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一改传统的方式,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即校正文字、诠释词义、说明背景。在阐释的过程中,运用跨学科的方式,从多视角观照《诗经》;提倡"以诗的眼光"读诗,回归文学本体,用审美的眼光看《诗经》。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是现代著名诗人、民主战士,也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贯东西的学者。他研究《诗经》,发现了《风》诗中的众多廋语或隐语,指出了各种生物兴象的原始寓意与宗祖崇拜,更希望把《诗经》变成普及古代社会和文化的读物送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学术史上,胡适充当着开山人的角色。《诗经》研究虽不是胡适的用力所在,但他仍是现代《诗》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诗经》的看法基本代表了当时《诗》学界的观点,而其为回应整理国故运动进行的《诗经》整理,则为后来的《诗经》研究立下了一个新范式。胡适的《诗经》研究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是现代《诗》学史上独特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水汶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42-44,78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丰富的礼学内涵。本文拟在考察《诗经》祭祖诗的基础上,试对其礼学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涵泳是方玉润阐释《诗经》的主要方式,他主张在不拘泥于前人阐释的前提下,借鉴诠释学和修养论中的涵泳方法以推原诗人始意。在涵泳方式上,强调通过文学性的途径来体会关于教化的诗旨,使读者由“被领会”转向“主动领会”,扩大了《诗经》的情感指向,并由此构建了一套以文学为途径来诠释《诗经》诗教思想的完整的《诗》学体系,体现出文学与经学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子展秉承乾嘉以来“实事求是,无微不信”的优良传统,沿着闻一多等现代学者“融合古今,贯通中西”的治学思路,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博采众长,对《诗经》进行了颇为详尽的诠释与解析。《诗经直解》是其毕生心血的结晶,堪称《诗经》研究史上的众出之作,使诗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诗经》研究的贡献之一是开创了综合性文化型的研究方法与学派。他继承清代朴学的考据方法 ,而益以近代的科学方法 ,运用多学科知识 ,不仅对文字词义作了新的训诂 ,而且对诗的意旨进行了文化的阐释和体贴入微的把握。他特别注意对隐语的象征意义及其原始的文化内涵的考索。贡献之二是强调让《诗经》回归于诗学本位 ,将语言训诂、文化阐释与审美鉴赏融合为一体。他主张既要用“诗经时代”的眼光去读《诗经》 ,又要用“诗”的眼光去读《诗经》。闻一多的《诗经》研究 ,不但全面地提高了当时学术界《诗经》研究的水平 ,并开辟了一条文化阐释与艺术审美结合的研究新路 ,它已成为当代的热点之一 ,为后世学者所遵循。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宗旨研经立说。其《诗》学著作《诗广传》对《诗序》的众多突破与发展,在当时的《诗经》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其"拟议变化"的《诗》论观。在"拟议变化"《诗》论观烛照下,王夫之沿着经世致用的解经思路,将《诗经》阐释与时代风气和政治紧密结合,能够对《诗经》学讨论的传统问题提出新见,开拓新的解《诗》路径,体现了明清之际遗民经学的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他立足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各种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诗经》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闻一多对《诗经》的训诂阐释方式;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现,以及运用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诗经》诗学观,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孔子对《诗经》整理、选删的思想原则标准、对《诗经》外交政务交际功能、对《诗经》诸种教化功能,都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我们应当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学习、研究和把握孔子《诗经》诗学观,并使之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12.
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大家,在清代《诗经》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王氏父子《诗》学成就得益于其家学传统、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同代学者的相互鼓励。他们以博采群书、融会贯通的治学精神,通过因声求义、归纳通例、以三家诗考证文字的治学方法,取得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并对现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诗经》传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秦汉之交对文献的毁灭性打击,以及汉代社会政治的不断变化,《诗》学与其它学说一样,为了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故而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后汉书》引用《诗经》的形式有篇名、字词、整句、典故的引用;同样,《后汉书》引用《诗经》也绝非仅现存毛诗一家,其余三家诗也同样在引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诗经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化元典,古代化的代表,具有多学科的性质,新世界的诗经学研究只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和方法论的条件下,加强基础研究。在21世纪将有四个方面工作要做;一、需编撰一部具有科学价值和可备一说的成果资料汇编;二、鉴于各图书馆资料收藏不全,需编《诗经要籍集成》,三.编纂《诗经研究全书》,汇总历代有价值的研究献;四、探讨和总结以往两千多年的经验,撰写《诗经学史稿》  相似文献   

16.
郑风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要变化,被定为“淫诗”备受贬斥。然而追究“郑风淫”一说成立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承载着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汉代诗教的反动,“郑风”作为突破口被赋予特殊意味,并由此展开了不同于汉儒的经典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17.
要清晰了解《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清楚《诗经》和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唯有两者同时在楚地得到传播和发展后,带有儒家思想倾向的《孔子诗论》才有在楚地得到接受并被传播的可能.文章认为,若《孔子诗论》成书于春秋时代,当为七十予后学所作,并经由任不齐或澹台灭明传入楚地,则其成书当为乳子卒后即前479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前465年之后;若成书于前376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荀子任兰陵令的前257年—前238年之间或之后.但《上博简》为战国晚期贵族墓陪葬,战国于前221年结束,故《孔子诗论》入楚当限定在前257年—前221年的范围内.综合《上博简》的整体情况来说,后一种推断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大量的婚嫁诗以及与之相关的诗句,生动地展示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婚嫁礼仪和婚恋生活,并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细节和本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淳朴的婚恋民俗生活画卷,成为研究先秦社会婚姻观念和婚恋生活习俗的珍贵原始史料。  相似文献   

19.
《诗经》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而《孟子》中引用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孟子对《诗经》的理解大多不顾及诗句的本义,而是由自己的观点随意阐发。他的理解有些是符合事理的正解,但也有不少误读的成分。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孟子好辩的性格以及他独特的解诗方法,当然也有《诗经》语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