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丙廷 《宁夏教育》2003,(11):52-52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人类社会便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一批批西欧人引到美洲聚居,又从亚洲、非洲买入一批批劳工开发旧金山,淘到了第一桶金。有了钱,美国人办起了学校,搞起了教育,使美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成为20世纪的“世界霸主”,印证了靠教育竞争和科技竞争才能成为强者、只有尊师重教国家才能兴盛的道理。荀子说:“夫之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因“师道之不传久矣”,乃作…  相似文献   

2.
教师之“最”@教师平时最大的期盼是教师节前舆论大力宣扬教师节,要为教师多办点实事.似乎在房、子女就业、工资拖欠等问题到教师节那天就可能一下子解决。@教师最不相信的是领导口里也高喊着“尊师重教”.却坐好车、吃豪宴、对教师工资一拖再拖的领导。@教师最不愿...  相似文献   

3.
教师弃教经商谓之“下海”,我劝青年教师莫“下海”。教师这一行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党中央号召全社会要“尊师重教”,并三令五申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振兴,教育要先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师正承担着育人的历史重任。舍其本而逐其末,去其长而取其短,光图个人眼前而不顾国家久安,教师“下海”,我未见其明也!中华民族有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何奈几千年的闭关自守,把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的阵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统计学和统计教学急需创新加入“WTO“意味着把国门全面开放,把中国经济完全融于世界经济当中,不断升级的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的胜败决定因素是人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世贸协定被称为“讨价还价的总协定”,其规则只发挥一半作用,另一半作用靠长年累月的谈判促成。针对繁杂含糊甚至…  相似文献   

5.
朱文哲  林汇 《教育评论》2023,(2):162-16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六六”教师节纪念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传输“尊师重教”基本理念的同时,注重将不同阶段的革命目标嵌入其中:抗战时期着力将教师塑造成“民族革命的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则突出教师在实现民众“文化翻身”上的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师节纪念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强化了教师职责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关联,形成了独特的教师节纪念话语,实现了教师动员和乡村革命动员的联动。  相似文献   

6.
汪晓薇 《江苏教育》2023,(25):51-52
<正>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师生、家校间的情感交流和良性互动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的关键,但正常的交流互动绝对不包括“送礼”和“宴请”。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夯实教师发展之基,切实保障教师权益”作为七项重点工作之一。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师风雅正,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学识,才能培养思想品德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不仅仅是一种民族观,而且也是一种边疆观。它影响着整个古代社会帝王对国家边陲的治理。可以说,“华夷之辨”是中国古代边疆思想中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 ,在唤起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时 ,切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当前高师学生“烛光意识”淡薄的倾向尤其值得重视。“烛光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是 ,不甘于教师职业的平凡清淡 ,无心在教书育人基本功上下功夫 ;淡化政治 ,厌恶政治 ,选择“中性人格” ;满足于一知半解 ,不注重自身修养。造成这种不良倾向的原因很多 ,除了社会原因之外 ,高师院校师德培育“钝性”及由此导致的认识误区是重要原因。在社会舆论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同时 ,使许多人步入了一种认识误区 ;只抱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公正 ,不问自己的贡献如何 ,反映在…  相似文献   

9.
“尊师重教”是中国优秀传统,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长期以来,维持教育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逐渐走向失落。本文从时间维度上阐述古今尊师观并对其变化的内因进行分析,发现“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受古今尊师观变化、社会发展、教师待遇、学生主体地位变化等因素影响。重拾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提高教师地位,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我们谨向全国历史教师致节日的祝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是否繁荣昌盛,同它的教育是否发达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需要有各种人才、需要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就更为明显。而教师,正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和各种人才的造就者,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是否尊师重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盛衰。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荀子就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在我国历史上,师被认为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尊师重道”曾经成为一种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教师应当享有远非在旧社会所能跂及的崇高地位。列宁在1923年曾经指出:“我们没有注意到或很少注意到提高人民教师地位的问题,而不提高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起,9月10日被法定为中国教师的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这一优良传统在中国特有的文字上,就能够得到印证。在教师佳节之际,说一说“教”“师”这些字应该是很有兴味和意义的。请看——  相似文献   

12.
犹太尼族和库尔德民族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有其共同的追求,但却有不同的结果。宗教,民族运动组织,世界大国的态度与作用等因素是中东地区两大古老民族“祖国之梦”的成败之因。  相似文献   

13.
孔子曰“大学之道,在于明德,……”,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雅斯贝尔斯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实际上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学生的品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民族的将来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尊重教师,以及在何种氛围下按照何种价值标准生活,这些都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中国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可是,近日有网站出现了一段“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侮辱地理老师”的视频短片。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收了元朝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对小令中的标题“秋思”之“思”,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众多古诗文选本都没有注释。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秋思”的“思”或解为“思念”,或解为“思绪”,或解为“思乡”,有的甚至不做解释。笔者认为,教材、教参和有的教师没做注释或解释,有当注未注之嫌;而有的教师把“秋思”之“思”解为“思念”、“思绪”、“思乡”之“思”又皆非“思”的确诂。笔者据古训,揆文情,认为“秋思”的“思”字是“忧伤、哀愁”之义,“秋思”是说“秋天的忧伤、哀愁”。现把拙见胪陈于下,就正于方家达士。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的阵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教师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师德建设的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重视知识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一切民族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知识经济使一个国家的成功 ,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她的科技水准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使“教育成为立国之本”。未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之魂。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就是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重铸师魂和提高师能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 ,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长远传统。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战国后期的荀况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上的作用,尊重教师的地位,他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以此说明尊师重教与国家兴衰的密切关系。西汉的董仲舒、司马迁在强调“师”的表率作用时表达了人们的尊师思想。西汉末年的杨雄在《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的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表达了对教师的尊敬。  相似文献   

18.
尊师重教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它已经由受教育者的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国家的政策规范上升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尊师重教,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看,尊师重教所涉及的是教育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与功能互补的关系问题,所反映的是阶级、国家、民族、社会集团和公民个人的公益观与功利观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尊师重教的直接指向是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问题,以及阶级、国家、民族、社会集团和公民个人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意…  相似文献   

19.
“国之大者”是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是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意义。“国之大者”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体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的政治站位与深沉的精神境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理解和践行“国之大者”。  相似文献   

20.
教师节前夕,由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主办的以“尊师重教,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论坛在首府南宁举行。来自全区各地的大、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300余人共聚一堂,大家结合自身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体验,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的选择与其说是伟大理想,不如说是年轻的浪漫情怀!”岑溪市教师代表林琳20岁中师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边远、最艰苦的乡村小学任教,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生“最浪漫的事”。她说,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拥有不老的青春。“‘面向平民’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师德之魂。”南宁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赵斯宁说,中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