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9):U001-U004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开播十周年。十年来,国际频道及时、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和介绍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从只有几个栏目发展成为目前拥有新闻、专题和娱乐等几十个栏目、覆盖全世界98%的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传播频道,节目制作能力、传播效率和国际影响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9月2日,国际频道全面改版,推出24档整点新闻和“走遍中国”、“名将之约”、“周乐五洲”等一批新栏目。为纪念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十周年,特缟发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十年大事记,以示志庆。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打造了一批立足本地,以反映百姓生活和需求、关注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情感变化为内容的“民生新闻”节目,这构成了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林木棋 《东南传播》2014,(12):29-31
海峡传播之间的差异,源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媒介生态的不同。探讨研究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的解说,可发现两岸传播在内容、形式方面之异同。本文分析了台湾TVBS下的《中国进行式》栏目2014年1至9月份的节目,对其在节目内容、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导播记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提示标题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4.
海峡传播之间的差异,源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媒介生态的不同。探讨研究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的解说,可发现两岸传播在内容、形式方面之异同。本文分析了台湾TVBS下的《中国进行式》栏目2014年1至9月份的节目,对其在节目内容、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导播记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提示标题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对外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工作,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节目质量提高,所使用语言已达40多种,仅中国国际台每天就向全世界播出590小时节目。自从实行海外节目“本土化”落地措施以来,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并正在向进入对象国主流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有效落地,就要从选题、制作、内容、形式、技术、语言特色等方面,符合听众的思维习惯,让受众愿意听、愿意看。中国的大国形象,既要靠实力做给别人看,也要在对外媒体上说给别人听,二者不能偏废。如何使国内媒体的对外节目在海外有效落地?总局副局长田进、国际台台长王庚年作了全面阐述。本栏目中还编发了一篇专门介绍西方媒体如何进行对外传播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的第三次革命.面对新一轮的革命,全国电视台都在做着改版和扩版,抢占新的制高点,吸引观众的眼球.作为一家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百姓视点》,需要在策划中抢占先机、节目中贴近地气、内容上丰富多彩、以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节目去引发观众的观看需求,获得观众的认同,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今日热点”、“热点透视”、“新闻追踪”,三个短、精、新、快的小栏目,组成了上海电视台品高味正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透视》,这个以主持人节目形式出现的新闻评论节目,无论从选取新闻素材的广度方面来看,还是从新闻主题开  相似文献   

8.
谢鸿鹤  张玲 《声屏世界》2001,(12):48-49
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日趋专业化的今天,频道尤其是栏目的个性不能不说是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被受众关注。电视新闻栏目个性张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品牌打造的过程。可以说,栏目的个性化,除了具体内容和节目形态外,播音主持形式的运用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电视人试图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播音表达方式来更广泛地吸引受众,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说新闻”、“聊新闻”的播音方式应运而生。从播音学理论的角度分析,“说新闻”还是属于新闻播音业务的范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消息的口头传播…  相似文献   

9.
郭竞 《传媒》2016,(4):49-50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国家展示自身国际化程度、整体形象、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更是日趋显著.然而由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原因,“中国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跨文化传播”逐步常态化,电视英语节目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国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获得与此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新闻传播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央视英语频道为例,力求寻找到能够提升中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水平、把握其发展走向的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地方媒体特别是一些西部媒体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努力把地缘传播劣势转变为区位传播优势,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2009年1月,云南卫视关注东盟动态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东盟新视野》开播(2009年3月栏目名改为《新视野》,增加南亚方面的消息);2010年初,广西电视台面向中国和东盟地区的经济新闻专栏节目《中国-东盟新观察》开播;2011年初,全国首个以“大中亚”为报道对象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中亚观察》在新疆卫视与观众见面,充分利用区域的现实条件与特色资源,与国家的整体传播相辅相成,走特色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台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新闻中心高扬改革的旗帜,在节目形式、内容以及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力打造名牌节目。《阳光热线》入选全国首届新闻“十佳”栏目,《河北新闻》在尼尔森几次收听率调查中都遥遥领先,位居全台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节目”,《今日焦点》、《全省新闻联播》等节目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回顾这两年的品牌运营,许多有益的尝试都成为孕育名牌节目的沃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小凤 《传媒》2019,(11):73-75
新时代,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成果,发挥中国文化在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网英文版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质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加强内容原创性,重点建设专题栏目,明确传播定位,强化传播意识和传播理念,建设优质的语言学习栏目,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15.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字十年》是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和“朝闻天下”等主要栏目里推出的一个系列报道。取名《数字十年》意在用数字梳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迁。节目一推出就得到广大观众喜爱,网上点击率以百万计,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有观众评价,《数字十年》让人们三分钟看懂中国十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余奇敏   《新闻前哨》2005,(10):42-44
《经视直播》是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在原先《经视新闻》的基础上改版重组而设立的一档大型民生新闻栏目,节目时长为1小时,除去广告、非新闻固定小栏目(欢乐送、吴柳说天气)和形象宣传片之外,新闻播报的实际时长约为42分钟左右(特殊情况除外)。节目的基本结构是将每天的新闻编排为四节(少数情况三节),平均每天播出新闻约22条。在研究中,笔者选取《经视直播》2005年3月8目至17日十期节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辅之以访谈和文献研究,从节目内容构成和报道形式两个维度来考察民生新闻与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观点致胜》是长沙广播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新闻脱口秀节目,在2006年进行首播,内容包括重大事件、热点话题、资讯等。栏目覆盖安徽、内蒙古、云南等十多个省区,收视率处处飘红,曾获得2010-2011年度“全国十佳栏目”称号。2012年11月,在由原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广播影视》主办的TV 地标评选中当选“年度城市台电视栏目六强”。《观点致胜》是中国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的代表,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陆文喜 《新闻前哨》2007,(12):39-41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民生新闻勃兴之路 民生电视新闻,是目前遍及全国的一种新闻传播热潮,也是电视业界最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以其突破性的“民生视角和本色表达”,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崭新的一页。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但给传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喻为电视界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20.
在法制板块栏目的主持中,主持人应如何在保持节目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在各小栏目中实现节目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于法制新闻板块类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许多主持人认为只要抓住主持人节目的形式特点就可以了,不用再因各栏目形式的不同而去细化内容表达。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往往就会出现播报要闻时,习惯性地加入语气词,认为这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结果往往造成一条严肃的法律新闻被播成了邻里之间串门唠家常的小事,失去了法制新闻固有的庄重性和政策性,同时,也影响了受众对于信息的关注程度。再如,法制新闻板块节目中评论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