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差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去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的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总是那么清纯而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总是那么熨帖而又多姿…  相似文献   

2.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艳丽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那么,就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谦逊的邢维英老师以她绿叶般的内敛胸怀守护着一届届学生的成长,指引他们正确的成长方向,帮助他们在学业方面不断地有所收获.她用自己朴实的师爱承担着这份叶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在我生活过的乡镇有过这样一位女生,她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总是那么清新那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又总是那么熨贴那么多姿。老师自个儿欣赏,  相似文献   

4.
春风化雨笑满园——记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们谈起园长冯惠燕,总是提到她的笑。在老师们的记忆里,冯园长总是笑呵呵的,再大的问题到她那儿,都能被她春风般的微笑化解掉;而在小朋友们眼中,冯园长总是那么美丽可亲,是她们最爱的“冯妈妈”。  相似文献   

5.
4月22日,《小学生语文学习》“新视听”栏目特约主持人干老师来到了我们月牙湖小学,给同学们做了一次生动的讲座,着重辅导了读后感、观后感的写法。干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平时写读后感、观后感的毛病,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读后感、观后感,不能一味地叙述,也不能空讲大道理,写作重点要落在“感”字上,要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感受。她还特别强调:写读后感、观后感要求“新”,要能联系自己生活的点滴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感想,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与众不同。干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很多同学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写作…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写记人的文章,往往喜欢写成表彰性的。写老师总是写他(她)教学认真,关爱学生;写爸爸妈妈少不了写他们工作负责,对儿女无微不至;写同学则是学习刻苦,关心集体,做好人好事。这样写当然没错,但是,这并不是惟一的写法,而且,这样写往往很难写出出色的佳作。因为,优秀事迹也好,高尚品德也好,难免雷同,而许多同学又不善于选择富于个性的材料,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千篇一律,说不好,也不见得;说好,又实在算不上。再说,未必每个人都有那么多优秀事迹和高尚品德,凡写人的文章一律写成这样,总觉得有些不太真实。那些不那么优秀和高尚的人,是不是就…  相似文献   

7.
朱向明 《教育文汇》2013,(16):26-26
有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小时脑部受到创伤,导致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正常的孩子能写出四百字左右的作文,她只能写两三句短语,但即便是这样的作文,老师也对她竖起大拇指,常写下一些赞赏的批语。她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愿……》,只有两句话——我愿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好孩子,你真聪明!”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写小动物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去写一写它们的外貌、行动,而很少去刻画它们内在的灵性,以致描写出来的小动物平淡乏味、毫无生气。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灵性,让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呢?一、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就是用写人的长相、神态、身材、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语言来描写小动物。这样既让人倍感亲切,又增加了小动物的神气感!如黄智鑫同学写的《“黑妹妹”与“小笨笨”》(片断):我家养有两条小金鱼,一条金鱼的头是黑色的,身材苗条,看上去真惹人喜爱,我把它叫“黑妹妹”。平时,她总是在金鱼…  相似文献   

9.
语文老师应该努力通过范文的教学,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不断寻求写作的规律,写出具有特点的文章来。也就是说,“以情动情,以文引文”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教《归帆》一课(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二册),我以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以情动情,以文引文”的精神,特简略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敏 《生活教育》2011,(7):73-76
一天,在县城某重点小学读四年级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拿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她,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自己认为令人感动而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她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第二天,孩子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说她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老师要求重写。问其原因,她说老师叫她以后别写"母爱"、"父爱"之类缺少新意的  相似文献   

11.
张琳老师是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十多年来,她所教的学生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最近,张老师以一节精彩的作文指导课(写《我爱……》)汇报了她多年来积累的作文指导的经验。那巧妙的设计,那循循善诱的引导,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使听课的老师在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方面获益良多,感到耳目一新。1精彩的引入每次作文,张琳老师总是让学生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的写作要求,自己先理解题目,拟定写作提纲,写出草稿。老师把提纲和草稿收上来,认真批阅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次和往常一样,上课开始,老师先概述了拟提纲…  相似文献   

