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年年两会题相似,岁岁年年“报”不同。2023年是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新面孔多,全国两会报道如何创新?我受命牵头负责报社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笔者是2007年担任中国青年报社两会特刊主编,开始参与组织策划全国两会报道。当时建议给两会特刊取名“民生视界”,开了新闻界给两会特刊取名的先例。此后,笔者参与或主持了报社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组织策划工作,深感创新之难。  相似文献   

2.
周鑫培 《青年记者》2017,(12):88-89
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有着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强的特征,成为各类新闻媒体年度工作的重点. 解放军报作为在全军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自创刊以来一直重视两会的报道.从2002年起,解放军报确定“两会特刊”的策划,并一直延续执行. 在2017年的两会报道中,解放军报从3月3日至3月15日开设“两会特刊”.每天固定3至5个版面,设立了“强军策”“听潮台”“两会日记”“会客厅”“两会心声”等十多个专栏.“两会特刊”在与要闻版新闻紧密衔接的同时,多角度报道两会盛况,聚焦热点话题,反映军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观点.同时尝试媒体融合的新方式,将两会热点话题与基层官兵的心声相联系.下面,笔者分析解放军报2017年“两会特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这次的“两会”是世纪之交的一次大会,是为“九五”规划画上句号的一次盛会,当然也是新闻频出、焦点聚集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会”遍地是新闻,抢眼的新闻俯拾即是。但是,作为一年一度的例会,它也是中外媒体云集、各路新闻高手大比武的“战场”,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中国青年报》的“两会特刊”(以下简称“特刊”)却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据该报报道,“特刊”在人大代表中是较受欢迎的,在委员驻地,“……两会特刊是最先被一抢而空的报纸”(3月5日《中国青年报》)。从“特刊”的成功,我们似乎可以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媒介框架理论,通过对《新疆日报》2017年两会期间的特刊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描绘出本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图景.研究发现,其"两会"报道侧重与新疆有关的议题,多以平民化视角,呈现出一幅民生的报道图景,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主流纸媒对重大政治事件的传播效果,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推出的两会特刊紧扣大会主题,紧跟大会议程,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报道和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特刊内容主题鲜明站位高,版面活泼生动编排好,成功实现让两会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充分发挥了党中央机关报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2月25日开始迎接两会预热报道,到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当天解放军报推出最后一期《两会特刊》,在18天的时间里,军报围绕主题主线,精心谋划布局,两会报道参与人数创纪录、报道规模创纪录、效果影响创纪录。前后方共投入60多人参与采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3年以来,经济日报社编委会就着力考虑“两会”报道问题。进入“两会”报道日程之后,以“贯穿主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重视基层,言之有物,生动活泼;庄重规范、热烈大气、内容丰富”为追求,要闻版和“两会特刊”、“两会专刊”相配合,会议程序性报道和自采稿件相结合,充分反映了大会盛况,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6年,《经济日报》首创“两会”特刊这一新闻样式。此后,各报纷起效尤,到今年已有七八种特刊上会,竞争十分激烈,极大地丰富了代表委员的阅读渠道。 但是,“两会”特刊数量上的繁荣,掩盖不了其整体制作水平的停  相似文献   

9.
杨爽 《新闻世界》2013,(8):235-237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新疆日报》作为中央和地方党报的代表,对报道量、新闻体裁、特刊及专栏的设置、两会报道关键词、图片运用等,分析中央和地方党报关于“两会”报道特色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关乎未来中国的走向,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一场激烈的“新闻战”随即上演。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重庆日报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派出了由总编辑牟丰京带队的8人采访组。经过10多天的努力,重庆日报采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顺利完成了新闻报道任务,得到广大读者认同,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2月初,重庆日报编委会就专题研究了“两会”报道,确定了报道的总体方案,决定积极创新“两会”报道形式,推出“程序性报道+两会新闻特刊+特别关注”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两会…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两会是地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时政新闻中最受群众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地方新闻媒体开年报道的重点。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如何让地方两会报道出新,让两会新闻更出彩?近年来,海南日报在地方两会报道中一直求新求变,特刊、专栏、图片、图表各展所长,线上、线下、内宣、外宣一体联动,呈现出鲜明的主题、多元的视角、可视化的版面,产品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从报道会议向讲好两会故事转变,进而讲好海南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今年解放军报社的两会报道,特刊重拳出击,融媒体全面跟进,突出了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媒体融合改革当了"探路先锋"。记者报道两会,是将创新精神贯穿实践的过程。作为前方报道团队的一员,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但溪流汇成江河,每个人前进一点,整体就可能前进一大步。以下是我有关内容创新和内容创"深"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2月25日开始迎接两会的预热报道,到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当天《解放军报》推出最后一期《两会特刊》,在18天的"两会时间"里,军报围绕主题主线,精心谋划布局,使得两会报道参与人数创纪录、报道规模创纪录、效果影响创纪录。报社11个部(室、局)共投入60多人参与采编及相关保障工作,前后方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4.
季苓 《军事记者》2009,(5):14-15
"两会"是每年3月份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之一,各大媒体都会精心策划,组织专版、特刊或专题,以期在两会的报道上出新、出彩。可以说,两会报道已经成为各媒体呈现自我风格、展现自我竞争力的一个平台。而在当下这个"视觉时代",报纸版面设计已经成为报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方两会,是地方上重要的政治活动,因为地域性、贴近性等特点,深受地方读者关注。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如何拉近政治性会议与读者的距离,如何让报道更为读者所接受,许多媒体都在积极探索。2008年1月4日至10日,大连市召开两会。相比各家参会媒体,半岛晨报精心策划的《两会全景》特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会议新闻报道不同程度存在着程序化、公式化现象,传播有效信息受限,降低了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创新会议报道不仅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现实需要,更是发挥好党报的"喉舌"功能,增强信息覆盖范围和传播效能的内在要求。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在坚持其党报权威性、严肃性的同时,力求从报道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可谓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01,(4):9-11
精心组织策划 在“贴近性”与“建设性”上下足功夫 今年中国青年报“两会”报道的总体编辑思想,较往年有新的发展,总编辑提出:“两会”报道要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纲要和朱总理报告做文章,在根据统一部署,搞好“两会”重要议程的程序性报道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报道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突出本报报道的独家视角和特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特别注意报道需要青年人了解的和青年人所关注的热点新闻:要特别注重使报道贴近百姓、贴近读者,着眼于建设性,着眼于鼓劲。 “两会”报道组和“两会”特刊组,在“两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于众多新闻媒体来说,这次盛会也是一场智力大战。 作为6年前即在首都新闻媒体中首创“两会特刊”样式的媒体,《经济日报》此番再次拿出了自己的绝活,从11月4日开始,连续在5—8版刊出了12期“十六大特刊”,以鲜活有力的报道,成功地配合了正刊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郑智 《传媒》2019,(9):30-31
今年全国两会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检察日报社共动员200余人参与2019全国两会报道。其中,派出采编业务骨干39人采访报道,抽调采编业务骨干34人担任后方报纸编辑。3月5日至15日共出版《两会特刊》10期42个版,采访报道代表委员1044人次,实现了对内地31个代表团全覆盖和政协委员驻地全覆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报的"两会"报道一开始就明确了"解放思想、开局立新"的思想,并给"两会特刊"取名"开局立新",既寓十七大开局之年、换届之年、奥运之年、改革开放30年,新成就新面孔新变化,又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贵在"立"新,注重建设性、前瞻性和渐进性,同时也寓意"两会"要从青年视角、民生视角出发,从形式和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