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一小学更懂得创造,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记忆、过分依赖书本知识的现状,自行设计课程并编写教材,走出了一条注重学生大脑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世界是彩色的,我们也是!而我们的相遇将出现彩虹……"2011年3月16日的下午,杨浦区六一小学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六一小学五(2)班的学生孙艺欣,在聚灯光下俨然已经成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国家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的三级管理必修课程,是一门需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也是最能开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形成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小学课程。在孩子们刚学习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时,就应该注重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探索研究的兴趣爱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对科学实验的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简单介绍,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究效果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要学习语数外三门基础学科外,必不可少的课程还有劳动技术课和科学课。然而有的学校往往只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中的一门,对另一门课程却不加重视;有的学校虽然同时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但是却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无法把两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在两门课程中找到关系。本文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教师在小学劳技课程和科学课程资源有效整合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探究型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而设置的较高层次的课程。小学开设探究型课程,有利于为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研究能力奠定基础。我校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研究基地,理应开展先行探究。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开设这门课程提出了具体设想,并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就开发“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的背景,理念及这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作了理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需要走出课本、走出教室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其“自由度”最大,“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多年来,我校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校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选好角度,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上做出了大文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内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并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必修课。作对一门全新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开始与组织实施的艰巨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在多数农村小学只是课程表上的一张标签而已。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的必修性质的国家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可这一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农村小学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课时难保证,教师不专业,活动时间、空间和场地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校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一种是指导老师喊综合实践活动难开展,难管理;另一种是学生天天盼着上综合实践活动所表现出的兴奋和激动.如何最有效地解决这一两难的问题,让这两种声音能和谐地统一,就需要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开出药方,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0.
小学常识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学校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创设了校园环境,从而使校园成为一种潜在课程。常识教学应开发和活用校园环境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教师如果不注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专讲教材里面的东西,就容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动力。下面就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这门学科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统编教材应对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显然是不符合实际了,针对当地特点,有效利用校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国家统编教材的不足,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早在2000年9月,武夷山实验小学率先迈开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由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与实小部分教师参与编辑的地方教材《武夷风情》,作为新开发的校本课程列入实小各年级课程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开设表示极大的兴趣。因为武夷山是他们的家乡,了解和认识武夷山是他们的渴望和心理需求。在投入试用三年中,显  相似文献   

14.
王利 《成才之路》2014,(12):20-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基于课程的这种特点,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只有指导纲要,让各地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内最突出的亮点之一,从2001年开始,就被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虽已被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熟悉,但农村小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陷入了困境,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拟就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成为常态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是农村高中,一个是农村小学;一个怀着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初衷,因为地处工业园区,所以因地制宜开设了以技术类课程为主导,同时渗透了从艺术到生活的五大类课程,满足了学生对多样化课程的需求,一个体现了农民版画之乡的特色,开发出了少儿版画这门课程。以下两个案例分别介绍了两所学校开发各自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却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发掘的。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低年级 (1- 2年级 )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 ,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型的低年级课程 ,《品德与生活》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的课程。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因涉及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差异大,因此存在着困难。开发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建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而网络课程系统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宜于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与机制。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在此,笔者对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基本环节提出了以下设想,供广大同仁商榷。 一、组织建立阶段 该阶段是小学艺术类校本课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也逐步清晰准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越来越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就本区域而言,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积淀和办学特色,开发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项目,并积极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一次省组织的质量监测中,学生问卷调查反映我区小学100%开设校本课程,其中开设3门以上的占57%。但同时,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