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提出的矛盾心理和模仿行为理论,对非洲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小说《一粒麦种》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文本中强势文化入侵弱势文化后,弱势文化属民通过最初的抵制、随之产生的矛盾心理和模仿行为,以及模仿变异后使之成为颠覆强势文化的有力手段,从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2.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代表作、一部典型的"逆写帝国"作品。小说再现了以苏丹为代表的被殖民国家独立后的现实和精神困境。旨在分析作品体现的多种殖民后遗症:苏丹内部的新殖民主义、东方对西方的报复、西方的变相殖民维持、未被解放的女性地位等,统一于作者对被殖民国家独立后何去何从的探索:本土化前提下"西学为用"的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3.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有个子目“战后新兴国家”。但到底哪些国家属于“新兴国家”,教材语焉不详,没有作明确说明。这就使许多师生在讲授、学习这部分教材时困惑不解。严格地说,这个子目的确定不够科学和准确。因为完全扣准这个子目的教材内容只限于第一段。第二大段实际讲的是战后欧洲领土变化所依据的原则(个别新出现的国家属于“新兴国家”)。 首先应该明确“新兴国家”的概念。根据教材介绍,它的意思是受到其他国家控制、奴役的国家重新取得独立地位。以下两句话可说明:“芬兰……脱离了俄国宣告独立”;“被俄、普、奥所瓜分的波兰也从此复国”。在这里,教材介绍了5个新兴国家。按照这个条件,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应是新兴国家。对于后者,教材明确提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地区形成了新的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5.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萨利赫(Tayeb Salih)的代表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及其追随者古稀老头瓦德.瑞斯的父权制殖民话语的表征和以让.莫里斯和哈丝娜.宾特.马哈茂德为代表的东西方女性对殖民话语特别是对父权制殖民话语的颠覆存在的二元对立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父权帝国和殖民帝国的双重"逆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寒冬夜行人》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说《寒冬夜行人》为例,分析后结构主义小说的叙事特点和功能,进而探讨这部小说在颠覆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建构后结构主义即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该小说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描写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独立人格时,肖邦对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指涉和戏仿,颠覆了传统睡美人的形象,并以艾德娜的形象抨击了《睡美人》中所倡导的女性理念,赋予整部小说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新历史主义文学功能论中的“颠覆”和“抑制”概念来分析《巴比特》的社会政治功能。小说通过巴比特的反叛来颠覆因循随流这一主流社会意识,但这种颠覆受到了抑制,巴比特反叛失败,回归到标准化生活。由此在小说的颠覆与抑制两种力量的动态关系中实现了协和。  相似文献   

9.
三、亚洲新兴国家的几种类型在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中,亚洲新兴国家相继诞生。仅在1945——1965年就达23个,再加上战前独立的国家,其面积已占亚洲大陆的90%以上,这就表明,殖民主义在亚洲大陆的统治结束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使新兴国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尽早实现现代化;努力争取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在战后初期两  相似文献   

10.
艾哈迈德政治生涯及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罕默德·艾啥迈德是19世纪80年代苏丹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独立的马赫迪国家奠基人。本文侧重从政治思想方面来探索艾啥迈德对苏丹争取独立斗争的贡献。艾哈迈德政治生涯1844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出生于苏丹努比亚的达纳格拉部落,自幼就过着漂泊浪迹的生活。长大后,他作过木工、商人,足迹踏遍了尼罗河中游。他目睹了官府的横征暴敛,教会上层的欺骗勒索,以及富人的奢侈淫逸和广大劳动者悲惨痛苦的  相似文献   

11.
二元对立的拆解:读《北迁的季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迁的季节》描述的是被殖民国家苏丹民族独立后,所面临的民族内部的矛盾和困惑。以后殖民理论为视角,小说中体现的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受到批判,说明被殖民国家不能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为自己复制一个颠倒的"东方主义",只有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先进的思想文化,批判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抛弃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后殖民国家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钦努阿.阿契贝被誉为现代非洲小说之父,《荒原蚁丘》是他知名的小说之一,本文以新历史主义为视角,探讨小说中非洲人民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颠覆,对大众与精英界限的模糊这两个问题,讨论被压抑和边缘化者对主导话语权的颠覆,说明虽然这种颠覆受到抑制,却表现了非洲人民对民族命运的抗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85页在论述战后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时指出:“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在50年代先后取得独立。”如果课本只是说这些国家在50年代取得独立,倒也无可非议,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先后”独立,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独立的时间。查一查相关的资料,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国家独立的准确时间是:利比亚,1951年独立;苏丹,1956年1月独立;摩洛哥,1956年3月2日独立;突尼斯,1956年3月20日独立(据《辞海》)。因而,这几个国家独立的先后顺序应是:利比亚—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北非独立国家的“先后”$河南省舞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张国甫$山东省招远市第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了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睡谷的传说》,作者站在边缘的立场,以睡谷里旧时田园生活的边缘文化颠覆资本主义中心文化,但作者的颠覆意图最终被资本主义主流话语所含纳并成为主流话语流通中的载体。然而在颠覆与含纳的角斗中,小说文本也参与了对历史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2012年7月6日报道,在南苏丹独立一周年纪念日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南苏丹将儿童的权利与幸福置于国家发展的优先位置。目前,孕妇与婴儿的高死亡率、高文盲率、国民营养不良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使得南苏丹成为  相似文献   

17.
羔羔 《音乐世界》2013,(21):16-16
从《天龙八部》到《神雕侠侣》,金庸小说再遇翻拍年,又—部近期开机的是金庸小说的颠覆之作《鹿鼎记》。颠覆之作能否拍出新意?让我们看看能否从定妆照里瞧出端倪。  相似文献   

18.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走向衰落后,继英语语言文明崛起的美国重新激活了对世界的主导。英国通过殖民主义奠定了南北苏丹分裂的基础,美国借助霸权行径使南北苏丹分裂成为事实。然而,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试图以建立在政治与经济优势上的普遍主义奢望对一体的苏丹进行思想意识迫害和政治经济剥夺斗争,最终制造了南北间分裂的实体边界,使问题愈发历久弥新。南苏丹的最终独立,很难说明其从此就步入真正主权意义下的国家建设进程中,并享有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文杰  蔡昌卓 《海外英语》2013,(6X):183-184
该文利用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指出小说中的主人公苏比作为边缘化的人物,他的经历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颠覆的效应,而这种颠覆最终却又被含纳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内,文章分析了颠覆与含纳的产生过程与意义,并指出这颠覆与含纳的相互存在与相互作用之间,小说参与了对历史的塑造和对传统历史的反叛与挑战,形成了大历史中的小历史,单线历史之外的复线历史,并通过这一过程,透露出作者欧·亨利对化解边缘化人群这种隐含着破坏性因素的颠覆力量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权威控制力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展现出桑塔格对女主角玛琳娜所处历史的“颠覆”和重构.作者从美国梦的颠覆和小人物的“大历史”两个方面探析小说“颠覆”的主题,从波兰国内、美国社会的抑制力量以及主人公自我的抑制力量来分析“抑制”主题.“颠覆”和“抑制”是新历史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小说中,新历史主义体现在对边缘人物、对社会各层“小历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