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山油藏不同于常规的砂泥岩油藏,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作用产生的溶孔、溶洞以及强溶蚀带。预测潜山油藏的有利相带,识别其有效的储集空间是必要的基础工作。塔河油田4区S65井区中,不同类别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的钻井、测井及地震识别标志不同,以这些识别标志为基础,结合典型井的动态生产资料,识别S65井区潜山油藏不同类别的储集空间,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平面上集中于北东走向的构造高部位。纵向上集中发育于0~100m进山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测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6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要集中在一间房组及鹰山组,储层基质孔隙发育较差,裂缝和溶蚀孔洞较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通过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岩心资料进行标定,提出了各类型储集空间的成像测井识别标志,克服成像测井解释的多解性,为今后对未取芯井段利用成像测井准确识别井下地质特征奠定基础,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岩性油藏是粜迭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阅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滨浅湖、辫状河道问沉积的厚层泥岩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在红柳泉地区,对已发现油藏进行精细解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研究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物性封闭岩性圈闭和受断层影响的砂岩透镜体圈闭3种类型。研究为岩性油气圈闭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论据。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平方王—平南潜山储层和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勘探难度大。在岩心资料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基础上,明确平方王—平南潜山的储层特征,并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预测缝洞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对研究区油藏类型及规律进行解剖。研究表明,平方王—平南地区潜山油气藏主要包括风化壳残丘断块油气藏、碳酸岩层状油气藏和不规则潜山油气藏3种类型,储层条件和圈闭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这对研究区寻找新的勘探目标及优化开发方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储层对下古生界潜山成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平南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大量岩心、镜下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剖析潜山风化壳和内幕储层基本特征,明确储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形成风化壳和内幕两套储集系统,风化壳储层厚度大约100 m,其控制下形成块状油藏,内幕储层主要发育在薄层的白云岩及灰岩中,内幕成层性的储层决定了易形成内幕单斜层状油气藏,油藏间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界面;研究区内幕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为主,其控制下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具有生产周期长、稳产周期长。最终建立“油源-储层-输导”三要素控制下3种油气成藏模式:近源断层-构造裂缝输导内幕层状油气成藏模式、近源断层-构造裂缝输导风化壳块状油气成藏模式、近源断层-不整合复合输导风化壳块状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纵向储集体贯通的井往往能实现高产。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经历多期岩溶、构造等作用而变得十分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对于开发而言,亟需寻求创新而有效的识别方法明确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类型、特征及规模。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常规测井资料,针对划分出的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轻质)、溶孔-孔隙型(轻质)、裂缝-孔隙型(重质)、溶孔-孔隙型(重质)及孤立型孔缝6种储集空间类型,运用最大似然机器智能学习算法进行测井定量识别,样本的回判率为93.9%,识别结果与岩心观察结果平均吻合率为86.1%,表明该方法针对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定量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车镇凹陷车66井区沙三下地层发育有巨厚的烃源岩和滑塌浊积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沉积,砂砾岩扇体包裹于巨厚的烃源岩之中,成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最直接、最便捷的地质体。砂砾岩体的舍油性与其储集物性密切相关,而储集物性又与扇体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沉积相带、异常高压带以及与盆地基底断裂的配置关系密切相关。储集物性好则储层的含油性好。储层微裂缝的发育在改善储集物性、储层含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扇体有利沉积相带、异常高压带和与盆地基底断裂密切相关的构造应力集中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带,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北端,为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浅层披覆构造。由于潜山带内部不同潜山的雁行式排列而使其潜山披覆构造呈沟、梁相间排列;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通过对垦东西部主体带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新近系主要发育他源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的相模式,油源主要来自黄河口凹陷,其次为孤南—富林洼陷及莱州湾凹陷,控边断层及区内小断层、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其主要运移通道。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油气分布范围,曲流河砂体发育情况影响油藏的展布方式。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研究区碎屑岩储层横纵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开展对区内45口井录井资料统计及15口井观察取样,进行100余块薄片的镜下观察及36块物性样品统计分析,明确研究区碎屑岩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阶段,并总结碎屑岩储层主控因素和成储模式;明确有利储层的形成直接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控制,而这些成岩作用又与沉积相、埋藏过程、流体酸碱度及活动有关。