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温少杰 《大观周刊》2012,(40):19-19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亚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3.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四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栏目形态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创新栏目形态是根除民生新闻同构同质"沉痼"的一个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龙璐 《青年记者》2007,(20):49-49
民生新闻栏目品牌维护的动因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更能赢得丰厚的市场回报。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品牌栏目具有普通栏目难以企及的收视率和观众忠诚度。因此,在当今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创办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电视界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生新闻作为竞争利器。使民生新闻栏目成为频道和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并借助其品牌效益,带动其他栏目和频道发展。从而提高频道和电视台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衢州广播电视总台生活娱乐频道作为衢州地区最早开设民生新闻的电视频道。已经走过整整9年的历程。在这9年中,民生新闻不仅稳步发展。而且为频道收视率和创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成绩的背后.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何实现新的突破,笔者认为,重点应在速度、厚度、温度、力度四方面下功夫,求创新。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挖掘新闻止于表层、节目流于世俗、同质化竞争严重、栏目风格单一等问题,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空间,在民生新闻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在新闻品位上进行提升,致力于栏目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可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可持续发展能量。  相似文献   

7.
民生一直是国家、社会、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栏目主要报道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了当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需求,深入探析了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之路,并对电视民生新闻文化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促进栏目品牌的升级与转型,为我国在新媒介视角下探寻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小平 《新闻爱好者》2010,(10):111-112
最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由于本土化等特点而备受当地受众的喜爱,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各地电视台都在强力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电视媒体之间,电视与广播、报纸、网络媒体之间的民生新闻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子越走越窄.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其认识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诞生,其关注的内容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也有时政新闻,被称为做南京的"电视晚报"。由于异乎寻常的收视率和高昂的栏目广告费用,这个电视栏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新闻节目迅速掀起了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新闻渐渐成为业界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名词。  相似文献   

10.
望诊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前  陈枕 《视听界》2004,(6):30-32
发端于南京地区并很快在全国各地浪潮汹涌的电视民生新闻,引起了电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业界,目前对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分歧和不少误区,尤其是业界,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民生新闻热浪滚滚的当下,我们似乎更需要冷静、仔细地考量和审视这一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第三次革命”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翁丽 《东南传播》2014,(6):139-140
本文从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特点,并通过实例探究民生新闻栏目构建品牌形象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多元化媒体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对电视媒体来说,电视品牌栏目建设尤其重要,事关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家电视媒体产生了一批精品栏目,福建省泉州市的多家电视机构也都在品牌栏目建设方面下足功夫,呈现出泉州本土节目突出地域优势、突出独特闽南故事、突出节目特色包装等特点。但是泉州多家电视媒体也存在着创新栏目数量不多、竞争不够激烈、可圈可点的栏目多是老面孔等问题。学界和业界对电视媒体品牌栏目及时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指导今后电视栏目建设和创新变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是中国火爆一时的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实话实说》节目,如今已光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仅以我省和我市为例,大家十分熟悉的《新闻夜航》和我市的《新闻进行时》栏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然而,在当前传媒业内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引导民生新闻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创办民生新闻类栏目是打造城市台本土栏目品牌的首选。一、要做到个性化定位,异质化生存。在民生新闻竞争愈演愈烈的态势下,栏目的品牌化首先应该考虑“异质化”特点。必须从群众理解和关注的角度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新闻,这不仅是发挥民生新闻的最大传播效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时下,被业界视为"黑马"的民生新闻风头强劲,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联,将话语权回归百姓,并始终把平民当作新闻关注的主要对象,力争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和贴近性。辽宁电视台《新北方》就是这样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从民生新闻的思想性、栏目品牌、个性化三方面来体现出民生新闻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6.
倡导民生视角、表达百姓话语、体现民生关怀的民生新闻,曾经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媒体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利器。随之而来的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和提升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笔者认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提高引导水平是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何莹莹 《青年记者》2016,(24):71-72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我国传媒行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21世纪初出现后,由于传播内容贴近民众生活,传播方式互动性强等特征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逐渐成为社会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承担舆论监督等政治沟通功能,但是在电视民生新闻内部竞争激烈和网络民生新闻优势侵入的夹缝中生存,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去政治化”的倾向.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政治沟通功能如何有效发挥,对于电视媒体和地方政府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湖南经视的一档重磅民生新闻栏目,《都市1时间》从出现便承担着监督、贯彻、动员、渗透等政治功能,面对当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激烈竞争和网络民生新闻的强势进入,《都市1时间》一直坚持民生新闻的故事性叙述和真实性新闻相结合,坚持和强化其政治沟通功能的整体性发挥.  相似文献   

18.
增强策划的原创性毋需讳言,当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民生类节目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同时以隐私、细节为卖点抓取观众眼球等格调不高的现象也已显现.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说,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跳出格调不高的窠臼,必须占领战略制高点,即打造一支成熟专业的电视团队,不断增强策划的原创性,开辟新闻竞争的"蓝海".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这种节目形态从20世纪末开始出现,在2002年至2005年达到巅峰。业界普遍把民生新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碎片化的原始状态;民生关怀的深度开掘阶段;以民生新闻为品牌的延伸开发阶段。近几年,民生新闻节目受到新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冲击较大,如何打造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突破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业界人士对此一直在不停地认真探索。而民生新闻栏目开展民生活动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民生活动是用"大民生"的眼光创新民生节目  相似文献   

20.
程章芳 《东南传播》2011,(11):164-165
眼下已是全媒体时代,电视行业格局发生巨变,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媒体竞争更趋白热化。本文在该背景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媒体语境下的转型策略进行探讨,文章粗浅,恐有诸多不足,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学界、业界对于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再关注,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