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建设性新闻理念起源于西方,并助推欧美新闻观发生重要变革。这一理念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融合,形成中国化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报道工作,积极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宁波民生e点通栏目在正面宣传、舆论监督报道领域的建树,谈谈建设性新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提出的建设性新闻理念与中国新闻长期坚持的新闻建设性有相似相通相近之处,但又有所区别。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以及正面宣传为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建设性新闻理念能否为我所用,对这些重要问题必须进行理论上的回答。倡导建设性新闻理念,必须强调新闻建设性,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3.
党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极大地拓展了舆论监督的现实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如何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话语形态等理论研究,有助于新闻舆论监督在实际操作中走出盲区、误区,朝着理性、建设性和健康、富有活力转型。  相似文献   

4.
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孙伟的文章,认为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形成和谐舆论监督,对新闻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和谐舆论监督应该在方式、手段上,富于建设性,坚持促进性,注重协调性,把握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三度”不减,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把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民生领域,掌握对外与对内的尺度,加强稿件把关和记者监管,做到四个“有利于”,确保导向正确,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播格局下,电视民生新闻,更要主动回应民生关切,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主动发声,在综合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手法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7.
刘虓 《中国记者》2023,(12):54-55
<正>“一访定心”是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和无锡市信访局联合开办的一档建设性舆论监督专栏,栏目积极践行“上访变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不断完善“融媒报道+信访落实+共治共享”的运行模式,形成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强大声势,为主流媒体改变新闻生产方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2023年,“一访定心”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建设性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立足新媒体时代解决公共空间事务的一种新闻实践,具有更为积极的内容建设和向善的内容生产.建设性新闻的空间构成可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予以分析,与之相应的是空间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理念、架构与方式等.中国主流媒体可架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体系,以内容生产的舆论监督促进新闻生产与公共服务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王蔚 《新闻实践》2014,(6):73-74
2014年开年以来,以浙江日报《治水拆违大查访》、浙江卫视《今日聚焦》等新闻栏目的开办开播为标志,浙江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走向常态化,无论是报道规模还是监督力度,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栏目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记者调查为主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新闻力量推动社会进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贯穿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具体实践中,成为当代中国“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在避免进入舆论监督认知误区的同时,应与顶层设计形成同构关系,与自媒体形成议程设置互动,强调建设性,并构建更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恰当的事实选择进行舆论引导;依托适宜的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重点引导;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相结合;集中引导和分散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层面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行使舆论监督这项神圣的权利时,有的竟吃上了新闻官司,有的还以败诉告终.过多的新闻官司,肯定会牵涉记者的大量精力,使其产生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客观上也会冲淡舆论监督的效果,这样下去也不利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新闻纠纷的发生,就显得十分必要.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这就是我们每个新闻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减少侵权行为发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The people we see in news media can affect our perceptions of public opinion through exemplification. Although research shows that individuals interviewed in a news story can influence perceptions of public opinion,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that source type and audience attitudes play in the exemplific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tests how the exemplification process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news sources featured in an article (e.g., vox pop, protester, and interest group interviews) and the audience's own political ideology.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perceived typicality of sources is affected by both source type and how much an audience member agrees with the source. Source type is also found to directly affect perceptions of public opinion.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political journalists’ definitions of public opinion and how these definitions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political news stories. After considering prior conceptualizations of public opinion, a scale of two distinct definitions of public opinion was created, consisting of the optimist’s and the pessimist’s definitions. Using a survey of political journal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public opinion definition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use of particular sources in political news stories. Importantly, the two definitions had opposite influences on the use of opinion polls, shedding light on the discrepancy in use and perception of poll results in political news.  相似文献   

16.
李静  谢耘耕 《新闻界》2020,(2):37-45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媒体通过新闻策划引导舆论就是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一种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舆论监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进入了新世纪以来的一个特殊阶段:6月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对于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的限制,可能会给新闻舆论监督带来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无论是继续坚持调查性报道,还是转向以评论的方式针砭时弊,中国的传媒界依然在特定的环境中努力履行着自己监督权力腐败、维护公民权利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The “hegemonic” tradition argues that the president enjoys unparalleled power to manage news and opinion during war. This approach has dominate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on war and the media for over a generation. The war with Iraq, however, provides a major challenge to conventional wisdom. We believe that classical propaganda theory provides a useful corrective to the hegemonic perspective and offers a better way to understand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propaganda strategy and its impact on public opin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alysis, opinion data, and analysis of the administration's Iraq-related public addresses, we argue that the president neither dominated war news nor managed public opinion in the manner predicted by hegemonic theor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新闻的广泛快速传播,通过辨析网络新词,及时掌握新闻热点关键词,对于了解新闻热点和社会舆情的预警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利用改进的关联规则算法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挖掘,相邻、有序地输出频繁字符串集合。根据互信息计算字符串的相似度,形成热点新闻的关键词集合,以实际的网络新闻为语料进行实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发现词典中不存在的新词汇以及当前网络中流行的热词,而且有效地区别词汇集合中的复合式新词,继而可通过热词集合的热点度计算对网络新闻热点进行排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