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宁 《学苑教育》2012,(21):76-7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这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过往评价的弊端,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提出改进方法来...  相似文献   

2.
许锦 《科学教育》2005,11(6):33-3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同时,又要求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即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形成性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目前,大部分教师已意识到,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向和激励功能,都积极大胆地去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有些课堂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作业系统是课程与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在采取了等级制的评价方法后,教师一股给答题正确、作业书写认真的批上“优秀”、“良好”等批语。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只注重评价的奖惩功能,而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功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广泛性、协同性和全面性,要求必须改革教师评价方式。发展性教师评价的“4W”方案。即通过准确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对教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评价的结果是教师和家长用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法宝”。新的科学课程评价体系要求有家长、学生、教师的全员参与,这样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评、互评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激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此,它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而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发挥新课程评价多种功能的教学实践平台,而且是建立三个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1实验思路与措施 1.1如何理解“激励评价” 本次试验所指“评价”是指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及有关的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评定。“激励评价”的内涵是:通过激发、鼓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书玲 《考试周刊》2011,(85):115-116
本文根据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元化评价教学的要求阐述采用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和激情的作用。教学评价的运用要围绕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目标要求和课程教学过程需要,围绕“激励评价、促进反思”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内驱动力.让学生在感受和谐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评价的结果是教师和家长用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法宝”。新的科学评价体系要求有家长、学生、教师的全员参与,这样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学生自评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互评可以建立一种伙伴相互激励的机制;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许冰 《天津教育》2001,(11):35-36
教学评价的改革,对加速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言语评价,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想结合几位教师对学生的言语评价实例,谈几种言语评价的方式。一、激励式言语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性言语评价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鼓舞、发动的谈话,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 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得到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据此,我们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评价的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课堂上,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课堂出色的表现,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采用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重要,“以评促改(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指日可待。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指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并强调“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评价观念,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写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推动教师评价角色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教师要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冼纳学生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励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动态坐标系中逐渐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任务。本着易操作、效度高的原则,制定评价方案应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在作文评价中最直接、最快捷、最实效的评价方式要数习作点评了。我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巧妙而精准的点评,是不断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推动学生习作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价值目标,推动教师评价角色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教师要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生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励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动态坐标系中逐渐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如何贯彻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呢?为此,我区进行了“学生音乐成绩评价”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音乐成绩的评价方案”(简称“评价方案”)先后两易其稿(见后附)。应该说,这两套方案的制定都力求体现新课标的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