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
试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  相似文献   

3.
郭光华 《新闻界》2006,(6):90-91
2002年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诞生,收视率迅速提高。马上引发全国不少省市电视台的跟进。同样获得高收视率的回报。“民生新闻,一抓就灵”,这句话已成为中国电视业界提升收视率的秘笈。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  相似文献   

5.
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1年5月18日湖南经济电视台开播《都市一时间》新闻节目,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以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电视新闻业界的一个亮点。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表明,该栏目平均收视率为5%~6%,最高份额达25%,收视排名位居湖南市场新闻类节目第一名。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第一,民生新闻使新闻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新闻。我国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形态是“官方新闻”,即用官方的语气报道官方的动态,用官方的口径宣传官方的意志。对老百姓而言,这种新闻…  相似文献   

6.
曹丹 《声屏世界》2006,(2):11-12
自2002年9月,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民生新闻及其运作理念名声大噪,并且得到新闻业界的追捧。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跟进,根据各自地方特点“克隆”各地方版的“零距离”。对这个在电视实践层面涌现的新节目类型,中国大陆新闻学界给予了密切关注,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6月,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数据库统计,有100余篇次公开发表的论以“电视民生新闻”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本在查阅、梳理这些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界“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现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9月,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民生新闻及其运作理念名声大噪,并且得到新闻业界的追捧。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跟进,根据各自地方特点“克隆”各地方版的零距离”。对这个在电视实践层面涌现的新节目类型,中国大陆新闻学界给予了密切关注,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6月,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有100余篇次公开发表的论文以“电视民生新闻”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本文在查阅、梳理这些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界“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现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亚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9.
温少杰 《大观周刊》2012,(40):19-19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亚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如星火燎原,方兴未艾。特别是一些地方电视媒体开办的“民生新闻”节目已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11.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经历了蓬勃发展期后,民生新闻已经步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民生新闻”时代。如何强化“后民生新闻”时代的主题报道,平湖电视台立足节目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晓阳 《声屏世界》2008,(11):55-55
纵观一个时期以来许多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电视媒体为片面追求新闻的“贴近”和“好看”,忽视媒体的喉舌作用和引导功能。一些民生节目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简单的就事论事,忽视了对事件本质的挖掘与理性剖析:还有一些民生节目满足于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上,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被业界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它一改此前电视节目的形态,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但是民生新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发展瓶颈渐现,如内容同质性、报道琐碎性、新闻平庸化等,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其收视率也由初创期的一路高歌猛进,变为后期的萎靡不振。民生新闻如何平稳度过审美疲劳期,持续吸引受众的眼球呢?笔者认为加强新闻策划,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是提高民生新闻持续传播力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刘红春 《今传媒》2006,(8):57-58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进而导致了全国各地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上,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事。其节目内容的贴近性、主持人风格的平民性,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在为民生新闻为电视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某些民生新闻所…  相似文献   

17.
王瑶 《记者摇篮》2009,(6):61-61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如星火燎原,方兴未艾。特别是一些地方电视媒体开办的“民生新闻”节目已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台“民生新闻”中开始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触及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打造了一批立足本地,以反映百姓生活和需求、关注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情感变化为内容的“民生新闻”节目,这构成了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魏玉龙 《视听界》2014,(1):95-97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包罗:万象、内容平实、短小精干,有“电视晚报”的美誉。其中,有一类节目很是独特,颇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零距离”体“老文化”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主创人员首次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一股“民生潮”。民生新闻之所以热度不减,具有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