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老师: 想不到我会给您写信吧.虽然我们天天见面,可您也许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虽然我在您心中一直是一个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可您知道吗?课堂上我一直听着您讲课.但是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成了您经常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过后,我发表过一些对"网络经济"的看法,许多人说我反对网络.我必须再一次说明,我认为,因特网在21世纪将改变整个人类生活,无论给予它多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我只是给中国的所谓"网络股"泼一点冷水,直到今天我的观点仍然没有丝毫变化.不仅如此,过去5年来,我所有关于中国股市的观点都没有变.  相似文献   

3.
"因祸得福"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家里做作业,只做了一半,耳边闹钟响了.我抬头一看,六点三十分.时间到了,我的闹钟忠实地向我发出了"警告".既然我和闹钟有过"约定",我可不能违约哦.我想:"剩下的作业半夜起来做吧.反正爸爸妈妈睡着了,他们不会知道,再说半夜偷偷起床做作业的事我也干过好几次."  相似文献   

4.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 "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我"与"无我"探讨诗歌的主体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借来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德育者的主体个性.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在偶然一次的上课中,发现自己算错了一道题,本来想改过来,但我灵机一动,不改了.快到下课时,终于有一位同学忍不住举手说:"老师,经过我的反复演算,我发现你那道题算错了."我很高兴,于是装模作样地和大家一起算,结果当然是错的了.这时我发现同学松了一口气.我说,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谢谢同学指出及时改过来了.  相似文献   

6.
大家好,我是一条草狗.我不知道我的爸爸妈妈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个家在哪里.我只记得自己曾经到处流浪.有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士在马路上看到了我,就把我带回了家,小主人给我起了个名字--"聪聪".怎么样,好听吧?从此我就在这安居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打"的"     
今天中午,我在医院治好眼睛,站在医院门口等妈妈来接我.但是,我等了大半天,妈妈都没来.我急了,立马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了个电话,结果得到了一个十分"可怕"的消息.妈妈说她因为公事繁忙,让我自己打"的"回家.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不是第一次打"的",但我还是怕呀!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母命难违呀!  相似文献   

8.
"校花"     
我们班有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面容姣好的女生.走在学校中总是全校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公认的"校花".学校里有些男生老是在课间跑到我们班门口偷看,甚至挑逗这个女生,被我赶走过好多次.有的男生干脆跑来要这个女生的电话号码,我索性让学生将我的号码给他们,后来果真打来了,当然遭到了我的教育与批评.时间长了,我又发现了新情况.  相似文献   

9.
周倩雅 《贵州教育》2007,(11):14-15
我当班主任的时间虽然不长,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年.但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却带给我太多的感触.当我面对我的学生时,我总在提醒自己:他们还是孩子,我们要求孩子不犯错误,就像要求太阳永不下落一样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0.
瞿颖 《江西教育》2022,(8):22-23
2017年5月2日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却是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日子.这一天,我怀着激动、忐忑、紧张的心情走进丰城中专,成为教师行业中的一员.在我以往的认知中,教师应该是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家长和学生都会敬之爱之的,但在职业学校当老师的体验打破了我固有的想法.虽然才短短4年,但学生给我的"泪"、学校给我的"累",都让我刻...  相似文献   

11.
下课了,我还沉浸在那道几何题的思考中,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加简单的办法.突然,一个不明"飞行物"忽地飞来,砸在了我的头上.我伸手抓住,原来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12.
座位"风波"     
第三节课,我刚走进教室,耳边一阵喧哗.扫视一遍,在几个学生的目光"导引"下,我发现"情况":第四排一张课桌边居然坐着三个学生. 此时,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在等待我处理.是来一招"快刀斩乱麻",还是视而不见?沉默片刻之后,我淡然地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嘛."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不知啥时,那张桌子又是"两人世界"了.我想矛盾解决了,定有一人作出了让步,值得嘉奖.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个坏毛病,一提到文化就哆嗦. 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文化.还好遇上了"大学‘大扩糟",终于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报到的那天,我站在学校社团的"招新启事"前,看到有这么多社团在为"繁荣校园文化"摇旗,我感动得直掉头发.心想:4年后,说不定我就可以成为知识分子,就应该被繁荣得也有文化了.  相似文献   

14.
来到"303"     
我终于上三年级了,我非常高兴. 来到303班,我认识了很多新同学.当时,我还不认识别的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在议论纷纷:"这是谁呀?跑到我们班上来了."我心里想:过几天不就认识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一个周末,我在检查教室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学生小梅(女)与小朱(男)在教室后面偷偷拥抱.联想起他们连日来课前课后形影不离,甚至还在课堂上眉来眼去的情形,我意识到我面对的是一个"学生早恋"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净恩 《职业技术》2005,(7):30-32
每次采访前,我都有为采访对象"画像"的习惯.当然,这只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脑子里来一番不用纸笔的创作.每回"画"完像,待见到采访对象之后,我又习惯性地在心中暗自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我"画"得挺准,便觉得采访也顺利、容易了许多.有些时候,则会沮丧地发现"画中人"与现实差得很远,每逢这时,难免就要调整采访计划了.采访莫言迟(化名)这一次,我就又把像"画"错了.  相似文献   

17.
A:高三时,我的成绩一直处在班上前10名,每次考试总分不会低于600分,我对自己的大学前景比较看好.可是,在今年3月举行的一次大型测试中,581分,名次一下滑到了20名左右,这使我很伤心.我就是不明白,这次考试的题并不难,班上考600分以上的同学成串串.是我实力在下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考十几天后,我用一根冰糕买通了小弟,要他为我打电话查分.他才12岁,还不懂得"高考"这个词的含义,更不知道高考分数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多次在电话接通后猛地放下电话,生怕会有不好的结果.小弟笑嘻嘻地接过我手中的冰糕,说:"姐,好棒哦--400多分呢!"我听了瘫坐在地上.  相似文献   

19.
"铁人"三项     
刘仕华 《大学时代》2003,(11):34-35
"铁人"第一项:主动 曾经,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公共汽车上很少能够坐到座位. 直到有一次遇到了庆,那是在春节期间的长途旅行.下午五点,我在北京车站上车,车上的人实在是多,拥挤在车厢入口成了一堆.我实在是不愿往里挤,放下行李,我在人群之间觅得一处空隙地,感觉还是挺"舒服"的……于是,我决定就这样呆下去,直到终点站.  相似文献   

20.
"兄弟"情深     
放学回家时,路边红艳欲滴的糖葫芦吸引了我.于是,我跳下车买了一串,心想:回家可以好好美餐一顿了. 我跳上车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做完作业后,我才想起了那心爱的糖葫芦,便要去拿."咦,糖葫芦怎么不翼而飞了?难道是在回家的路上丢了,还是……"我疑惑不解地自语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