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国人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各类半官方团体、民间团体和专业团体的边疆研究大量出现,大大推进了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边疆研究的学术团体,在边疆的研究和宣传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汉唐以来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应对东北、北部草原和西北的“三北”游牧势力威胁,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的重要战略目标。其中,西北边疆安全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在维护西北边疆安全策略中,屯垦戍边是现在新疆地区最为成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边疆史研究是中国史学中的一个传统学科。过去10年里,国内学界在晚清西南边疆史、西北边疆史、东北和北部边疆史研究领域多有一些新的探索,并出版了一些综合性研究著作,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且,边疆史的研究还呈现愈来愈受重视之势。但另一方面,为推动晚清边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尚有待在以下两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加强跨学科的协同研究;二是加强对晚清边疆史在整个中国边疆史中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本文酌取有关清代西北及新疆、西藏、青海藏族史地的研究等方面,对学界近十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做一综述,并指出问题,以期能为边政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中国边疆危机严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开始重视边疆问题。国民政府要求边疆省份设置边政研究机关,聘请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设计边疆建设问题,以作为政府参考。云南省于1943年成立了“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该机构成立于抗战后期,作为国民政府管理云南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对当时云南边疆民族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其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团结云南各民族人民争取抗战胜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中国边疆研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场域的眼光,从“史源”上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使得中国边疆研究能够从“中国的边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祖国西北边疆发生危机。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左宗棠为统帅的西征大军,一举歼灭了阿古柏匪帮,粉碎了英、俄殖民主义者妄图把我国新疆地区分割出去的罪恶阴谋,从而保住了祖国西北大片河山,给中华民族做了一件绝大好事。关于左公挥师边陲的动因、经过和取得  相似文献   

8.
以地缘政治学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以新疆"7·5"事件为例分析西北边疆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潜在威胁,从而强调维护西北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2,(2):F0002-F0002,F0003
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先后获批为辽宁省中国东北史暨满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东北工程研究基地、辽宁省精品课程教学单位、东北边疆历史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五大省市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大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所负责建设的东北边疆史学科作为特色学科,于20(16年被辽宁省委宣传部确定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是追求中央权威重构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边疆,从社会政治生态上可分为甘宁青与新疆两区域;而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复杂,对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影响最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关于西北边疆的社会舆论,具有政府意识与民众认识重合并轨的迹象,推进了西北边疆建设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边疆研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兴,是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与国家危局的结果。国家大后方战略的调整、国民政府和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内迁,促成了中国高校与学术地图的显著变化,原先远离边疆或并不从事边疆研究的学者有了亲临边疆并研究边疆的机会,推动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促成了边疆研究格局的极大改观,使西南研究逐步取得了与西北研究可以等量齐观的地位。这段历史为我们理解与认识民国时期的政学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2.
一、沙俄入侵之前东北边疆的概况我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与中原构成一体。17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一跃成为东北地区的统治者,中国东北疆域也随着1635年皇太极对东北全境的统一而愈加明确。在1642年皇太极给明朝崇祯帝的信上就已说明:"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即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1](P3)可见在沙俄侵略者来到我国东北之前,东北边疆的各族人民已在满族建立的后金政权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组织领导的西安事变是多种因素促成。本文认为1936年11月份的绥远抗战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则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动力。绥远抗战不仅是西安事变的契机,而且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正是从绥远抗战的胜利,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找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出路,因此毅然进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2,(2):1+137
<正>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11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先后获批为辽宁省中国东北史暨满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东北工程研究基地、辽宁省精品课程教学单位、东北边疆历史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五大省市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大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重点研究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深入交流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推动“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的全面实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联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 ,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 ,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和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目的是要使东北成为其经济附庸,成为其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工业基地.为达此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给东北乃至全国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 ,何秋涛是年纪较轻 ,起步较晚的一位 ,但正因如此造就了他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从而居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集大成者的地位。何秋涛的研究 ,涉及到边疆民族、山水形胜、中俄关系和边疆史地文献诸多方面 ,范围广大 ,成果恢宏 ,方法精密 ,为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在东北军、西北军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后,他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9日—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知名边疆史地专家李大龙先生,应大连大学科技处和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访问,并为我校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师生做了两场题为"自然凝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轨迹"和"社会科学研究与电子网络资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我校东北史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由王禹浪教授主持。李先生的讲座观点新颖、内容充实,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