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医疗保健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成功应用于医疗问题的机器学习方法仅仅是基于关联而不是因果关系,关联在逻辑上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与关联相比,因果关系进一步探索了变量之间更本质的关系.医疗保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须符合因果关系规范,否则错误的干预措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因果...  相似文献   

2.
播种快乐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而真正的快乐不是物质财产的富足,不是地位名利的高远,而是心理上的一种充实和满中,它源于人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3.
从因果关系的标准进路来看,一些理论认定否定性因果关系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另一些理论认定否定性因果关系是真正的因果关系。通过考察具体学科,物理学不会容许否定性因果关系的出现,而其他学科如生物学等则容许否定性因果关系的出现。在反驳因果基础主义的基础上,笔者对否定性因果关系是否为真正的因果关系做出如下结论:如果坚持因果关系的标准进路,我们就不能为此问题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如果求助因果多元主义,那么否定性因果关系就是真正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体育教学中,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爱护时,心理上就亲近,学生进行学习是主动的,与教师的配合是积极的;反之,心理上就疏远.学生学习则是一种形式主义,不是真正地想学、爱学、自觉积极的学。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需要”作为哲学—心理学范畴,在一般人看来,它只表明人和自然界、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在我看来,人类行为的内驱力——“需要”从宏观的粗线条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摄取”的需要和“排泄”的需要。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一种排泄心理所推动,社会群体的某些心理现象与行为也是由此而生发,并且作为主体的人在这种心理的活动或付出之中,会体验到一种特定意义的“快感”。研究人的排泄心理及行为不是对“需要”论的忽视和否定,而是对其作出另一角度、另一侧面的探讨与论证;对这一问题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为行为主体人的行为规律,探讨人类生存行为的心理奥秘,加深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心理测验是用数量化表示心理特点的一种科学方法。心理测验工作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严密的科学性。从测验题目的编制来看,它不是随意制定的,而是经过标准化的手续确定的;从测验的实施来看,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要严格遵循精心设计的程序;从测验的结果处理来看,它不是简单根据答案正误评分,而是要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处理和评价。只有这样,心理测验工作才能较为准确地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因此,它要求从事心理测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积极型心理教育的科学信念 1.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积极一词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而言的。积极的心理是相对于消极的心理而言,或者说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相比。而不是与另外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评价相比。积极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它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8.
曹世国 《教育》2009,(9):52-53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或活动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观点的主体以需要为基础、对客观事物或活动需要为选择的一种表现。凡能满足需要、符合人的价值标准和观点、能引起主体感兴趣的活动,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愉快的心理倾向;反之,就使人产生消极、厌烦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过程中兴趣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张卫斌 《考试周刊》2012,(54):105-108
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有因有果,对事物因果关系的不断探索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认知基础。天文学家要了解宇宙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医学专家要研究细胞的癌变能不能被制止,社会学家要思考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变得如此浮躁,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探寻也就渐渐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不可或缺的心理倾向和本能意识,人们也就时时刻刻地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和身边的事物寻找合理解释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把握成功     
通往成功的大道千万条,人们的成功心理却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追求荣誉的成功心理,另一种是“力争做好、做得更好”的成功心理。前者追求成功的动机在于赢得荣誉,如获得社会的赞许、他人的尊敬、羡慕等等,其直接来源于儿童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成功心理,与之相伴的往往是个性心理的消极面,如自卑、孤僻、虚荣、反社会等;后者是对自己面临的每一件事都尽自己所能去做,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也许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这是一种成熟的成功心理,建立在独立、自尊、自信等个性品质之上。 持前一种成功心理的人注重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感是由于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从而引发另外一种或多种感觉协同作用的心理现象。随着人本设计的发展,多感官体验和情感互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视觉设计领域,通过视触、视听、视味等通感形式的应用,不但拓宽了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而且增添了作品的审美情趣,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符合人性自然状态的 ,那便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闲适。他出仕是为了博取怡养性情、享乐人生的雄厚的物质资本。陶渊明决定彻底归隐时的心态很复杂 ,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并不那么美好 ,陶渊明只能以古圣先贤和委化任运来安慰自己了。他的一生是无奈的  相似文献   

13.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价值论事物.这决定了美不可能属于知识论领域的任何一种“真”。在价值论领域内,美既不属于“善”、“利”一类理性事物,亦不同于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的特殊事物,是诉诸人的精神性感觉的、属人的气质性和品格性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内心,尤其是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应加强中师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非常明显而且十分丰富。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并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 ,它是以学生亲身参加体育活动为其主要特点的 ,在身体活动的全部过程中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心理活动 ,并采用相应多种教育教学措施 ,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范畴化是人类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看到相似性,并依据这种相似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某一概念的非任意的心理过程。范畴化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畴理论经历了经典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时期。“家族相似”是范畴化理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深化了人们对范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本身是破碎的。建立在破碎的这种精神结构上.是我们对人、对生活的本质性的理解。人的心灵以缺失作为自己的表征,而不是以完整作为自己的表征。文学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文学对于人心的进入,对于人心的表达,一定需要一个碎片化的过程。文学所导向的.或文学想进入的是一个朦胧的、未知的、混沌的世界,它充满精神性和形而上的追问。经验和已知当然有可能变成一种共识。但更多的还是以孤立的、个体的状况出现。这个经验未必适合另外一些人。所以说,凡是精神性的东西都是碎片化的,凡是碎片化的东西都是有欠缺的,而碎片化的状态一定是以这种精神性的方式出现。我们所讲的碎片化实际是精神性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逍遥"就是"游无穷","游无穷"基于庄子对人的有限性的深刻自觉。人的有限性包括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心智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物欲造成人的有限性,等等。觉悟到人的有限性并非让生命堕入虚无,而是经由"无己"忘我的功夫化解这种有限性,卒至遨游于无限自由之境。"游无穷"包括心游大道和生命游于万物两个层面,心游大道是生命游于万物的主观前提,生命游于万物是"游无穷"的理论归依。庄子的逍遥不是纯粹的精神自由,而是要让"游无穷"成为人生的本真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包含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特色”,还包含着“地方特色”、“部门特色”以及各工作单位的“特色”,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国情,还要求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工作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心智,即以审美形式为中介,引导儿童关注和体察各种事物(人、自然、社会以及内心精神)。大量实践证明,拓展儿童经验领域,对心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学习作为一种拓展视觉经验的有效途径,亦即从视觉感知开始到视觉形象的创造,可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从而使其心智得以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