛发达时期,神学家们对古代的"圣帝明王"从伏羲到刘邦、甚至包括孔丘,都莫编造一套感生神话,给他们戴上一副神圣的花环。"禹生石纽"只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中的一个而已。这等妖妄怪诞的谎言,显然都是不可信据、无法查证的。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求真求是,所以严谨的历史学家长期都对此说不屑一顾。近年来三峡考古出土了一通东汉的"景云碑",碑文有句"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这句话本来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禹和石纽的关系是禹曾在石纽汶川召开过一次诸侯大会。但根据茂、理、汶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可能也只是一种附会之谈而已。但是,竟有历史学家用搞旅游的手法,把这句碑文曲解为"禹生石纽",是不可以不辨。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制度被比较普遍地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70年代、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末新政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清末建立法制社会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4.
The assumptions on which educators based childbirth education principles were valid when psychoprophylactic birth became available. Yet, educators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 have changed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birth as they have learned more from the midwifery model of care, how women want to give birth, and how capable the body is to give birth. Educators'' teaching must now emphasize the synchrony of hormones that facilitates birth, the Sphincter Law, and the sharing of woman-to-woman stories throughout the generations if birth is to be set in its rightful place—in the hands of the mothers.  相似文献   

15.
略谈现代英语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词汇中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英语委婉语的表达内容更丰富。运用范围更广泛,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两者的关系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在心理学诞生之前,心理学包含在哲学之中,是哲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在心理学诞生之后,一直受到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心理学也以它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独特的学术智慧给哲学提供理论养分和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其诞生、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外界社会历史背景。内部因素: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延安民众的教育需求是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电教专业人才奔赴革命圣地和电教设备的添置是其诞生和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外部因素: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国防教育的实践需求是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比较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推动了教育科学的产生,丰富了教育科学的内容,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拓展了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9.
“禹兴西羌”传说有真实的历史内桉。“西羌”是大泛指,“汶山郡”是中泛指,“石纽”是小泛指,“刳儿坪”是实指。其真实性是指真实事件的文化传承,不是指具体时间地点,因此,“禹兴西羌”是个文化问题,不是历史问题。“禹生石纽”是颠顼—系羌、蜀的传说,其地不可确指,但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为典型,需要研究禹文化与羌文化的原生、次生和续生三重关系及其连接点,并运用于现实的活态,以利于建设禹羌文化旅游版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探讨化归为概率中的摸球模型,据其求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极大似然估计,并分析估计的精度.构造L-M图用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