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探讨三重螺旋模型的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索其修正路径。自Etzkowitz和Leydesdorff提出三重螺旋模型以来,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和拓展。丰富的实证研究肯定了三重螺旋模型对创新实践的解释力。未来的发展在于在治理理念的指引下,探讨N重螺旋模型;基于创新的过程,定位大学、企业、政府的角色;通过广泛的个案研究,考察背景条件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梁潇 《情报科学》2008,26(1):115-119
三重螺旋创新模型是近几年国际创新研究的又一课题,主要研究在创新活动中大学、产业、政府间的关系.信息流动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也是三重螺旋模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重螺旋中的信息流动具有主体多元化,信息流动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因此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难以解决三重螺旋中信息流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信息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三重螺旋中创新信息流动的主体分布问题并给出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3.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创新系统理论.当前,国外对创新三重螺旋的研究口渐增多,影响日益广泛.在简要概述创新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创新三重螺旋研究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如对三重螺旋基本构造的新探讨、研究对象的扩展、应用的拓展、测量和检验等的研究,为我国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涂俊  李纪珍 《科学学研究》2006,24(3):411-416
知识经济时代,仅靠二元合作已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需求。三重螺旋模型提供了一个动态和复杂的“三方互动自反”创新模型。在此框架下,美国的小企业创新政策从SB IR计划走向STTR计划,以适应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也亟需发展更加务实的“产官研”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涂俊  李纪珍 《科学学研究》2006,24(3):411-416
知识经济时代,仅靠二元合作已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需求。三重螺旋模型提供了一个动态和复杂的“三方互动自反”创新模型。在此框架下,美国的小企业创新政策从SBIR计划走向STTR计划,以适应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也亟需发展更加务实的“产官研”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三螺旋创新模型,政府、产业、大学三机构除了完成他们的传统功能外,还表现出另外两机构的作用.该模型为官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合作创新机制中三机构既有明确的分工,在功能上又存在一定的重叠.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官产学联盟是三重螺旋发展到组织阶段两种典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管理》2018,(5):25-32
政府、学术界及工业产业三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创新进步的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是企业创新并投入实际使用的重要理论支撑模型之一。本文通过结合三重螺旋创新模型的应用背景、已有理论、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提炼出影响科技创新初创企业快速实现跨国落地的政府及学术界相关因素,加速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本文通过对启迪科技园的实证案例,进一步为政府政策以及学术界的支持方式提供建议,更好地推进创新技术在国际间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8.
冯楚建  蒋艳辉 《科研管理》2014,35(11):84-91
由Etzkowitz和laydesdorff提出的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缺少对社会创新的重要角色——"用户"的关注而迫切需要改进。本文以"在线社会网络"这一"用户"聚集的平台为基础,以嵌入式方法在三重螺旋模型中引入"在线社会网络"要素,阐述了引入"在线社会网络"的三重螺旋模型的运行过程与机制,并提出了引入"在线社会网络"的三重螺旋创新计量算法,实现了创新理论中"用户"角色的明确界定与计量。  相似文献   

9.
知识生产“模式3”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刻画和解析趋向于更高维度的结构复杂性、主体协同性和情境适应性等方面展开。为此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作为牵引,以多重螺旋创新模型作为切入视域,按照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演进脉络,分别对三重螺旋、四重螺旋和五重螺旋视域下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和系统综述。回顾发现,多重螺旋分析视域在其解析维度上的增加,是伴随研究者们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内外部运行机理,在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交互性方面认知程度的不断细致和加深而递增。三重螺旋作为经典的刻画模型,为解释在不同制度安排之下,大学、产业和政府这三类参与主体协同创新效率的差异性问题奠定了基础。四重螺旋作为三重螺旋的进阶展示,深刻揭示出螺旋动力中隐含的信任危机和民主约束,从而为高级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公众对于科学本身进行“后常规科学”的思考开辟出了制度反思的空间。五重螺旋则是在创新生态系统真正直面生态问题后的进阶反思,清楚回应了在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创新和可持续究竟该怎样实现协同这一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展望,建议在三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一是如何认识好“政府主导型”螺旋模式在创新生态系统演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借鉴,探索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天津市近五年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报告,对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活动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三螺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