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要从学生出发,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借助于教材的学习束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在新课程中把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实质上体现了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2.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3.
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为体现出“自主”这一理念,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文达到完全解读时,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阅读伙伴,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实际效益太低。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的“旁听者”。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互动”已成为音乐课堂上非常时髦的名词,大家都在努力追求一个“动”字,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和学生发言的积极踊跃。但稍作剖析就会发现,这种互动显然在做表面文章,只有形式而无实质。笔者认为,课堂的有效互动是来自于心与心的互动,这是一种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是一种心灵的火花的碰撞。对学生来说,它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管理都与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分科主义”盛行的国度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个结构性突破 ,而且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好大一棵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常会告诫学生:“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有集体荣誉感……”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是“集体”,还是“集体荣誉感”,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鉴于此,我设计了一次主题为“好大一棵树”的主题队会。在队会开始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一片叶子也没有。我请学生观察这棵大树,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这是一棵快死的树;有的说这是一棵老人树,它已经老得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还有…  相似文献   

8.
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指标,一直是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校用以导向教师教学重点、教学积极性,以及教学注意力投向的指挥棒。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师教学成绩考核指标主要是班级学生成绩总分平均分指标加分级成绩人数比指标。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生群体素质和学生个体素质两方面。在这两方面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群体素质,是贯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一教育目标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则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体现在数量上,就是“一个都不…  相似文献   

9.
职高英语新教材所选篇目具有实用性,题材、体裁风格多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活动,话题更贴近生活,教学要求、教育思路都体现了实用性这一特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不是在为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而是为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在作准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创造能力得到激活。这些都是旧教材望尘莫及的,但是同时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在“改”、“删”、“合”、“补”四个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听课随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新课标体现这一思想,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目前,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然而,我们似乎总习惯把语文的积累简单地理解为每天一节课的数学相加。于是乎,每天的那节课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分量”都显得那么重,“期望值”都显得那么高,这节课自然就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期望和等待。对于学生来说,所谓课前预习就常常流于形式,而更多地体现为“期待”,即期待在课堂上收获尽量多的“东西”,因为这节课是当天语文学习的“全部时间”;对于老师来说,除了课前为明天那节课所作的精心准备,也体现为一种期待,即期待着要把尽量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因为这节课是当天…  相似文献   

12.
吴、蒋二位老师的课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教学观,全面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体现教者和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典型案例.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看法.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传统的教材观是“教材即为知识”,教师和学生都把教材“绝对化”、“权威化”和“神圣化”.而本节课中,教者打破了这一陈腐的教材观,全面贯彻了“教材是范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观,体现了教师是课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同听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摹课的缘故,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在朗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据说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这篇课文,“我不喜欢”前些日子,我  相似文献   

14.
“启发”教学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作为重要的教学思想,它贯穿和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凡是通过教师的活动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都体现了启发教学的思想。  启发教学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其中有很多难以言状之处。本文仅从九个方面对启发教学思想的理解,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权作砖石之功。  1.“潜移默化”的启发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发;环境育人的核心就在于此。现在,学校不仅都普遍重…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走出语文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怪圈。目前以训练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这在科学性上前进了一步。我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注意每节课都设计或寻找一至多个闪光点,使同学们每堂课都能感受到语文课的趣味性、艺术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一、好的导语———带来新鲜气息的闪光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向来是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事情,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对于刚刚升学进行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写作方面面临一个大的飞跃,这一飞跃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要求一个质的跨越。因而,如何更好地上好作文课,让学生放开手脚,“拯救”自己的作文,就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开放式”教学是在“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倡导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又侧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被“咨询者”,或者说是“导演”、“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充分细致地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常规的内容要吃透,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以圆满回答学生的咨询。这就把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平时还要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这一课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全面推进和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其宗旨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和可能提高的基础上有一个和谐主动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二、课题的界定“大面积”,不是“小面积”,作文课堂教学“效益”不能只在几个写作尖子身上体现出来,更要在中等生甚至后进生的身上体现出来;不能只在重点中学体现出来,还要在面广量大的一般中学体现出来。同时,我…  相似文献   

19.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是两次教研活动。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了两场较大的业内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观摩的公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感悟课文,联系实际说出感受。时下的语文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只有少部分教师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于是,  相似文献   

20.
王占宝 《上海教育》2006,(9B):56-57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的、准确解读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话题本身。首先,“学生”不仅是整体,更应是个体。一所学校,特别是名校,要有一些“盆景”或“光环”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这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其次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