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晓莉 《小学生》2013,(11):25-25
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回想自己上过的有关"认识图形"的课程: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四年级平行与相交,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五年级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等,至今没有找到一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教材 ,定位目标(一)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 ,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目标基于以上认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 ,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的表象,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5.
"量一量"是"面积"一课的第二课时,主要认识面积单位cm2、 dm2、m2。学生刚学习面积概念,对其单位的认识很模糊,如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面积单位的本源,除了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还要:摒弃单位换算的古板套用;避免周长对面积的干扰;学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大小。  相似文献   

6.
正面积的计算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这是学生首次学习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既是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中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面积公式做必要的铺垫,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时机,因此十分关键。李静、武传刚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李老师等的设计")和郭东根、黄丽萍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郭老师等的设计"),过程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殊途同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面积与面积单位》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起始课。学生在这之前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等有关的知识,在这之后将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课承前启后,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在经历用不同的图形度量面积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能正确地说出面积的意义。2.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并会使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大小。3.能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讲解新课,动手对脑,层层深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认识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1.面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将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大小的表示单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特征,学会比较。 3.情感目标:懂得知识要通过实践获得的道理。 4.创新目标:培养联想思维。 二、教学内容 1.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概念。 2.难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3.空白点:联系学生生活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面积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几何初步知识概念课,纵观教材的编排,学生已经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周长,积累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从而建构起"周长"是"线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的概念表象。  相似文献   

1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并建立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教师遵循课本上由小到大的认知顺序,即先认识1平方厘米,再认识1平方分米,后认识1平方米的教学过程。但有一位教师的教学有别于众人。这位教师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先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1平方分米,再教学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这样不仅突破了1平方分米的教学难点,而且使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两个面积单位从大小上…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经验已成为课程标准的"四基"之一。教师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通过引发"困惑"、促进参与、化繁为简等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丰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杜伟 《黑河教育》2013,(3):27-27
学习目标会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预设导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直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2.预设学习目标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本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学生预设本节课学习目标)3.完成导学指要一(学生通过导学指要一认识组合图形、会分解组合图形)师: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卡,看导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和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图形面积计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的基础。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7.
"认识面积"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在"认识面积"的教学中,借助成语、利用故事及依靠画图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面积以及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前题和基础.虽然,学生对长方形的图形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对面积概念的学习只是开始.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分析、综合.通过直观教学,逐步归纳出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9.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梯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数学问题。特级教师周卫东教学此内容时,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亦步亦趋地让学生从"0"开始进行学习,而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以研立学,因学而教,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经历了自主研究与发现,最终获得提升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再创造中自我建构新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背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其中第2课时安排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相对独立地探索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教材设计时,引导学生从猜想出发,通过实际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结合前一课时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验证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