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时 ,涉及到卫星发射速度和卫星绕地球运行速度 ,弄清楚这两个速度的极限值 ,不仅有助于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于消除一些模糊观点 ,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有较大的帮助 .一、7.9km/ s是人造卫星最小的发射速度人类的卫星之梦 ,从伽利略最初的设想到2 0世纪中期前苏联第一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空 ,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实质问题就是人们要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而把卫星送上太空 .我们知道 ,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 ,系统机械能守恒 ,即E=Ek Ep=常量 .人造卫星在空中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相似文献   

2.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3.
在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公式繁多、变量关系复杂,而速度和加速度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就与速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三个宇宙速度在教材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简称近地环绕速度.(2)在所有的圆轨道卫星中,近地环绕速度最大,因而又叫最大环绕速度.(3)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就是说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落回地面不能进入轨道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4.
一、近地卫星运动与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的比较近地卫星指环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由于距地面的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因此,近似计算中总是把其运行轨道半径计为地球半径.近地卫星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动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有F引=  相似文献   

5.
天体运动这一章,学生总是分不清赤道卫星、同步卫星、极地卫星以及地球上跟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特别是碰到天体运动的计算题时更是摸不着头脑,看不懂题意。对于这里的一些公式,  相似文献   

6.
卫星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一个工具,也是人类通过高空探测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开发空间的重要仪器.在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开发的今天,学生在学习有关卫星知识时,总是探究性地提出一些有关卫星及航天仪器的运动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是知识教学走出课堂、联系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环节.现就笔者历年教学中积累的几个典型问题,浅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五“、锁眼”照相侦察卫星为了调查伊朗核问题,美国使用了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将多颗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调集到伊朗上空.“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近地点265km,远地点650km,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先进的CCD数字照相机,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1m大小的目标,并自动地将照片传递给地面接收站及指挥中心.如果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相等,那么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与卫星沿圆轨道运动的周期相同.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这些“锁眼”侦察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地球…  相似文献   

8.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8):30-32
在公式繁多、变量之间关系复杂的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起决定作用的物理量,它们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至关重要。一、天体运行中的速度1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7.9km/s既是人造天体发射时不落回地面的最小速度,又是环绕地球圆轨道运行卫星的最大速度,以这一速度沿地球表面运行卫星的最小周期接近85min,这里的7.9km/s指的是卫星对地心的速度。例1在赤道上发射两颗质量相等,沿赤道正上方圆形近地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相似文献   

9.
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和 地球自转具有同周期的卫星,但现行教材中有 关同步卫星知识的介绍涉及不多,学生对它的 认识较为模糊. 一、为什么同步卫星的高度值是唯一的? 它应在什么样的轨道上运动?  相似文献   

10.
历年高三复习到天体运动这章内容时,学生总是分不清近地卫星、同步卫星以及在地球赤道上跟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这三个不同模型的圆周运动参量间的关系。对于这里的一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一、宇宙环境(人类的第四环境) 1.逐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不断扩大”,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树立唯物论物质第一性观点:认识宇宙天体是物质的、运动的,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3.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认识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1.同步卫星为何必须在赤道平面内运行同步卫星就是与地球保持同步运动的卫星,其绕地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是“静止”于赤道上空某处相对于地球不动的卫星。要达到这个要求,卫星首先要保证在赤道平面内运动,因为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卫星只有沿  相似文献   

13.
顾家国 《物理教师》2008,29(11):13-15
通过对万有引力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是√gR(又称第一宇宙速度),此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2gR时(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以地球球心为焦点作抛物线运动,当然再也不可能返回地球,因为抛物线为非闭合曲线;当发射速度介于√gR和√2gR之间时,卫星作椭圆运动,并随发射速度的增大椭圆越扁,地球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射点为近地点;当卫星速度大于√2gR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它将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做双曲线运动,当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后,将绕太阳运动成为太阳的一个行星,如果控制发射速度和轨道,它也可成为其他行星的卫星;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太阳系的束缚,向其他星系运动.  相似文献   

14.
王书祥 《考试周刊》2010,(43):174-175
近地卫星指环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器,由于距地面的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因此,在近似计算中总是把其运行轨道半径计为地球半径: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圆周运动半径等于地球半径,这就引起了对上述两类运动认识上的混淆。虽然它们都是半径近似等于或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周运动,但它们本质上的区别是向心力的提供来源,近地卫星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运动》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地球的运动是复杂的。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些粗浅的、模糊的或是错误的认识。教学要引导学生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观察到的现象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地逻辑加工,还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较全面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论证、推理和修正原有概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东 《中学理科》2006,(9):61-61
人造地球卫星之所以能够在宇宙空间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准圆周运动),是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恰好时刻沿地球和卫星的连线指向地心。满足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时刻沿半径指向圆心。因此分析卫星的运动就要从运行原理人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与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五大运动模型.这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把握住五大运动模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五大运动模型题的关键所在.现以地球的卫星为例,简述五大运动模型.模型1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自传的物体地球赤道上放置的一切物体,均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或周期、频率、转速)随地球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以卫星放在赤道上为例,  相似文献   

18.
<正>不少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时,遇到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周期、加速度比较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去比较.主要原因是对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不清,以及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分不清.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同心圆轨道上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比较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  相似文献   

19.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如何?其运动轨道与什么因素有关?本文将从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情况出发,导出解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基本方程,然后求出其轨道方程,最后讨论它做各种轨道运动的条件。为抓住主要问题,设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只受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忽略其它次要援动力的作用。万有引力是有心力,力心为地球的质心,在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设M为地球的质量,m为卫星质量,Z为卫星的位矢,F为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则卫星所受力矩为:M=FXY=0故卫星的动量矩守恒:J一对m一Z(恒矢量)从而知道卫星只能在垂直动量…  相似文献   

20.
李雪峰 《物理教师》2002,23(3):20-21
一般情况下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接近于圆形 ;在讨论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常用到 Gm1m2r2 =m2 v2r .在以上例子当中 ,都要用到公式F =Gm1m2r2 和F =m2 v2r ,这两个公式中的r在数值上相同 ,通常也就不加区分 ,由于长期使用 ,形成思维定势 ,久之也就易认为二者是相同的了 ,实际上万有引力公式F =Gm1m2r2 中的r是指两质点间的距离 ,而向心力公式F=mv2r ( =man)中的r是指质点做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 ,若质点做一般的曲线运动 ,则r是指曲线的曲率半径 ,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