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宗斌 《科技风》2013,(7):127-128,142
敦德铁锌矿位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构造活动强烈,火山机构十分发育,尤其是石炭纪火山岩和华力西晚期中基性岩体非常发育,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赋矿岩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C1d)c,为一套灰白色、浅灰肉红色蚀变安山岩、浅灰白-浅灰绿色硅化玄武质凝灰岩、硅化玄武质晶屑凝灰岩等,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条带状、不规则状形态,具平行、分叉、收缩膨大、尖灭再现等特征。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石榴子石化、碳酸盐化、少量黄铁矿化等,矿床成因上属于以玄武质岩浆为母岩浆的火山岩浆矿床(主要)和热液矿床(次要)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西丰县凌云钼矿是辽北地区首例达到可采规模的钼矿床,矿体赋存于古生代晚期的似斑状花岗岩中,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断裂控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钻探验证结果相吻合,为石英脉型高温热液矿床。本文通过对矿体地质特征的论述,提出了找矿标志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百顺地区位于粤北诸广岩体南部,是我国重要的产铀矿田,区内基性岩脉广泛发育,主要呈NWW向展布。其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Th)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无亏损;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该辉绿岩位于板内玄武岩,具有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辉绿岩的稀土总量较高(118.22×10-6~130.92×10-6),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较明显:LREE/HREE=5.21~6.14(平均为5.79),分布模式呈右倾型,Eu具有异常(δEu=0.67~0.98)。这些特征反应该区辉绿岩是在晚白垩纪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被俯冲带流体长期交代所形成的,且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4.
柴北缘红铁沟地区发现的北西-南东向基性岩脉,侵入于南华一震旦纪全吉群中。对辉绿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34±14Ma,时代中三叠世。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表明,基性岩脉为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基性岩浆的分异演化未受陆壳物质混染。红铁沟地区基性辉绿岩脉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在中三叠世该地区经历了多次强烈挤压碰撞及其之间的相对松弛伸展,为柴北缘红铁沟地区的构造岩浆旋回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宁夏中卫市香山东北麓地区铜矿研究,总结出它的成矿类型为泥盆系砂岩型铜矿、泥盆系沉积改造型铜矿和与辉绿岩有关的铜矿,这些都是因为香山断褶带形成的大量小型断裂和节理,含矿热液沿此类构造裂隙充填,形成了产于重晶石脉中的铜矿。在边缘拉张相对高峰期,出现了辉绿岩侵入,形成了与辉绿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铜矿。  相似文献   

6.
钼矿体主要沿矿带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围岩为花岗闪长岩及石英斑岩。含钼石英细脉、大脉带及细脉浸染状钼矿化是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吾县冬窝子金矿床位于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Ⅱ14)的东部。该矿的赋矿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南明水组下亚组(C1n1)蚀变绢云千枚岩夹石英脉。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石英脉型金矿石两种,属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属于Ⅰ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十八站岩体、内河岩体、白银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99±1、500±1和460±1 Ma,而查拉班河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杂岩体,其形成年龄在465~481 Ma.结合本区和邻区其它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时限为460~500 Ma.锆石的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εHf(t)多数介于+1.5~+3.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1.4 G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兴安地块其它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与兴安地块主要为显生宙地壳的特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沅陵县官庄镇沈家垭金矿经过多次调查和研究,控矿因素方面尚有争议,根据对沈家垭矿区1:5000的地质简测的结果,结合部分工程的验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沈家垭矿区复式褶皱为主要控矿构造和热液运移通道,矿区内背向斜核部和转折端、次级断裂为主要储矿构造。矿源层系板溪群马底驿组和小木坪组,成矿热源可能来源于燕山期辉绿岩脉(体)。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三江北段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莫扎抓铅锌矿床隶属“三江”成矿带的北延部分,空间上与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矿区内地层由于受区域构造的控制,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含矿地层主要为早二叠统尕笛考组,其次为晚三叠统结扎群甲丕拉组和波里掠组,断裂构造主要密集发育在早二叠世开心岭群尕笛考组(P1gd)中,各断裂彼此交错切割,具备成矿的重要通道和赋矿空间。矿区内共圈定铅锌矿体12条,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矿化有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同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等,表现为中—低温热液成矿蚀变类型。