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栏目巡礼作为一个窗口,主要展示广播,电视、报刊中创办得较有影响力的优秀栏目(节目),欢迎各新闻同行向我们推荐!来信请寄:郑州市纬一路一号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编辑部。——编著河南日报政教科文版的《新世说》杂文专栏创办于一九九五年初,是河南日报在新闻版上进行大胆革新的产物。专栏创办一年,发稿二百多  相似文献   

2.
现在,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党报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调整版面、整合编辑力量等多种方式,强化舆论监督功能。广西日报开办的《大众话题》栏目就很受群众欢迎。过去,广西日报偶尔也集中刊发一些读者来信,反映群众意见。例如有一段时间较多来信反映中小学收费过高问题,我们就集中刊登学生、家长的来信,公布教委收费标准,对抑制过高收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广西日报经过慎重研究,把《读者来信》版改为《大众话题》,组织讨论。后者舆论监督的效果显然比前者强得多。因为《大众话题》栏目的内容拓…  相似文献   

3.
河南日报“周末版”问世半年多来,受到读者好评. “周末版”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内容贴近读者,一版的“周末特写”、“社会百色”、“议论风生”等栏目,谈论的都是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再加上一两幅新闻照片或一幅漫画的点缀,显得生动活泼.二版“生活周刊”专版,谈论生活,指导消费,入情入理;三版“文艺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发生了什么公元1992年1月4日,这一天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它是一个周末,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但正是后一点,使它与一件新闻界的新闻有了瓜葛。这一日,中国大陆众多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向世人推出了“周末版”,展示了新的一年报业发展的新特点。《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纷纷出版了“周末版”;《辽宁日报》、《陕西日报》创出“周末版”;《南方日报》、《福建日报》、《河南日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推出“周末扩大版”;《解放日报》则随报奉送四开八版的“周末彩报”;《四川日报》打出了“天府周末”,《吉林日报》则名之为“周末增刊”;《河北日报》为“周末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亦由半个版扩大为一个整版,更名为“大地周末”;《中国消费者报》,《新闻出版报》等亦推出“周末版”。如果将这个日子向前推一日,还有《参考消息》的“周末增刊”,向后推一日则有《工人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的星期刊……这是继1991年以来出现的第二次“周末版浪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珺 《青年记者》2012,(20):88-89
《看见》是央视综合频道2010年12月6日推出的一档现实题材的午间专题栏目,节目关注时代变化和百姓的感受,内容紧贴热点话题,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题材十分丰富,社会反响不错.节目开播不到一年,2011年8月7日又新推出《看见》周末版,每周日的22:28播出,时长45分钟,周末版持续关注时事热点人物,在节目深度上有所增加.同时,《看见》的日播节目逐渐淡出,主推周末版,着力打造深度节目.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听到读过《新疆日报》周末版现改为新疆日报增页《生活导报》的人称赞她办得不错。 一年来,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忙于公司业务的“下海人”,视力不佳的退休职工,不苟言笑的公安人员,穷乡僻壤的农工,以及衣带渐宽、自我感觉很好的文化人,他们对《新疆日报》周末版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他们寄来的一封封来信,还是我们在采访工矿企业、商店、菜摊时听到他们谈论《新疆日报》周末版的只言片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各阶层读者对她的厚爱。 作为周末版(以下均指本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过去的一年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报纸是人办起来的,《新疆日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都是比较年轻,是清一色的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不安份”是这些人最主要的特点,他们都渴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通过才能的发挥使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面对市场的挑战和优胜劣汰的局面,《教师报》作为一张行业报,我们也在深思:我们应该怎么办?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研究和探索行业报的发展走向,把握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重新规划版面.优化栏目,尽量贴近教师的生活。1997年,《教师报》向读者推出了“月末版”,现在又办起了“周末版”。怎样拓展‘明末版”和“周末版”的办报思路,我有两点体会。一、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在对《教师报广月末版”和“周末版”定位时,首先明确要积极地去迎对市场,决不消极地去迎合市场。在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浙江卫视周末版》创办三年来,影响遍及全国,日益引起广大观众特别是媒介研究者们的关注.当年应运而生的这个新生儿,今天已意气风发,茁壮成长,纵横捭阖,蔚为大观.回顾三年创业的风雨历程,《浙江卫视周末版》的主管领导、负责人及各栏目制片人们积存于心中的许多话不吐不快;展望未来或许更为艰辛的征途,这些将自己的事业乃至生命附丽于《浙江卫视周末版》的同仁们更是充满了期望与憧憬.本期《个案研究》将把视点投入在《浙江卫视周末版》上。他们并无意构架一个完整而缜密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但每篇文字都渗透着来自媒…  相似文献   

