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融水安陲芒哥坡会承载着当地苗族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体育文化价值,对于满足人们祈福禳灾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加强人际交往,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广西苗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仙娘是湘西苗族当中能通鬼神的女性神职人员,由仙娘主持的仪式叫"跳仙"。"跳仙"是苗族人的一种鬼神崇拜、宗教信仰,带有浓郁的地域及民族特色,是一种重要的民俗现象。仙娘"跳仙"伴随着丰富的信息传递,是当地一种常见的民俗传播活动。仙娘"跳仙"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点,信息载体多样,表演性浓厚,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族群意识和身份维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火是在古老的土地崇拜与火崇拜的影响下产生的祭祀"社"与"火"的仪式。从形式到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既能印证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习俗信仰,又能体现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水平,更可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及精神面貌。葛家寨社火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具有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以葛家寨村社火表演为代表的个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德昂族宗教信仰中的树崇拜、林崇拜、龙崇拜和竹崇拜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客观上对当地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今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生态危机的21世纪,德昂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尊崇女性盐神的区域目前只有云南省德宏州(阿昌族)和甘肃省礼县(古称西陲)。早期秦文化是西陲"盐婆婆"神崇拜习俗最原始的文化基因,当地民众在崇拜"盐婆婆"神的同时,基于生存层面的现实性需要对其又进行规束和监管,表现为尊崇与羁绊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客家人就是广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神崇拜的错综复杂造就了不同文化的认同边界。广西"那"(壮语是"水田"的意思)文化圈存在外来客家人的社神信仰,他们并非操壮语、侗语的族群,却承接了其当地"那"文化信仰并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空间建构,因此以玉林市博白县和睦村客家李氏族群为个案,了解族群的辗转迁徙、与原住民的"土客之争"、信仰空间认同等社会内涵,探析和睦村客家族群在那勃社王崇拜中如何进行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的关系互动,从而构建了他们"内部认同,外部区分"的边界力量,维护了自身信仰空间的边界与秩序。  相似文献   

7.
竹山县区域性女娲信仰是源自于远古的一种女神崇拜,以她为核心的独特的女神崇拜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女性文化,对当地女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女娲的女性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塑造了女性的性别形象,现代女性的性别形象是女娲精神的再造,是先进的性别文化和两性和谐发展的又一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二者的内容,可发现侗台语族群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其背后是深厚的越巫传统、稻作文化与蛙崇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的仪式音乐为论域,选择大理周城村为田野点,以周城本主节庆仪式事项为依托,对周城本主崇拜信仰体系下的节庆仪式做实地调查,试图透过本主崇拜这样几乎全程"音声"覆盖且参与人群众多的大型信仰仪式其仪式音乐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仪式音乐来建构当地白族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这些认同体现在仪式音乐发生的文化语境、仪式音乐中的音乐人、仪式音乐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富川"梧州瑶"盛行的刘仙娘传说,体现了"梧州瑶"民众的鬼魂崇拜、图腾崇拜、巫术崇拜、法术崇拜及女性崇拜,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偶像"崇拜的历史.孔子作为"偶像"崇拜最顶级的人格化身,对其思想的认知异化致使中国文化发展史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偶像"崇拜个体,形成了一种强势的"偶像"崇拜的文化现象.晚清文化嬗变的基本趋势是打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形成儒学与诸子学、中学与西学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动摇了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传统"偶像"的至尊地位;晚清文化嬗变的特质是坚持民族主义的文化精神,强化了中学在近代文化学术建构中的价值地位,导致新一轮"偶像"崇拜现象的复现.文化嬗变与"偶像"崇拜的矛盾现象是民族国家社会发展中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引人反思的魅惑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新文化史正成为中国史学新潮流。受此新潮流的推动,中国史学不断拓展新领域,正在形成新理论,逐步调整史学叙述。值此学术转型之际,科举学下景观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对象从封建政府兴建的贡院转向底层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鼎甲楼就是贵州省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之一。作为遵义历史上的重要科举景观,鼎甲楼将状元、榜眼、探花奉为神祗,进行科举崇拜,借此向社会传播科举文化。鼎甲楼是黔北遵义科举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崇拜的神祗具有特殊性,确立信仰之后当地杨兆麟巧中鼎甲,最终因时代发展而走向衰毁。黔北遵义鼎甲楼的特性反映出当地进士文化深厚,当地进士文化又对举业繁荣、区域文化、文化世家、当地教育等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众多的部族和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表现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又具有它的共性,而且具有共同的传统。西非和中非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旋律中常见三度音程进行;东非和南非音乐具有比较稳定的调性,多种形态、多声部的演唱、演奏,以及对鼓的喜爱和崇拜等。非洲音乐作为当地的"原创音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影响了很多其他地区、其他形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5.
"黄佤"的神林崇拜,反映出佤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态保护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对"黄佤"神林崇拜所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能为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秋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民俗节日,且地域不同、庆祝的方式也不同。泽州中秋制作月饼、"送十五"、探望外婆、祭祖拜月和赏月庙会等习俗极具地方自然地理特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凸显了远古崇拜、祭祀文化与传统民族心理对节俗的影响,对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传承中秋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殖崇拜是人类对男女生殖器官执以宗教的崇拜与祭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最原始的信仰,也是最具特色的信仰。生殖崇拜首先体现在女性崇拜中,女性崇拜体现在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各个方面。葫芦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符号是人类原始母性崇拜的重要遗存和祭奠,体现了人类对于葫芦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在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从洪水神话中的葫芦形象出发,揭示以葫芦为象征的母性生殖崇拜,对于重新审视和挖掘女性崇拜的文化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凤的崇拜习俗源远流长,并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凤崇拜文化。凤崇拜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的研究也一直为学界重视。凤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集合了众多动物特征于一体的想象中的形象,凤崇拜起源于鸟崇拜,是对鸟崇拜的继承和丰富。凤的形象和名称以及凤崇拜的文化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就定型了的,而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于崇凤文化的性质及作用的正确把握对于正确认识崇凤文化以及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彝族文化中重要的两种自然崇拜现象,水与火对彝族的日常生活、观念信仰产生着重要作用。文章试通过对彝族文献和习俗中的水火崇拜现象的哲学解析,揭示这一文化现象所蕴含的彝族辩证统一的阴阳观念。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本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传统美德,是滋养一地文化发展的重要营养资源。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县城,舟曲是甘南"文化大县"之一,具有许多优秀且多彩的本土文化。在舟曲幼儿园教育中融入这些优秀的本土文化,将会极大开阔幼儿的视野,完善幼儿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幼儿的文化修养,对今后幼儿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进一步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舟曲优秀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当中的渗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如何更好地使这一教学策略在当地幼儿园中开展下去,并将会对全国其他地方幼儿园产生哪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