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抒发自我心态,坦诚裸露心迹是周涛散文创作的内在主导倾向,也是他散文艺术力量的源泉。周涛散文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和风格特征,呈现出匪气、豪气、霸气"三气贯通"的别致风貌,突出了"神与物游"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从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的对比与反思出发,寻求整个民族的交融与进步,最终确立了"拒绝平庸"的复合型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生命哲学是贯穿沈从文散文的一条红线,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解放以及民族文化的重造.沈从文散文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他的散文的生命意识与艺术个性又是牢牢地扎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散文是文化散文,其思想与艺术审美价值在于其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推崇。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在其散文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的铺陈,并洋溢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情感;在艺术上,反对功利文学,其散文具有隐藏性,有很强的鉴赏意义与消遣价值。此二者奠定了其为中国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赵丽宏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的是常人常事,抒发的也是普通人的感情。对生命、生活、诗意的执著描绘与咏叹,是其散文创作的主题,其内涵主要表现为:感悟或反思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理解并拥抱生活、追求且持存艺术所带来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赵丽宏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的是常人常事,抒发的也是普通人的感情。对生命、生活、诗意的执著描绘与咏叹,是其散文创作的主题,其内涵主要表现为:感悟或反思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理解并拥抱生活、追求且持存艺术所带来的诗意。  相似文献   

6.
“文化散文”具有重在探寻、弘扬、传承民族主流文化脉胳与内在神光,充满着“我性”的文化对话,注重语言的艺术知性与感性完美融合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其产生可上溯至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文化散文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散文走出了狭窄的感性空间而具有了旺盛的艺术活力,且润泽着当代文化散文。因此,当前所谓“文化散文”热,其实质是对“五四”精神的呼唤与回归,对功利、虚假、平庸散文的一种检讨与反拨。  相似文献   

7.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于琴 《阅读与鉴赏》2007,(12):56-5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散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家。其中有擅长风情民俗散文写作的贾平凹、文化反思散文写作的余秋雨、生命体验散文写作的史铁生、政治哲理散文写作的梁衡,他们都是当代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相似文献   

10.
<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从历史中取材,行文上表现出诗意的激情以及强烈的个人情绪,以文化角度关照历史,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反思,充满了理性的凝重,其散文被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文化散文"。从语言上来说,《文化苦旅》摆脱了干巴巴的历史表述,代之以让人如临其境的历史场景,这是它区别于一般的散文,也区别于一般的历史材料的地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把《文化苦旅》作为名著阅读的篇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遗民钱澄之的记体散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记体散文主要包括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人物论赞以及墓表等,是中蕴含着浓郁的归隐之思;其散文延续晚明小品的写法,语言清新雅洁、精炼传神;在情感真挚、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又寓有些许幻灭的悲凉,形成了钱澄之记体散文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13.
肖阳   《培训与研究》2010,27(6):12-14,29
姜白石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泽被深远,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文章从其词中诸多饱蕴感情色彩的意象入手,在把握"清空"特点的同时,对其文化成因、心理渊源、社会背景、人文思潮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探讨,并阐析词作背后深蕴的创作心理,探索特定的生活境遇和复杂的人生态度对作品的影响,从而对白石在两宋词坛上的地位作出进一步的观照。希求以形而上的理性思索穿透文本,直窥词人高迥的精神面貌和深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鲁迅支持和关心《太白》的创刊,并且在《太白》上发表了24篇杂文,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对林语堂等人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进行了批评,还继续了他的国民性反思,创新了其精湛的杂文艺术。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个人修养还是宗教信仰,贾平凹的崇佛都很令人关注。从他的散文、小说甚至真切的生活之中处处可见他对"佛"的一种敬畏之感。当然作为一个作家,他所接受的文化是极其复杂的,影响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面上。小说《白夜》以平常男女在生活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点滴事迹及主要人物所遭受的精神苦痛为统领。虽然其中仍弥漫着多种神秘文化元素,但其主要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为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艺术观念是人类追求"美"的体现,也是影响人们审美能力、审美活动的基础。艺术观念具有一定超前性,是体现城市文化综合素质、体现其市民文化修养程度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之一。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城市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主义的价值,而且还赋予了其审美的功能,城市良好的视觉形象,造型优美独特景致以及内蕴深厚的文化审美价值,都成为未来展示城市发展和个性的标志。本课题主要以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建筑的成绩为基础,从艺术观念的角度探讨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崔翠 《海外英语》2012,(9):28-29
习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该文从英语习语与英语民族的历史变迁、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五个主要文化侧面的关系入手,探讨英语习语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德裕的政论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倍受许多文学大家的关注和推崇。他的文章以才情为文,关注晚唐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风格尚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他的散文创作追求阳刚之美,气势充沛,风格雄健,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9.
感叹淋漓、感喟深长、感慨呜咽,是构成欧阳修散文“风神”宕逸、情韵悠长的重要元素。这一特征在欧阳修散文不同文体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序文、记文、碑铭墓表及史论等文体,皆情出肺腑、缠绵悱恻,感人尤深,此既有得于“史迁风神”之濡染,也愈增“六一风神”情韵悠长的古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0.
明代思想家李贽经历了近乎传奇的一生。李贽的生平铸就了他的人格。李贽《说书》两卷是其八股文的代表作,它们在八股文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八股文的文献中属于珍贵的文献。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李贽的八股文合乎儒家传统但不迷信圣人之言;始终坚持对于真理的追求构成了李贽八股文的思想基础;李贽将八股文与文学作品同等看待,主张八股文必须有澎湃的激情;保持纯洁的心灵是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勃勃生机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