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宇文 《新闻世界》2009,(10):101-102
本文将“绿色收视率”理念引入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提出通过培养“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生态环境,挖掘“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素材,创新“绿色”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模式,建立“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综合评价体系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2.
赵向阳 《今传媒》2010,(8):176-178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术语,起源于报纸。2001年创刊不久的《晶报》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第一次将“民生新闻”以新闻形态展示在新闻媒体上。而将“民生新闻”引上高潮的却是电视。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各地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段:一个接一个以“民生新闻”为口号的栏目登台亮相,在“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神话下,一些“传统新闻”栏目也纷纷改变定位,向“民生新闻”转变。一句话:“民生新闻”热得发烫,几乎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时代标杆和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曹寅 《新闻世界》2012,(8):64-65
本文对如何拓宽“民生新闻”思路,如何拓展“广播民生新闻”线索来源,以及如何深入挖掘“小民生”中的“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广播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6.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播现象,新闻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文章。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不同,出现了一些对民生新闻概念在理解上的歧义。《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一文,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比比皆是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并且在众多形式各异的节目中有效抢占市场收视份额?“无民生不经济,无经济不民生。”因此,民生新闻改变传统单一的“民生新闻”,创新为“民生经济新闻”不失为一条新路子。即打破所谓民生选题与经济选题的界限,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将民生视点与经济视点结合,拓宽思路,针对不同类型选题在新闻切入点上大做文章,跳出传统民生新闻只关注民生的窠臼,深度挖掘、高度探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广泛呈现,找准与普通民生新闻不同的新闻角度与视点,体现市场经济时代下民生新闻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0,(11):41-43
当走民生路线在中国电视新闻领域驰骋近十年之时,2010年,湖北经视开始明确提出和实践“大民生”新闻的理念。什么叫“大民生”?“大民生”新闻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宁“大民生”新闻实践对民生定位内涵的突破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朱雯 《视听界》2004,(6):24-25
哪些元素是“民生新闻”节目品牌打造的关键?在“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的今天,“民生新闻”节目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品牌?一、源源不断的信源——培育强大社会采编队伍“来之于民、播之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民生新闻”的宗旨。为了能及时倾听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声音,南京各档“民生新闻”节目都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闻线索。而今,《南京零距离》等新闻节目每天新闻线索热线电话上百条,业余摄影师和新闻线人遍布全南京。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新闻坊》专门成立了一支150人的通讯员队伍。所以不奇怪为什么《南京零距离》这样的“民生新闻”节目的记者会赶在110之前到达第一现场。强大的采编队伍,众多的耳目使得“民生新闻”节目能坐看四方、耳听八方,提升了新闻播出的时效性、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因为来之于民,所以新闻内容往往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04年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体的大型新闻资讯栏目“民生大参考”。之所以称为“大型”,是因为该栏目从规模到结构,从形态到语态都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新闻取舍标准紧紧围绕“五度”展开,创造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时至今日该栏目仍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五度”标准也成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标尺。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经历了蓬勃发展期后,民生新闻已经步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民生新闻”时代。如何强化“后民生新闻”时代的主题报道,平湖电视台立足节目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有点“渣”,时政新闻有点“干”,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民生新闻的问题反映在题材选择上,时政新闻的问题体现在表现方式上。有点“渣”的民生新闻让一些电视人有点瞧不起,而有点“干”的时政新闻,则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笔者以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竟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民生新闻究竟如何界定要弄清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民生新闻。众所周知,在我国,“民生”这个词的产生与使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如《左传》里就有“民生在勤,勤则…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民生新闻”热。一些省级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极具本土化、反映市井民生、时效快又贴近百姓的新闻节目和栏目。这类新闻被业内人士称为“民生新闻”。笔者就电视的“民生新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展示特有的魅力所谓的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要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与平常的生活视角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叙述平民百姓生活,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记者、主持人以聊天的形…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的角度讲,民生新闻类节目出现,改变了我国新闻语态。应该说这是民生新闻节目的一大贡献,也是此类节目迅速崛起的核心要素。而所谓改变新闻语态最本质部分,是民生新闻类节目较之传统新闻“真实度”的变化。从某种角度看,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兴起,得益于“真实度”的提高;而目前民生新闻类节目出现的相对停滞状态,瓶颈因素之一依然是“真实度”问题。正是所谓“得于此失于此”。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我国近年来兴盛的一个重要新闻类型,各种媒体都把它作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民生新闻的界定。什么是“民生新闻”呢?要界定这一概念,首先要借助“民生”一词来说,我国古代就有“民生”一词,《左传》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孙中山也在《民生主义》第一讲就给“民生”下了个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重整旗鼓,群众的生命。”综上所述,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料”成为如今红火发展中的电视民生新闻新闻线索重要的来源,而提供这些线索的“报料人”更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报料人的产生以及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分析,以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中“报料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里,民生类电视新闻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正由于“民生新闻”的蓬勃兴起,泥沙俱下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出现了“不屑触及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观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还有的“将对平常事的关心夸大为‘民生关注’”,忘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责任和媒体的人文关注,导致民生新闻走进“庸俗新闻”、“市井新闻”的陷阱。为避免民生新闻落入恶俗的圈套,  相似文献   

20.
钱兵 《记者摇篮》2009,(9):46-46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它改变了以往媒体居高临下、俯视社会的报道角度,抛弃了新闻以“官”为主、生硬说教的报道内容,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平视”社会,反映民众生活。但在全国性的“民生新闻”大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民生新闻不“民生”。换句话说,就是一些“民生新闻”本来是在为老百姓说话,但说了话以后,非但没起到好作用,有时还会产生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