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会按照教案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但是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既喧宾夺主又冲淡主题、既无法躲避又合情合理的突发事件.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吧,原来的教学计划就会受到影响;不处理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认为,既然问题合情合理,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运用好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同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节外生枝”一例的处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会按照教案中教学设计进行,但是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既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但又无法回避、合情合理的突发事件.如果碰到此类事件,我认为不应回避而应适时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若处理的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会按照教案中教学设计进行,但是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既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但又无法回避、合  相似文献   

4.
李向阳 《考试周刊》2012,(6):130-130
历史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通常是教师备课的时候没有设计到的,需要保持教育机智的头脑,巧妙地进行处理,不仅要保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抓住这些“节外生枝”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开放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在主流下有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死”的教案支配着“活”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好不容易提出一个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又怕“节外生枝”,马上“尽教师的‘诱导’之责”,使学生落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直到达到预定目的为止,美其名曰:本节课已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看起来进展顺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节外生枝”。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充满变化。教师预设的活动常常因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受到影响。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变“节外生枝”为教育契机,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笔想结合二则案例,谈几点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教案剧”的照本上演,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们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再精心的备课有时也不可避免“节外生枝”。“节外生枝”往往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但是“节外生枝”总是能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青 《现代教学》2006,(12):18-19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教师在执教生涯中都曾遭遇过。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集中表现。本节课出现的“突发事件”,白伟雄老师的做法值得肯定。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弄不好,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硬伤。”因此,给我的指导意见是:“不告不理”、“粗略带过”。即学生不提起异议,教师不要主动提;若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要注意一语带过,不宜在此停留。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呈现出突发性、差异性、矛盾性、无法复制等特点,经过得当的处理,就能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思考,进发智慧的火花,成为“节外生‘姿’”。“节外生枝”考量着教师的实践智慧和知识水平。那么,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将“节外生枝”转化成“节外生‘姿’”,驾驭“动起来”的课堂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教师未及预料或出于意料的“突发事件”,使得教师一时不知所措,处于尴尬境地。这时往往就会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怒视代替说理,以呵斥代替诱导,使学生不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我认为,在处理这类“突发事件”时,应该区分是“过失错”还是“故意错”。一次,全班同学正聚精会神地听课,教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彰显了课堂多姿多彩的个性,同时,也考量着教师的教学功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善于将“节外生枝”变成“节外生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虽然我们预设了教案,但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前进,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节外生枝”。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学生学的过程要顺应教师教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学生的“节外生枝”甩开,按自己的原定方案进行。这种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几乎无一例外都在自己正常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中不期而遇过一些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比如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学生哗众取宠的玩笑,玩过了头的恶作剧等,甚至还有剑拔弩张的准暴力事件。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美妙乐章中不和谐的躁动不安的音符,有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在预设的情境下实施教学活动,但"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却是无可避免的.如何处理这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教师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花言巧语"将问题巧妙转移至课外探究,继续实施教学预设;二是"因势利导"改变教学预设,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趋势将问题探究到底.但不排除有些教师比较缺乏应变能力,会因课堂"节外生枝"而束手无策,影响教学效果;也不排除有些教师因临时改变教学预设,缺乏准备而引发无效探究,让课堂失去效率等等.所以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具体的实践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直至最后以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去理解科学规律或某种思想情感。但实际运用时,总会遇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在沉默中度过较长的时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免又回到灌输式.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免得节外生枝,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学生不出错,是因为执教老师没有给予学生犯错的时空。学生犯错,如果教师能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教学便会“锦上添花”;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从容应对,手忙脚乱,机械处理,课堂便会“黯然失色”。这样的高“利润”必然带来高“风险”,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自信、智…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使教学陷人尴尬的境地。这些麻烦如能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就会“黯淡失色”。其实,“节外生枝”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遭遇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常常令你措手不及。若处理得好,则会风平浪静,绝处逢生;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学的顺利推进,还会干扰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课堂忽然之“变”,如何才能让被动局面转危为安,如何才能机智、巧妙地走出“险境”,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几条“救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