最终结合埋藏史、岩石矿物组分及成岩作用建立起碎屑岩储层的两种成储模式,为下步有利储层的综合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芯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主要岩类、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空间展布等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飞仙关组储层主要集中分布于江油鱼洞梁剖面—龙岗68井一带的飞一二下亚段,剑阁地区的飞一二上亚段以及九龙山地区的飞三段;主要的储集岩类为亮晶鲕粒灰岩,其次是(残余)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常见,裂缝为主要的渗透空间。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台地边缘鲕粒滩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导致主要储集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与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资料对下寺湾油田柳评15井区长2储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类型及喉道类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晶间孔分布较少,该区储层的孔喉结构类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较好,喉道发育程度较好;Ⅱ类、Ⅲ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较差,喉道发育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砂砾岩油藏在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塘湖盆地、吐哈盆地、松辽盆地等地区均具有较大储量,但目前砂砾岩油藏动用的多是厚层块状油藏,层状砂砾岩油藏受其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极强、连通关系复杂的特点,整体开发难度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层状砂砾岩油藏的动用程度,在对层状砂砾岩油藏的有效储层进行系统认识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地质、油藏、工艺一体化手段合理设计不同特点层状砂砾岩油藏的开发方式、井网井型等关键开发对策。针对胜利油田永935-936层状砂砾岩区块,根据不同位置地质特点,合理优化设计不同井型、不同开发方式以及差异化压裂规模,对提高区块整体储量动用率,提升井区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样式及流体性质的不同,将巴楚凸起南缘主要划分为石炭系断背斜(背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背斜气藏组合和下奥陶统潜山背斜油气藏3类已知与志留系断背斜(背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鼻油气藏组合、志留系断背斜(断鼻)油气藏组合3类预测等6类有利油气藏组合。通过已知油气藏组合特征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储层发育特征与烃源岩演化的差异性控制了戍藏组合的类型与分布。其中东部发育以寒武系为气源的石炭系、下奥陶统气藏组合为主,西部发育以寒武系、石炭系为油气源的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4.
巴楚凸起南缘成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样式及流体性质的不同,将巴楚凸起南缘主要划分为石炭系断背斜(背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背斜气藏组合和下奥陶统潜山背斜油气藏3类已知与志留系断背斜(背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鼻油气藏组合、志留系断背斜(断鼻)油气藏组合3类预测等6类有利油气藏组合。通过已知油气藏组合特征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储层发育特征与烃源岩演化的差异性控制了戍藏组合的类型与分布。其中东部发育以寒武系为气源的石炭系、下奥陶统气藏组合为主,西部发育以寒武系、石炭系为油气源的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5.
裂缝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因此裂缝研究对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识别,选择裂缝相关参数(如线密度及充填性等)予以统计,研究塔中地区裂缝发育垂向及平面分布规律。结合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裂缝发育受岩性、层厚、断层及岩溶的影响关系。主要基于地质统计方法,预测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带集中在主要断裂带附近及断裂带交汇处。预测的有利区带与其他方法如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的区带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北带太古界潜山内幕油气藏至今还是尚未钻探的新勘探领域,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具有很大的突破意义。对该地区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认为,形成油气藏的主要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为优质烃源岩;其储集类型丰富,共存在孔洞型储层、断层裂缝带、断层溶蚀带和风化壳岩溶带4种类型;具有3种成藏模式.即嵌入状油气藏、层状油气藏及内幕断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是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的典型代表.针对研究区裂缝张开度低、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等特征,运用变尺度分析(R/S)技术来识别裂缝、预测裂缝分布,预测裂缝相对发育区有助于寻找储层有利区分布.裂缝在声波时差的R/S分析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现,使裂缝识别变得直观易得.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太古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北带太古界潜山内幕油气藏至今还是尚未钻探的新勘探领域,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具有很大的突破意义.对该地区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认为,形成油气藏的主要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为优质烃源岩;其储集类型丰富,共存在孔洞型储层、断层裂缝带、断层溶蚀带和风化壳岩溶带4种类型;具有3种成藏模式,即嵌入状油气藏、层状油气藏及内幕断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的分布特征认识的不充分,限制了对古岩溶储层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选取渤南低凸起渤中28-1地区下古生界为研究对象,通过残余地层厚度法,叠加残留地层厚度、剥蚀厚度、压实校正等特征参数,开展下古生界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探讨古地貌对储层的控制。研究表明:研究区所处的二级古地貌单元为岩溶斜坡,进一步识别坡地、残丘、沟槽3种岩溶古地貌单元;岩溶斜坡单元的整体岩溶作用强,其中残丘和坡地溶蚀作用强烈,储集性能好,且以岩溶坡地储集性能最好,沟槽的岩溶强度较弱,但仍发育有较多溶蚀孔隙。  相似文献   

20.
车镇地区自1992年大古60潜山勘探以来,先后探明了大王庄、套尔河和富台等潜山油藏。针对研究区潜山群体众多、成藏复杂等特点,对车镇地区潜山分布特点、潜山油藏类型划分及井位部署原则进行详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对策,明确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对研究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