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十五”期间,全省基础教育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建设、学与教的评价研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模式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市从2000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先后实施了“明天教师培训计划”、“李嘉诚基金会农村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到2007年全市实施工程项目学校达到2530所(其中一模学校1192所、二模学校1176所、三模学校162所),项目工程总投资5327万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为我市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典定了基础,有利于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商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商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实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验,加快推进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开展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并通过发挥实验学校的窗口示范作用,带动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狠抓“三个提升”工程,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滨区地处宝鸡市主城区。全区共有102所中小学,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1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有光盘教学“班班通”学校16所。区教育局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之后,以创建“双高普九”县区和教育强区为目标.狠抓“三个提升”工程(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档次,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全体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全面实施渭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方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2006,(10):38-38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了要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指导本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十五”期间,宁夏先后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2005年底,已建成中小学校园网197个,计算机教室1231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厅)1348个,计算机总数达53294台,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由2001年的52:1提高到21:1,全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54.7%,77.8%的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为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自治区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目前已达到了63%。  相似文献   

6.
甘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7.81万人。自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完成工程总投资1596.2万元,建成“农远”项目学校515所,使远程教育设备覆盖率达到100%。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已建成37所“信息化花园式”示范校,有661所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总装备15696台,626所学校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已达1.2亿元,所有农村中学和446所农村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分别达到100%和74.8%。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2010年,河南省已经投入近11亿元用于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累计覆盖面已达到100%。(以下简称“农远”)“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三种模式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初的“十五”,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见证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已基本落实。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相继启动实施,则使教育信息化迈向更大的舞台和更广的前景……“十五”期间,教育技术有关的课题研究也异常活跃,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以及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规模空前的教育技术研究阵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但许多中小学校仍未能走出资金不足的困境。根据“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反映信息化经费短缺和非常短缺的学校占调查总体的67%。造成基础教育信息化资金短缺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不足,投入基础教育的经费有限,投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更加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电教》2006,(4):77-77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校校通”工程已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全市完小以上的中小学100%地配置了计算机网络,100%地实现了ADSL接入或宽带接入,100%地开设了教育技术信息课。南京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设备,包括课程教学,都已跟城里学校“并肩齐走”。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各中小学已拥有自己的学校校园网.甚至区域性的教育专有网络(教育城域网)。高速互联网络环境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和保证,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的问题一教学资源的建设,却一直处于很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经费欠缺、数据不规范、实用性、科学性较差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校“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的匮乏阻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使教育信息化仅仅停留在校园网或城域网基础设施的层面,已成为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2006,“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回首“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那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相继启动实施的新形势下,“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将有哪些新的任务,将围绕哪些重点展开课题研究?对于这些研究课题,相关职能部门是如何规划和管理的?作为教研人员,我们又应如何申报和组织课题顺利开展?……让更多的教研人员明晰上述问题,积极参与到“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中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我们策划本期专题的目的.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在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宏观上分析了“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对“十一五”课题研究从规划、管理,到推动、推广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介绍》则对“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重点、课题范围以及课题的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为教研人员申请和开展课题提供参考.最后,本刊邀请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负责人。专门介绍了在“十一五”课题申请中可能遇到并应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课题申请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之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社会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国家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将“研制、开发适合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多媒体教育软件”作为“十五”教育技术研究的专项课题之一,我校承担的子课题——《高中学科教学软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共有中小学334所,其中农村学校253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75%;在校生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56%。因此,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全市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建设为促进我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2005,(5):67-67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中国科技馆“中学物理探究资源”光盘捐赠仪式上透露。今年全国将投入40多亿元用于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使3/5的农村县级以上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实现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16(5):F0002-F0002
天门市拖市一中创办于1995年。近几年,学校以“高标准、新理念、现代化”的办学模式,在发展网络信息化教学、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等方面,以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网络信息化教学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为重点,以师资建设为纽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使学校综合实力跻身湖北省中小学五十强行列。学校先后投入78万元建起了语音室、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民族地区,为了对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001年下半年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农村(牧区)蒙语授课中(小)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推进、导向、决策等方面有所参考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虹口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终以“应用、评估、保障”为原则,坚定而踏实地开展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拥有“五个一”(一个系统的网络架构、一个便捷的软件平台、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一批优质的原创资源、一笔稳定的专项投入)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及“校校通”工程实施现状“校校通”工程是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指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由美国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全国教育技术研究成绩斐然,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