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回忆起16年的新闻从业历程,李挺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感激。 他说,这16年,是中国改革发展最为迅速的年代,是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他感觉对世界的探求、对生活的认知既无穷无尽又兴味盎然。 “只有站在历史的前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合拍,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反映现实,才能更好地起到新闻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华。”这是李挺16年新闻工作的深刻感悟,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获得“韬奋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抓住时代的变化 1984年,李挺从山东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李挺对自己今…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青铜葵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对生活发现和驾驭能力的提高,曹文轩对作品的构思和感受都在不断完善。二是曹文轩在这2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一位先锋的、明亮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家。上世纪80年代,他以凝重、优美的个性化写作在当  相似文献   

3.
赵文阁 《出版广角》2018,(12):91-93
贾平凹是20世纪70年代末文坛新崛起的个性独特的一位作家.2018年3月,他的第16部长篇小说——《山本》出版.《山本》所涉及的虽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的历史事件,但作者的用心显然不在记录历史,而是将历史置入更为广阔的天地背景,用人事兴废来体现自然运行之道.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意象化的民间说史特点、精神悲剧及底层民众苦难生活来解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
书祭路翎     
路翎青年时期的风貌,见于朋友们的不同描述。 胡风与路翎相见于1939年。当时只有16岁的路翎,当然不会想到,正是这次会面,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年轻、腼腆、淳朴,对生活极敏感。胡风评价说,这是一个有着文学天赋的极难得的青年。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朱雯、罗洪夫妇,相识于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是作家、文学翻译家,一位是30年代有过较大影响的女作家。他们是文学的知音、生活的伴侣,相濡以沫地共同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1994年10月7日,朱雯先生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这对罗洪先生是一个沉重打击。她曾对我说:"病魔夺取了朱雯的生命,像断了线的风筝,他飘然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5,(1):67-67
著名翻译家蒋路,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勤奋实干、工作严谨、淡泊名利。他的夫人凌芝回忆:“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生活与美学》旧译本,译者周扬主动提出请蒋路将他这本由英文转译的书根据俄文校订。在校订过程中,蒋路曾几次对我说,这比他自己翻译困难、麻烦得多。《生活与美学》是英译本的名字,校订时蒋路恢  相似文献   

7.
李国  李娜 《新闻三昧》2013,(7):24-31
寻梦:不信摆脱不了宿命 "我是镇上第一批万元户,却没有发家!"说这话时,经历过三次创业失败的邹先荣黯然地低下头,拳头握紧又松了下来,几分落寞、几分不甘.经历过食不果腹的贫苦,他对成功的向往十分强烈 上世纪60年代,邹先荣出生在一个世代农耕的贫苦家庭."稀饭不见几粒米,充饥全靠白鳝泥,衣服补丁连成片,兄妹两年才能换新装".这是他对儿时的全部记忆.1979年,邹先荣高中毕业,那一年他16岁,在他眼里那不是花季、亦不是雨季,而是烈日暴晒下的汗流浃背,是整日与锄头、背篓、粪桶相伴的清贫日子.即使在今天,邹先荣回忆起曾经在农村时的生活,仍然会紧锁眉头、摇头感叹,看得出来,那份"苦"已深深地隽刻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8.
郭宏安70年代末进入文学批评时,最初选择的批评对象是法国蒙田与拉辛。这对确定他的批评基石具有某种宿命意味。评蒙田,他首先对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细致分析,剖析16世纪中叶后君主政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矛盾关系,尤其注重蒙田与宗教的关系,"蒙田是个天主教徒,在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中,他站在天主教一边反对新教",但他对天主教又有一种矛盾的感情,因而他有"一条线索贯穿着笔端",即"节制,秩序等概念,而他也是在这个概念上建立了精神生活的主导和道德生活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认为,影响报纸发展的三个社会生活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教育程度和闲暇时间。这三个指标实际上界定了报纸发展的可能性空间。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的变革与这三个指标的变动有关。总的说来,9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总的趋势是人均国民收入、国民受教育程度和闲暇时间均呈上升趋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一方面可使读者有足够的财力自费购买随内容的丰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提到"地下",这就类似于中国戏曲中,有一个角色丑角,你把他脸上贴一块白,观众马上就说他是坏人。或者你把曹操这个脸涂黑,大家都说他是奸臣,地下钱庄是一样的。地下钱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私营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刚开始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借贷,后来发展的规模大一些,就有了这种所谓的非法吸  相似文献   

12.
报数与报价     
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这世上有三种哄人的东西:谎言、可诅咒的谎言以及统计数字。他的意思是说,数字瞧起来精确无比,却未必反映客观事实。举例言之,1992年美国搞“国家健康与社会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男人拥有性伴侣的人数比女人多47%。换句话说,如果  相似文献   

13.
遍布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在昭示着人类改造自然的野心,而人类对自然界用灾害方式展示的抗议却视而不见。艺术家季云飞用虚构的画面介入坚硬的现实,让人们看到人定胜天的真实后果季云飞说,自己"终于习惯国内的节奏了"。说这话时,他语速很慢,习惯英语交流的他还在努力寻找合适的汉语词汇。旅居美国二十多年,中国艺术界变化天翻地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新世界。反过来也一样,中国艺术圈知道季云飞的人也寥寥无几,即使他拿过大大小小16个国际艺术奖项、2005年就获得美国罗马学院罗马奖。回北京工作、生活三年,季云飞从不混圈子。  相似文献   

14.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15.
凡熟识胡愈老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一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长者。胡愈之(1896—1986)的一生是用笔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发展进步新闻、出版事业埋头工作的一生,是为中国新文化运动而献身的一生。他的历史是一部光明磊落、绚烂多彩的史诗。他生活的九十年,正是世界风云激荡、中国走向新生、历史进入翻天覆地大变革的年代。他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十年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0月16日下午5时,班·费尔南达士先生挥泪告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修班的学生。他说:“10月16日这一天将使我终身难忘。”班·费尔南达士先生是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摄影系主任。9月25日到10月16日期间,他应邀来我系讲授“新闻摄影史与摄影名家”系列讲座。在他讲课期间,我曾和他就某些问题进行过讨论,尤其是摄影教育问题,他的观点对我们不无启发,他的工作方法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使学生不再犯前人的错误在从事摄影工作之前,费尔南达士先生曾经干了好几年吊车驾驶员的工作。作为吊车驾驶员,他深深地了解工人阶级的艰辛劳动,并想通过照片来表现他们,他便从拍建筑工地开  相似文献   

17.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关于作曲家王洛宾的话题,震天价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王洛宾热”.这不仅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倾倒人心,也因为他出塞边关五十多年坎坷悲壮的生命历程令人同情.王洛宾的成就代表  相似文献   

18.
弗兰茨·梅林(1846年—1919年)生活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时代,一生经历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俾斯麦统治、威廉二世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德国11月革命等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他早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参与编辑《柏林人民报》时就用自己的笔同俾斯麦的反动统洽作斗争。自80年代中叶起,他日益转向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1891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健吾(1902-1982)笔名刘西渭。他是上世纪30年代很活跃、很著名的书评家。他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出版了《咀华集》、《咀华二集》等四本书评专集,影响很大,至今也为人称道。他的书评主要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所评主要是文艺作品,戏剧是他研究的重点。他在1982年7月说:“解放以后,我没有时间‘高谈阔论’了,一则,我用它来长期改造自己,这是一种乐  相似文献   

20.
马少华 《新闻前哨》2012,(9):103-104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是我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的新闻、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40年代,其间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等报刊和生活书店。他秉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理念,直面社会问题,倡导民主政治,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袖——1936年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