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教育》2010,(7):92-92
导语是一堂课开始之际,教师用来导入新授知识的话。~般只有几分钟,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丝毫不能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稍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导语,总是期望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能通过导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篇上乘的新闻稿件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同样,一堂数学课,也要有一段上下连贯、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导语。那么,怎样处理每堂数学课的导语呢?经过多年有意识地探索,我感到要设计出一段好的数学新课的导语,就必须做到导入的“准、奇、快”。所谓“准”,就是导语要准确地紧扣新知、旧知之间的衔接点,点明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联想新知的兴趣。所谓“奇”,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以“奇”制胜,利用奇异的故事和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所谓“快”,就是在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3.
徐钦亮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3):106+108-106,108
语文导入语是指语文老师在课堂授课前的开始部分。导入效果如何主要靠导语的设计,好的导入语让学生听来如沐春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本文主要立足教学实践列举几种常见的导入法。  相似文献   

4.
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思想品德课充满魅力。 一、精心设计政治课导语 导入,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就很容易吸引听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导语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5.
伏萍 《教师》2010,(28):32-32
一、找准切入点,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设计巧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主题。因此,对导语的设计不可小觑。针对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有人说奥巴马能当总统得感谢林肯和他领导的那场战争,奥巴马自己也说“是林肯成就了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导语,就是开场白,即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学生从课前状态进入到课文的教学情境中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巧妙设计导语,让学生迅速渡过这一过程,进入课文情境。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运用如何。往往关系到授课的全局和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巧妙的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  相似文献   

7.
一、精彩导入。自主探究1.设置引人入胜的导语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传授新知识前,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设置的悬念、幽默的导语、寓意深刻的漫画等,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迫切希望了解相关知识,这就为后面更好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如何上好语文课 ,是每位语文教师思考探求的问题。只有通过精心设计 ,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那么 ,中学语文课应如何设计呢 ?一、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是实际教学的前奏 ,起着“引子”的作用。设计好导语 ,可以抓住学生 ,控制课堂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导入的方法 ,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直接导入法。也叫揭示中心法。即上课一开始 ,教师就将本课要讲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揭示出来 ,让学生自始至终围绕这一中心听课、思考。②温故知新法。即通过复习旧知识 ,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 ,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各种模式,寻求优化课堂各环节效果的途径,特别是课堂导入这个教学环节.所谓“课堂导入”,即一“导”二“人”.“导”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入”即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很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如何实现“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为了发挥《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这门学科的特点,我做了新的尝试,将整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即情景导入、学生欲学→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协作学习、解决任务→小组竞赛、自我测试→学生评价、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11.
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刘桂芳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好奇和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用“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顺利展开。具体作法如下:(1)实验导入法:初三化学的第一堂课,是学生能否对化学产生...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要巧妙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汲取知识营养。教育家乌由斯基说:“任何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在动机。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品尝满桌美味佳肴的时候,当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是谁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是谁让我们尽享和平的愉…  相似文献   

13.
课堂导语是教师在讲新课之前精心设计的一段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好的导语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尽快诱发学生开启思维,启迪记忆。对学习提高兴趣。为了更好地发挥导语的作用,在设计导语时应如何注意呢? 一、展示新旧知识联系点 知识的学习要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可以采用复习导入、回忆导入、小测导入等方法,唤起学生对部分知识的回忆。然后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顺理成章地接受新知。 二、给学生期待信息 从教育学、心理学观点看,思维上暂时的困惑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结合教学重…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可使学生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姜新宇 《教育革新》2009,(10):63-63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16.
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何志刚导入新课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执教者必须充分重视导语的设计。所谓导语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入新课的几句开场白。一段好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导语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不研究“导”的艺术。首先必须巧妙导入,能否顺利导入的关键是导语的设计。何为导语?即导入新课的语言,也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的方法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中如何导入新课,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要巧设导语,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巧妙提问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歌曲导入法,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让他们迅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以积极的情感去探索、实践、创新,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为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精彩导语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要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彩的导语能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导语设计要仔细推敲,挖掘新意,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学习。如在教"比例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城市间的距离、河流的长度、楼房的高  相似文献   

20.
导语在教学活动中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主体教学的效果。地理课一般一课时教学一篇课文、因而导语尤为重要。传统的导语是由旧引新,如果千课一律,就显得平淡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天性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上课伊始,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迅速“到位”,就要设计出一些形式多样的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