铅锌矿体多赋存在碳酸盐岩层间破碎带中,成矿条件极为有利,具备进一步找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可可西里地区蛇形沟一带发现的蛇绿岩主要由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三种岩石组成,岩石呈段块出露。根据目前已获得的蛇绿岩的同位素资料反映,约在晚泥盆世晚期(347Ma)开始裂解,早二叠末或更早一些金沙江洋形成。到晚二叠世末期—早三叠世汉台山群磨拉石建造出现,标志着碰撞造山作用发生,金沙江洋闭合。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巴楚地区出露的二叠纪基性岩脉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巴楚地区基性岩脉中辉绿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La/Nb=0.84~1.23,Zr/Nb=5.80~7.81,Ce/Pb=2.6~15.4和Nb/U=27.0~37.3,初始87Sr/86Sr=0.70495~0.70560,εNd(t)=-1.7~+2.0,明显不同于受俯冲交代地幔源区的产物,也区别于典型洋岛玄武岩(OIB),相反具有OIB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能被理解为与二叠纪软流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产物,其起源与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表明二叠纪时巴楚地区应处于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可认为二叠纪时地幔源区属性自塔里木盆地内部向北至西南天山边缘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柴杖子地区矿化体位于山海关台拱和辽西台陷构造单元交界带北侧,属刀尔登-虹螺山印支-燕山期金、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亚带,区内发育早白垩世岩体,成矿地质背景有利。矿石以黄铜矿为主,呈致密块状,连续拣样分析品位为Au:0.03-6.2×10-6;Ag:6.9-40.3×10-6;Cu:0.11-2.37%;Pb:0.05-0.32%;Zn:0.08-0.58%,为热液交代及矽卡岩化型成因,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象鼻岭锡矿地处冈底斯弧盆系腾冲岩浆弧带之龙川江岩浆弧,出露地层主要为高黎贡山群(Ptgl)中深变质岩系,广泛分布燕山-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断裂较为发育,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四组。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变质岩内接触带,呈透镜状、脉状、细脉条带状产出,围岩蚀变以钾、钠长石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为主,属高温-气成热液型矿床成因类型。矿体未见出露于地表,探矿工程以坑道为主。因此,分析矿体地质特征,寻找找矿标志,指导深部找矿,是该区较有成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主要聚煤时期为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本文通过对该区古构造、古地理及沉积环境的分析,阐述了该区晚古生代煤层聚积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生沸腾,大量释放出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导致了大量铜、金的沉淀,形成如B型脉等一系列脉系及浸染状的铜矿化.在450℃~400℃之间、压力20~32MPa之间、深度1.1km左右又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事件,形成了如C型脉、S型等舍铜脉系.在370℃~200℃之间、压力5~30MPa之间,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为主,其盐度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岩浆流体的稀释作用或少量大气降水参与循环所致,形成了D型脉及面状硅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是主要由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5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合成矿元素的岩浆流体形成的,是斑岩矿床系列中正岩浆端元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辽宁西部辉绿岩体地质特征、磁异常特征的描述,对辉绿岩体内钒钛磁铁矿的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得出机械初磁选试验所达到的经济指标,预测了整个辽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天湖至星星峡地区广泛分布着片麻状花岗岩,顾连兴等(1990)和张遵忠等(2004)基于Rb-Sr等时线年龄为707.7±4.9Ma的结果,提出天湖东岩体最有可能形成于澄江运动造山晚期的挤压一拉张构造转折环境。因此,天湖东岩体的形成时代直接关系到时东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我们的研究认为该岩体的地质产状和岩石特征均有别于东天山的元古宙巨眼球片麻状花岗岩,故对天湖东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作了SHRIMP U-Pb年龄分析。研究中测定的18粒锆石中没有发现任何元古宙残留锆石和相关的年龄信息,由17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6.5±9.8(2υ)Ma,可以确定天湖东岩体为早古生代花岗岩,而不是元古宙(或澄江期)花岗岩。基于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它们具有岛弧钙碱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研究结果与东、西天山造山带其它地区获得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年龄具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对揭示早古生代古亚洲洋部分洋盆的闭合时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9)
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沉积盆地的充填过程可提供关键性沉积—构造演化信息,本次研究选取下汤地区中—新元古代黄连垛组和董家组沉积剖面,进行粒度分析、沉积环境分析等研究。华北南缘中元古代长城系(1.8—1.6Ga)沉积后期,构造活动后发育黄连垛组。岩性以砾岩—砂岩和硅质条带白云岩为主,发育于局限盆地下的潮汐通道—潮间坪;黄连垛组沉积结束之后,再次发生构造抬升,沉积董家组长石石英砂岩,发育于局限海的滨海相。粒度参数特征显示董家组沉积时期水平面升降变化,沉积于前滨—近滨。地壳再次抬升,罗圈组冰湖沉积。而上覆早古生代碎屑岩代表的是显生宙华北地台最早期海侵记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淮南、禹县、焦作地区三个典型剖面的太原组发育情况,来分析晚古生代的海侵特征及灰岩层数的变化,主要是受盆地内古构造变动及盆地周缘构造作用的控制,提出淮南地区12层灰岩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