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程度副词12个:“极”、“最”、“至”、“太”、“大”、“甚”、“殊”、“弥”、“益”、“愈”、“逾”、“滋”。其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程度副词与其它先秦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黎莉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115-121
《墨子》中"或"字共出现72例。就其词类而言,包括代词、连词、副词等,其中连词又有"或者……或者……"、"如果"和"有时……有时……"三类。另外还有用作名词"域"、动词"有"、副词"又"以及通假字"惑"等。就"或"字在句中所作的成分而言,主要分为作主语、谓语、状语三种。《墨子》"或"字的量化研究,对于《墨子》研究的深化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先秦古籍的语法研究也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与其他先秦同类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状字是《马氏文通》中的一个字类,《马氏文通》中状字除可修饰动字、静字、名字、代字等外,还可以"自状",即状字可以连用作句子成分,而现代汉语的副词一般是不可以修饰副词成分作状语的。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中一些作品的考察,来分析一下《马氏文通》"状字"自状现象,描述了哪些状字可以连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连用,它们连用都有哪些形式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儿女英雄传》中"最"类程度副词有"最"、"最为"、"最是",其中"最"又可分为两类:(1)客观相对程度副词"最1";(2)主观绝对程度副词"最2"。该文从产生年代、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对"最"类程度副词进行计量研究,以揭示"最"类程度副词在清代后期的特点:"最"的使用频率一直较高;"最是"产生年代最晚,程度等级方面相当于"最2";"最为"产生年代较早,但是明清以后不太常见。  相似文献   

6.
《儿女英雄传》中"最"类程度副词有"最"、"最为"、"最是",其中"最"又可分为两类:(1)客观相对程度副词"最1";(2)主观绝对程度副词"最2"。该文从产生年代、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对"最"类程度副词进行计量研究,以揭示"最"类程度副词在清代后期的特点:"最"的使用频率一直较高;"最是"产生年代最晚,程度等级方面相当于"最2";"最为"产生年代较早,但是明清以后不太常见。  相似文献   

7.
异类副词的连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否定副词与他类副词的连用最为常见。本文选取先秦两部有代表性的文献《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对其中否定副词与他类副词双项连用的情况进行考察,研究连用副词的共现位次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很”类程度副词共有“很、挺、怪、颇、甚、十分、非常、好”八个,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采用计量研究方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能力、句法功能、适用句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二册《答李翊书》中:“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其中的“何”字,《教参》译成了“为什么”的意思。结合文章原意,我以为如此解释欠妥。这句话,韩愈不仅称赞李生“辞甚高”的才华,而且还赞扬了他谦恭的态度。“下而恭”前附一“何”字,是对其谦恭的态度从程度上加以修饰,属副词,作“多么”讲。全句可译成“你的来信文辞很好,而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马氏文通》提出"状字"以来,几乎每部系统论述汉语语法的著作都会提到状语、状中结构。本文从状语的界定、分类、位置、语义指向及状动搭配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评述,旨在明确状语研究现状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里有三个"最"类程度副词:"最"、"最为"、"最是"。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采用统计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功能、句法功能、句式搭配方面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副词"居然"的语法化历程,指出"居然"的语法化动因是因为它经常处于句子的状语位置。现代汉语副词"居然"是由形容词"居然"虚化而来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虚化过程,表达的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方言中除使用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外,还有另外一组表程度深的副词,如"嘎嘎"、"哇哇"、"咣咣"、"嗷嗷"等,它们是由拟声词衍变而来的程度副词。文章从拟声词衍变为程度副词的理据、这类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及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这类程度副词不仅比普通话中的一般程度副词表程度更深一些,而且更富有生动性和鲜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从传世典籍来看,战国时期始有程度副词{太},同时"太"字已用来记录程度副词{太}.然而,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出土简帛资料表明:在字与词的关系上,程度副词{太} 和记录它的"太"字出现的时代并不一致.西周时期已有程度副词{太},表示程度过甚.这种用法是从程度副词{大}表程度深引申而来的.不过在东汉中期以前,程度副词{太}在出土文献资料中多作"大",或假借"泰"为之.程度副词{太}写作"太"是在"大"、"太"二字分化之后,时间不会早于魏晋.典籍中"泰"作程度副词属假借现象,即"大"、"太"假借"泰"为之.这种现象集中在两汉时期,魏晋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甚”组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时照,以此透视《型世言》“甚”组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甚大”作状语最早出现于东汉译经,魏晋南北朝和唐代译经续有沿用,用例甚多。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甚大”作状语在中土文献中极为少见,我们只在《太平经》、《太平广记》、《祖堂集》、《敦煌变文》等几部文献当中发现了几个例子。所以,“甚大”作状语能在中土文献中出现,是佛经语言现象“直接移植”的结果,而其不能真正融入汉语,则是因为与汉语的语法规则有抵触。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甚"组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以此透视《型世言》"甚"组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略"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对其用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勾勒出程度副词"略"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从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观点和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圪"字在武乡方言中运用频繁,它以极强的构词能力组成一批"圪"字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象声词等。其中,由"圪"字组成的动词大多为双音节,形容词大多为多音节,表达丰富多样。"圪"字作为一个构词要素它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独立运用,位于词头或嵌于词之间以增强表达能力。文章就《汉语方言大词典》未见条目及词条虽已列目,但在武乡方言中有不同意义的"圪"字词作一汇释,并且对武乡方言中"圪"字词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日后晋语中"圪"字词的研究提供部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