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说<人民公仆>是非洲文学大师钦努阿·阿契贝的作品.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的政治斗争为主线,揭露了社会的各种弊端.女性人物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角色,但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后殖民时代,非洲女性依然是男性的财产与工具,同时女性无意识地认同了男性对她们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当代文学中很特殊也很富有魅力的一位女作家,她被誉为"圣经地带的灵魂写手"和"地方天主教作家"。她的小说中经常会有一些怪诞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将女性描写的或艳丽多姿、或勤劳伟大,她的小说中女性常常是以一种怪诞的形象出现。本文拟从奥康纳的创作时代背景、奥康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意识三方面,来阐释奥康纳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凯特*格朗弗尔 (Kate Grenville) 的小说<丽莲的故事>进行女性主义解读.详细阐释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与压迫,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以及女性话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具有浓郁的女性主义色彩和道德劝喻属性,作者以马奇家的女儿们由“少女”转化为“小妇人”的身份置换书写了女性成长的隐秘过程,展现了女性社会身份转变期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社会集体无意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女性人物成长曲线和启蒙转化路径中透视创作主体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历史环境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
《单人纸牌游戏》是作者艾米·刘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深受男权社会,主流社会以及西方社会压迫的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的艾米这一形象。在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融合了民族和性别于一体,更好的阐释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6):25-29
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众多小说中致力宣扬女性主义,倡导女性话语权的凸显。《奥兰多》虽然在风格上有重大革新,但其主旨并未远离女性主义。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小说《奥兰多》进行文本上的女性主义解读,围绕精灵、大橡树和婚姻三个概念隐喻阐释,从多方面指出这三者之间的系统性,并深入论证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对女性主义有意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中贯穿的男/女、黑/白、人/神三大对立主题被一一消解,沃克通过对以上主题的多元化阐释向读者呈现出一条黑人女性寻找自我,重获新生的独立之路.作者对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安排呈现出鲜明的后女性主义特点.通过对小说<紫颜色>中多元主题的呈现以及对二元对立的消解,揭示了西方社会对于少数族裔女性的多重压迫,并为西方社会中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存困境提供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吉尔曼的小说往往对于某一实物有着说不清的眷顾,这可以视为她对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语境的现象学介入.其女性主义关怀根植于她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思考,而其作品的女性主义内涵在于将女性生存空间的广阔性蕴涵于实物之上予以静观性阐释.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品不同,<黄色糊墙纸>打破了传统女性主义作品过度依赖文化基座的封闭逻辑定势,而是以具有现象学意义的实物作为文学建构的载体,通过广阔性这一概念来勾连并彰显小说的女性主义主题.<黄色糊墙纸>中看似光怪陆离的延异空间中,折射出的是认知主体在本体定位上的扩散及其自我世界感知的嬗变,而这一切都直接指向女性生存空间的纠结与超脱.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女性主义出发去分析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并阐释了该理论在小说中的应用与体现。同时指出,女性无论在哪个私有制社会形态中都会受到阶级压迫和父权制的左右而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以及华裔女性是如何在美国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塑造中找寻自己的话语权的。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小说《黑犬》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控制的相似之处,男性利用、控制自然的逻辑被照搬到女性身上,并进一步扩展到对任何弱势群体的压迫。因此,只有消除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人才能和平共处,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可持续地发展。而他的这些观点与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出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其小说,可以发掘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也可以体现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女性、女性主义、女性写作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通过对这三个基本概念的中西对照,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这三个基本概念引入中国后的变异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丽 《海外英语》2011,(13):251-252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西方学术界一直将其视为一部具有浓厚女权主义色彩的小说。但是,在女权主义运动后期,学术界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声音,认为小说没有真正体现女性主义。通过对小说主人翁萨拉的三次反常态的选择和其与三位男性的关系,试图从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部小说以及萨拉这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对萨拉的女性形象以及小说的女性主义倾向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秉承了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自然、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她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通过分析阿特伍德早期、中期及近些年的6部长篇小说,挖掘阿特伍德的自然写作,解读小说的生态主题,阐释文本中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类与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批评作为20世纪文学论坛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革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文学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文学经典中易被忽视的层面。本文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作品《成为简·奥斯汀》,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重新阐释来发掘本小说的深层含义及作者含蓄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张茂 《海外英语》2014,(12):222-223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该文以《嘉莉妹妹》为研究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小说。因此,该文通过对《嘉莉妹妹》内容及作者西奥多·德莱赛的个人背景描述,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最后结合小说阐释生态女性主义在三类关系中的体现:人与环境,男性与女性,人与人。指出《嘉莉妹妹》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