12.
平时作文训练,我总是发现学生交上的作文都超过限定的字数。问及原因,他们都说以前的老师要求写长文章,理由是能写长文章的才能写短文章。呜呼!殊不知考场的作文因受时间、字数、题材等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洋洋洒洒。而且,当我们读完今年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后,我强烈地感到考场作文急需具备精品意识。只有具备了精品意识,才能写出精品般的美文。怎样的文章才算是精品、美文呢?一入题必须迅速及时沏忌“源远流长”话题作文呼唤创新,学生入题可谓“八仙过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传教士,写出了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这本小说很快便风麋美国并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不胫而走”。这就是赛珍珠和她的成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和她写的她父母的传记《放逐》(Exile)《战斗的天使》(Eighting Angel)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读完出自两位名师之手的文章,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这两篇文章的风格截然不同。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类型,以小见大。我们描述一个人物时,不能面面俱到,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一一写来。我们之所以想要写这个人,他肯定有特别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小处着笔,把最能突出他特点的故事写出来,忽略其他不那么重要的方面。像《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作者主要想讲述的是国文老师对自己写作的影响,因此他选取的素材是老师如何教我们欣赏课文,如何帮我们改作文,如何教我作文的技巧。这些素材都是通过作者沉浸在往事的点点滴滴中来写的,因此整篇文章都处于回忆的基调中。余秋雨先生的《老师》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则完全相反,它不是单单写一位老师,而是通过母校校庆,看到许多以前的老师,集中描写了几个自己熟悉的。(这段文字是节选的,因此只提到两个老师)先通过一个群体的展览式描写,再从不同角度突出不同老师的特征。这种写法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也使它较之其他写人文章,更有新意。《老师》在展示每个老师的特征时,总是在现实与回忆中来回。拿写杜老师为例,“有一位老教师在操场角上注视我好一会儿了,赶紧迎上去”,由此,引出杜老师,又...  相似文献   

15.
我们有不少学生在练习写事物时,总是写不具体。空空洞洞,言之无物。那么,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用数字写出“怎么样”先看《李时珍》中的一段话:“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好些数字,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編輯部在《<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这篇文章中指出的問題,确是当前教育战线上两条道路斗爭的重大問題。我听到一位同志看过《斯霞和孩子》发表他的意见说:“教师能做到象文章中所写的斯霞老师这样,就不坏了,她是多么关心和爱护学生!她感情丰富,方法有效,此那种空洞的政治说教总要好些。”初听,似是务实之言,細想,則不然。《斯霞和孩子》中写了三个事例,说明儿童在老师的教育下得到了转变。文章描繪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确实很好,有的送紅噴噴的苹果給她,有的象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亲昵地喊媽媽,……可是我认为从这里只能看出老师在用个人感情去籠絡学生,不是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阶級觉悟,帮助他們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17.
向往阳光海     
我只希望她能知道我完成了4年前在这里许下的承诺……初一时的目光总是锁定在一本名叫《浅草》的校内刊物上。小琳总是吵着说里面的文章很好,吵吵的声音像是小猪在叫。我说当然啦,谁叫它是我们学校的骄傲。直到一天小琳兴高采烈地说她欣赏上了文学社的头,说那头文采风趣,功底深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与之相比,胡适弟子苏雪林评《红楼梦》,往往信口雌黄,动辄诅骂,显得粗鲁无知。正因如此,胡适晚年多次严厉而又剀切地批评了她,并教诲她“不轻易写谈《红楼梦》的文章”,认为写这样文章是“平心静气的工夫而不可轻易发脾气的工作”。虽然胡适晚年也说过《红楼梦》“毫无价值”的愤激之言,但从他对苏雪林的批评教诲中,仍可看出他的学术良心和人格风范。而苏雪林在胡适去世后,更无顾忌,出版了《试看红楼梦的真面目》,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极尽诅骂之能事,其学术品格与她的老师胡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一位语文老师布置了题为《二十年后的我》的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个人的宏伟目标,有的做妙手回春的名医,有的做叱咤疆场的将军,有的做名扬四海的作家……但是却有一个女生,写自己做了普通的农家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享受着家庭的温馨。语文老师很苦恼地问我:马老师,您说这样的作文算不算跑题?这样的理想是不是格调太低了?看着她“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有些啼笑皆非。想做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这难道不算一种理想吗?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多少年来,我们似乎总是教育学生应远离平凡,崇尚伟大。而我们却没有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真…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语言有新鲜感才能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怎样写出语言的新鲜感呢?一是要活用常见的词语。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打“我”时,这样描述“我”的神态和心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狡猾”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又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当年父亲送自己去北平念书,在车站和车上,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暗笑他的迂,接着写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是“愚蠢”的意思,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