10.
沃立新苗希望──创办农村栏目《京郊大地》的构想张正言北京电视台唯一的一个农村题材的专栏节目《京郊大地》自今年元月2日开办,至今已走过了一年时间。这是它发韧起步的一年,也是它发展成熟的一年。栏目开播以来,观众来信特别是农村观众的来信不断,每周的收视率居...  相似文献   

11.
刘义忠 《新闻前哨》2001,(11):23-23
《民情周记》,作为《荆门日报》的拳头栏目,在当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2000年“荆门新闻奖”评比中,《民情周记》被评为最佳栏目。 如何提升党报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这是《荆门日报》编委会认真思索并努力实践的新闻课题。过去,该报与群众、与读者保持联系的栏目主要是《读者来信》。由于该栏目刊发周期长,一般半个月出二分之一版,时效性差,信息量小,读者的来信,要耽搁许多时间才能刊发出来,而且还只能刊发少数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读者的来信只能束之高阁。就是刊发出来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摘要】《看见》作为一档由纪实和人物访谈构成的专题节目,因其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看见》栏目的周末版为例,从栏目定位、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今年,在社会新闻的采访写作上,记者朱巍同志初露锋芒,从4月至8月连续在《河南日报》周末版发稿6篇。其中,《魔球》(1988年4月23日,同黄润涛合写)和《魔风》(1988年8月13日,同李争鸣合写)尤受读者称道。这些篇章,为我们扩大新闻视野、拓宽报道面、及时反映群众的思想脉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因为它是以社会上出现的带普遍性的现象问题为反映对象,所以不受行业、地域的限制,能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兴趣,拥  相似文献   

14.
报网互动已经是平面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河南《平顶山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也积极行动,其中《读者之声》版“百姓话题”栏目与论坛互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平顶山日报·读者之声》“百姓话题”栏目是创建于2000年的一个老栏目,每周六预告一个话题,由读者参与讨论,在下周六整理见报,同时预告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15.
《白城日报·周末版》四开八版,既是地市级党报的休闲版,又是具有晚报风格的大众娱乐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党报的指导性、服务性,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又要增强晚报的趣味性、娱乐性,让《白城日报·周末版》真正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财经媒体业的翘楚,《华尔街日报》的一举一动向来是业界的风向标。今年9月17日,《华尔街日报》将打破116年来周末停刊的传统,开始在每周六出版周末版。其发行人凯伦·豪斯向公众展示了已经酝酿两年的周末版样本:其柔和的面孔一改该报平日版的严肃和冰冷,报道内容也明显“柔化”。这次业界瞩目的焦点不仅仅是周末版的版式和内容,更是它所预示的《华尔街日报》商业模式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13,(3):9-9
《视听界》“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 全国广播影视期刊年会,5月9日在江西南昌举行。《视听界》的主打栏目“封面话题”(编辑:王晓明、单文婷、赵秋杰)再度荣获2012年度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这是自2010年设立栏目奖项以来,“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一等奖的有《南方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研究》。另外,《视听界》报送的其他4件作品亦全部获得较高等级奖项。评论《美国〈新闻周刊〉告别纸版传统媒体的黄昏来临?》(作者:王晓明)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大众周末》于1994年10月创刊。在如林的“周末”中,在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作为后来者的《大众周末》如何定位,怎样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是我们办报之初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近一年的办报实践中所努力探索的课题。给一张报纸定位定性是办好报纸的前提,没有恰当、准确的定位,一张报纸便无根无基,无品无格,很难在报界立足生存。而一张报纸的定位。首先是由报纸的性质及其特定的读者群所决定的。《大众周末》作为党报的周末版,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其中包括思想性、权威性、主旋律及引起舆论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大胆推出的独具魅力,引人注目的栏目。这是他们在经过反复尝试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节目,深深牵动着广大观众。 《焦点访谈》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请听他们自己的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寥寥效语,道出了本栏目的方向与宗旨,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这就是《焦点访谈》生命力的所在。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众话题”,是各界人士注目的“社会热点”。大到国际性事件,小到家庭生活琐事;上有政坛风云人物,下有小小老百姓。有对群众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有对社会各阶层腐败分子的揭露,还有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发人深思。每次《新闻联播》之后,人们翘首以待的便是《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20.
焦点何在
  说到电视新闻,不能不说到舆论监督,说到舆论监督,自然要说到标志性的栏目《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的前身《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在回顾《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这样回答他对“焦点”的理解,“我认为焦点不单指曝光社会的不良现象,也不仅仅是突发灾难事件,它应该是近期内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焦点访谈》的官网上,节目定位的表述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但它对自身特点的概括依然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可惜,对照近三年网民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已经举办十二届的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近年推荐的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一个事件是因为《焦点访谈》率先揭露或跟踪报道而成为焦点。从网民数量之巨所体现的非专业观众的关切和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专业性所反映的业界、学界的重视来衡量,《焦点访谈》已经远离了公众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